书城青春文学幽默笑话
34739700000054

第54章 奇思妙联(9)

多少年来,过往的人络绎不绝,但谁也没有看懂塔上的一副奇联:

朝朝朝朝朝朝夕;

长长长长长长消。

清代康熙年间,有一位道人来此游览,看后欣然而乐。众人请他解释该联的含义,道人笑着说:“此塔为海潮来往之区,该联出句第一、二、四、六个‘朝’字读‘招音’,即早晨之意,其余读‘巢’音即‘潮’字之假借;对句第一、二、四、六个‘长’字,读‘cháng’借为“常”,其余为‘涨’字之假借,如此一读,不言而喻。”说完,道人飘然而去,人们都说这是纯阳祖师吕洞宾为人点化。

按仙道的指点,人们终于弄懂了对联的真正含义:

朝朝潮,朝潮朝夕;

常常涨,常涨常消。

豆芽生处对联巧

古时候,有一位知县在新春佳节前夕,传令各家各户都要张贴一副对联,并评比评比谁家的好。结果,一位卖豆芽的夺了魁。他写的是:

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横披是:

长长长长。

这幅联语不但别出心裁,而且异常贴切。很好地表达了这位卖豆芽者的心愿:希望自己的豆芽长(zhǎng)长(cháng)一些,好多卖几个钱。本联的读法是:上联中的第一、三、五六字读cháng,其余读zhǎng;下联中的第一、三、五、六字读zhǎng,其余读cháng;横披中第一、四字读cháng,第二、三字读Zhǎng。

自讨没趣遭联骂

从前,有个老员外,家中有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儿和一个可爱的小儿子。女儿年长待嫁,儿子还在幼年。员外请了一位老师教儿子读书。谁知这位老师非常懒惰,常常是出了对子,让学生冥思苦想,他自己却到处去游逛。一天,他给学生出了一上联:

有客登堂,惊醒万里春梦;

学生对不出,便请教姐姐;姐姐代弟弟对了下联:

无人共枕,枉存一片痴心。

老师回来一看,问明原由得知是学生姐姐的手笔,于是又出一联:

纸上画龙龙不动;

姐姐再次代弟弟作出:

鬓边插凤凤难飞。

老师一看又是姐姐所作,心想,这位小姐或许有意于自己。于是,出了一联试探:

六尺绞罗,三尺缠腰,三尺坠;

小姐看后,挥笔对道:

一床锦被,半床遮体,半床闲。

老师一看,高兴极了,认为小姐已是有意无疑,便忙着要与她见面定情,于是,又写了一上联:

风紧林密,问樵夫何处下手;

小姐读了,窥出老师心术不端,立即严辞回答:

山高水深,劝渔翁及早回头。

老师看后,再作一联:

竹本无心,节外偏生枝叶;

小姐再次解释:

藕虽有孔,心中不染污泥。

事情至此,本当了结,谁知老师仍不死心,偏偏还要恃才戏人,接着写道:

桃李杏梅,这些花哪时开放?

小姐怒对:

稻麦黍稷,此杂种是何先生!

这位老师尽管再也无计可施,但心中仍然忿忿不平。不久,小姐出嫁,一年之后生了一对双胞胎。到了满月,请老师来作客饮酒。当小姐抱出这一对双胞胎时,老师见有机可乘,问道:

谁是“先生”子;孰为后生儿。

小姐一听,知是老师寻衅,正颜回答:

后生为我子;“先生”是我儿。

满座宾客听了,哈哈大笑;这位老师羞得无地自容。

王勃一字值千金

唐初4杰之一的王勃在滕王阁上写完序诗之后,拱手一揖,便告辞走了。都督阎仙屿来到大厅,从头至尾看了一遍《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他一边看,一边叫好。当他看到序诗的最后两句时,不禁惊诧起来: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自流。

原来,王勃在诗的最后一句故意空下一字,径自走了。阎都督愣了愣神,不知王勃此举是何意思。当时在场的宇文钧、吴子章、孟学士等众多名儒雅士,均不解其意。一时之间,议论纷纷。有的说,应该填上个“水”字,但觉得太直、太白了;有的说,应该填上个“独”字,又觉得太俗、太一般了。大家想来想去,总觉得找不出合适的字来。于是,阎仙屿便派人赶往会馆,恭请王勃返阁填字。

使者受命来到会馆,说明来意,但却被王勃的随从书童挡住了,书童对使者说:“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都督海涵。”那使者将原话回阎,阎都督暗自思量:自古人才难得,理应礼贤下士。于是包了千两纹银,亲率宇文钧、吴子章等人赶赴王勃住处求教。

王勃见了都督,故作惊慌,拱手笑道:“何苦都督亲来,不才早已将字留在宝阁了。”众雅士大惑不解,有的还连声追问:“才子墨宝,留于何处?”王勃大笑说:“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此时,众人才恍然大悟,齐声称赞。阎都督也连连点头道:“一字千金,果然奇才也!”

王勃巧取千金,备足了探望父亲的路费,在向阎都督道谢过后,便乘船上路,往交趾探亲去了。

解缙题对滕王阁

明朝洪武年间,江西吉水县出了位对联高手,姓解名缙。解缙出身于贫寒人家,父亲是挑水卖的,母亲是磨豆腐的。别看解缙个子矮小,貌不出众,但却聪明过人,满肚子学问。这一年,他到南昌参加科考,竟一举夺得了第一名。府台大人把他留在府里攻读,准备送他赴京参加会考。

有一天,解缙和一位举人来到百花洲游玩,这位举人请他即景题对。解缙环顾四周花卉,当即吟就一副对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举人和围观的游客无不拍手称妙。

这时,人群中有个秀才,也想当众显才,于是摇头晃脑地吟哦起来:“牛跑驴跑跑不过马,鸡飞鸭飞飞不上天!”听者无不捧腹大笑。

那秀才本是个富家子弟,遭此奚落,岂肯善罢甘休,于是约定解缙次日卯时在滕王阁上再比试对联。解缙双手一拱,回道:“解某一定准时前往。”第二天,解缙应约登上了滕王阁。不一会儿,那秀才领着两个文绉绉的学究来了。彼此寒喧之后,秀才大言不惭地说:“今天在这滕王阁上,我们是东,你是客。让你先出题,我们来答,倘若我的人答上了,那就是由我们来考你!”

解缙本准备对下联的,未料到那秀才竟让他出上联。因而一时不知出什么题目好。这时,突然一团东西从黑暗处朝他飞来,大家吓了一跳,赶紧闪避。解缙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鸽子。于是他托物起兴,很快吟出了一句上联:

滕王阁,阁藏鸽,鸽飞阁不飞!

那两个学究未料到解缙会出这么一句绕口令似的上联,一时弄得面面相觑,抓耳挠腮,久久对不出下联。

秀才见请来的高手竟如此无能,直气得腮帮鼓鼓,两眼圆瞪。他骂了一声“酒囊饭袋”便拂袖下了滕王阁。

那两个学究正要尾随秀才而去,背后却传来解缙的唤声:“二位先生请留步。”接着,领他们走到回廊上,用手一指,微微笑道:“二位先生仔细瞧瞧槛外景色,下联便自然会有了。”

学究顺着解缙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扬子洲畔,几叶渔舟傍洲而过,缓缓前行。二位学究茅塞顿开,异口同声地对出了下联:

扬子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学究这才有了笑容,多谢解缙指点迷津。两人拜谢之后,便匆匆离阁而去。

天王殿圣僧解楹联

一日,4位秀才同游安徽安庆的迎江寺。

4位秀才中有3位都是安庆郡人氏,一位来自龙山脚下,一位来自长江之滨,一位住在振风塔下;而另一位秀才则是金陵之人。

4位秀才是相约一同去京城参加科考的,个个风华正茂,恃才傲物,都欲于一年一度的大比之时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留芳百世。

4人来到迎江寺畔,只见振风塔高插云端,浩瀚的江水奔腾不息,一股豪情油然而生,才情大发,胸中涌动着千代诗言,万世绝句。只是都不好先自吟诵,唯恐有“出风头”之嫌。

终于,来自长江之滨的秀才抑制不住,说:“迎江寺乃千年古刹,自古以来,不知多少骚人墨客留下不朽诗篇,我等4人也乃一代英才,当今名仕,今日难得同游迎江寺,少不得也要各自献诗一首,也好供后人瞻仰。”

来自龙山脚下的秀才说:“这是当然。只是我等4人以你年龄最长,此第一首,当然就是你的了。”

振风塔下的秀才说:“干脆,一人一句,正好一绝,珠联壁合,岂不更美?”

大家都说极好,于是乃推江滨秀才作开头第一句。江滨秀才略作斟酌,诵出开头一句。

“长江滚滚砚池波”

大家都说极好,不愧是来自长江之滨,秀才一言,何等气魄。龙山秀才接着吟出第二句。

“我持龙山当墨磨”

接下来是振风塔秀才的。

“倒提宝塔饱蘸墨”

最后一句当是金陵秀才的了。金陵秀才一想,他3人都是本地人,自然好拿本地地理来做文章,只是我乃金陵人氏,南京虽有钟山之秀,燕子砚之险,玄武湖之美,但那毕竟是千里之遥,拿来凑诗,珠不联,壁不合,难免被他们笑话。

忽然,他灵机一动,灵感大发,吟出一句,竟让那三人为之咋舌,叹为观止。

“青山作纸几行多”

4位秀才相互品评着诗句,不觉来到山门。

迈进山门,走进天王殿,一尊表情丰富、笑态憨厚的胖大和尚坐在正中龛迎接众人,他大腹便便,肥头大耳,笑得眼闭口开,让人一见便忘记忧愁烦恼而顿生欢喜之情。他就是大肚弥勒佛。

4位秀才又各自卖弄起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