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幽默笑话
34739700000041

第41章 奇招妙术(6)

这哪是诗?太守看了大怒。声色俱厉地斥骂祝枝山不该糟蹋了这幅名画,要祝枝山赔偿。唐伯虎回家将情况对祝枝山一说,祝枝山听了,笑说:“我的诗只写了一半,谁叫太守只给一半银子。”

唐伯虎又把祝枝山的话告诉太守。太守说:“好吧!明日衙门里给足银子,他得当场把诗续写完。”

第二天,祝枝山在唐伯虎陪同下,大摇大摆地来到宾客云集的官衙,太守急忙命人拿出百两银子,祝枝山便走到画前,提笔续写道:

任你东西南北,

千丝万缕,

总系不得郎舟住。

这边啼鹧鹕,

那边唤杜宇,

一声声:“行不得也,哥哥!”

一声声:“不如归去!”

众宾客看了这首诗,没有不叫好的。

一只手镯50两

财主丁兆康这年满50寿辰,请画家唐伯虎画幅肖像。唐伯虎知道他爱财如命,便故意抬价:“好,70两银子一幅。”财主死皮赖脸地请求减一点,最后说定50两,拿画之日,财主嫌衣袖画短了,要他改,不然就减10两银子,唐伯虎答应改。

第二天,财主来取画,觉得比上次要好得多,只是自己手上多画一只镯。正想拿画,唐伯虎说:“这画得给100两银。”

财主吓了一跳:“为什么?”

“这只手镯值50两!”唐伯虎笑着说。财主一气走了。到寿辰前三天,他以为自己的肖像谁也不会要,唐伯虎留他无用,说不定五十两银子会卖给他的,就跑到唐家来。只见许多人看着自己的肖像说笑:“真是活的丁兆康,给铐起来啦!”

财主一看,原来肖像上两只手镯用铁链连着,象副手铐。他气得没办法了,想:决不能让自己的肖像在这儿出丑,100两就100两,买回去烧掉吧,于是对唐伯虎说:“快取下来,100两也买了。”

唐伯虎却笑道:“又涨价了,非150两银子不卖!你没看见又多了一只手镯吗?”

郑板桥治财主

从前,有个财主十分霸道,他要佃户们即使在路上见到他也得给他叩头,让路。少年郑板桥要设法治一治这个财主。他便和给财主喂驴的孩子商量好,每天背着财主,他向驴鞠个躬就打驴一下,再鞠个躬又打一下。后来,只要郑板桥向驴鞠躬,驴就惊跳起来。

这天,郑板桥见财主骑驴过来,冲着驴子就鞠躬。驴子乱蹦乱跳,把财主摔在地上,磕得鼻青脸肿。过了几天,财主又骑驴出门,郑板桥连忙迎上去鞠躬,驴子又惊得乱蹦起来。财主急忙下驴。哭笑不得地说:“小板桥,你小小年纪就这样知礼,实在难得,不过以后就免了你的礼吧。”

小板桥高兴地说:“那我要谢谢你这头蠢驴了!”

财主连忙说:“不必!不必!”以后他还常常对人说:“郑家这小子,长大后必定大富大贵。”别人问:“为什么?”他说:“他每次向我鞠躬行礼,我都受用不起!”

郑板桥遇贼

人称“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先生,为官清廉正直,在潍县任知县时,因为见本县旱灾严重,百姓吃穿无着,所以上书皇上,请求赈济。皇上不仅不允,还一气之下,免其职务,戴罪还乡。

这天,板桥先生听雨苦读至夜半。刚好一贼入室行窃。板桥耳目俱明,早已听到小偷弄出的声响。他心想:这等人若是为生计所迫,当以良言劝退;若天性全无,也不可强逐而酿大祸。

有此一念,诗从心来,便吟了起来:

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小偷刚摸到床头,听罢吃了一惊。他心想:这位先生既称我是“梁上君子”,而且出口成诗,看来是位心善的穷书生,还是走了罢。小偷遂转身出门,来到庭院。

板桥见小偷已退,知道自己的办法不错,由此,看来,此小偷不是一个恶劣之徒。于是又吟道:

出门休惊黄屋犬,逾墙莫损兰花盆。

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

郑板桥返回故里,终日与黄犬、兰花为伴。小偷听到此话,仔细察看后,果然发觉大门边躺着一条大黄狗,墙边有盆兰花。小偷唯恐狗吠惊动左邻右舍,便按板桥之言,避开兰花盆,跳墙而去了。

鸡的7德

画家倪云林的一位朋友养了许多鸡,又大又肥,可总是舍不得杀了请客,一天,倪对朋友说:“听说鸡有7德,你知道吗?”

朋友说:“从来只听前人说鸡有文、武、勇、仁、信5德,哪来的7德?”倪答道:“倘若你舍得(德)我也吃得(德),加起来不就是7德吗?”

巧落标点意亦奇

绍兴师爷中寿命最长、体格最健的阮德兴,在70岁时得一子,取名小宝。这一来,背地里有人议论了,说小宝一定是野种。而阮德兴心里清楚:小宝的确是自己的亲骨肉。不过,有一桩心事一直压在心头。原来他家财颇丰,本来只有一个独生女儿,早在30年前招了个入赘女婿王恩。过去关系倒是十分融洽,自从小宝出生后,他发觉女婿、女儿的态度有些变了。原因是怕小宝成人后要继承财产。

阮德兴意识到女婿已存坏心,便心生一计,亲笔写了同样的两份遗嘱:

老汉古稀生下一子

人都说非是我子焉

家产全部付与女婿

外人不得前来争执

下面不但签了名,还盖上了一颗朱红大印。一份交给女婿,一份交给小宝。

王恩得了遗嘱,沾沾自喜。有了老人的亲笔遗嘱,他就放心了。

过了几年,阮德兴寿终正寝,其家产均由王恩独吞。王恩俨然以主人自居,对寡妇孤儿冷眼相看。小宝娘无奈,只得般进小屋,母子俩过着十分艰苦的日子。

不料当小宝长至18岁时,会稽县衙突然传讯王恩,说是家产发生了争执。王恩不觉好笑,就带上岳父的遗嘱,大模大样走进县衙门。

县官接过王恩呈上的遗嘱,看后甚感惊讶,便将惊堂木一拍:“小宝,既然你父有此遗嘱,怎能乱告?!”

小宝不慌不忙地答道:“老爷,家父确是写过遗嘱。我十多岁时,他曾对我再三吩咐:如果王恩对待我情同手足,就什么也不必提起;如果待我不好,叫我18岁时到县里告他。只要将遗嘱在水中一浸,是非曲直,立见分晓。”

县官把遗嘱拿来亲自一试,只见遗嘱上面显露出标点:

老汉古稀生下一子,

人都说非,是我子焉。

家产全部付与。女婿

外人,不得前来争执。

县官见遗嘱上写得明明白白,便叫王恩来看。王恩不相信,拿出自己的那张,一试也是如此。原来标点是明矾水点的,王恩做梦也没想到岳父死前会来这一手,懊恼不已。

一字一命

绍兴,自古以来就出参谋人才——师爷。他们能言善辩,文字功夫尤其厉害,常能借一字而大作文章。

有一年,江苏阳澄湖口发现一具浮尸。地方照例呈报官府“阳澄湖口发现浮尸……”。这件事被住在阳澄湖口岸的几户老百姓知道了,大家很不满意。因为官府知道是这里出的人命案,肯定就要验尸追查,给周围的老百姓惹麻烦。后来,他们去请教师爷。他叫人把呈报单拿来一看,灵机一动,拿起笔,蘸蘸墨,在呈报单的“口”字当中,加上一竖,改成“阳澄湖中发现浮尸。”那么大的阳澄湖发现浮尸,这同住在湖口岸的老百性就不相干了。大家看了,个个拍手叫好。结果什么麻烦也没有。

在东乡,有个横行乡里的老色鬼毛浩。一次,他又企图强奸,被农妇“用柴刀劈死”。——案卷上就是这么写的。

县里的师爷知道实情,决心想办法救出农妇,他将案卷拿到房里,思考再三。忽然心头一亮,欣喜若狂,忙关上房门,拿起笔来将“用柴刀劈死”的“用”字轻轻一钩,改成“甩”字。“用刀劈死”是故意杀人,要一命偿一命;可“甩刀”就不一定致对方死命,只是甩得不巧,失手劈死,实属误伤致命。更何况毛浩还有强奸未遂等情节。果然,县官看了讼状,从宽处理了农妇,救了农妇一命。

有一年天大旱,某村农民李和的田里颗粒无收。可财主却蛮不讲理,将他家中所有东西都搬走抵租,连一只烧饭用的铁锅也不给留下。众人十分不平,青年农民阿三,单枪匹马冲进财主家,夺回铁锅就走。谁知财主手下人一拥而上,将阿三捆绑起来,并叫帐房先生替他写张白日抢劫的状纸,告进衙门。

县衙门的周师爷知道了内情,答应相救,第二天升堂,县老爷一看师爷送回的状纸,觉得非常奇怪,就问财主:“这状纸可是你所写?”这财主一字不识,可死要面子,忙说:“是,是我自己所写。”“呔!信口开河,有这等事吗?”

“有有有!”

县老爷惊堂木一拍:“该死的东西,一派胡言!先打他20大板!”打了之后,县老爷又问财主:“你诬告良民,知罪否?”

“大老爷,我没有呀!”

“呸!还要强辩。我再问你,他既然明目张胆,却为何要钻狗洞呀?”“啊?”财主挨了打,还弄不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可县老爷却已宣布退堂。

后来人们才知道事情的原委。那是好心的周师爷暗中帮了忙,将原状“明火执仗,大门而入”中的“大”字,轻轻地在右上角加了一点,变成“犬”字。这样一来,事情就不符合实际:既“明火执仗”,却“犬门而人”。所以财主落了个诬告之罪。还挨了一顿打。

演戏

从前有个县官非常可恶,凡是来打官司的人如果不给钱,就会被打得死去活来。当地有个艺人编了出戏,叫《没钱就要命》。演出那天,县官也看戏,一看演的是他,当时就火了,还没等戏演完,就赶忙回到县衙,命令衙役把这个艺人传来审问。那个艺人听说县官传他,就穿了龙袍,大摇在摆地跟着了,县官一见艺人带到,便把惊堂木的一拍喝道:

“大胆刁民,见了本官为何不跪!”

艺人指了指身上的龙袍说:“我是皇帝,怎能给你下跪?”

“你在演戏,分明是假的!”

“既然你知道演戏是假的,为什么要把我传来审问?”

几句话,把县官问得张口结舌,无话可说,县官只好看着艺人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县衙。

八拜之交

河南大财主金泰来是个有名的刻薄鬼。袁世凯称帝的时候,金来想尽办法也想乘世之机。克扣工钱,发笔横财。某日,他摆了几桌酒席,把长工奴仆都叫到一起说:“今天请大家吃饭,只为袁大总统当了皇帝,咱们应该庆贺。”并说:“为了庆贺皇帝登基,我想赏在座各位每人200两白银,只是有个条件,每人说一件我从来没听说过的事就行。说对了有赏,说错了受罚——罚他一年的工钱。”

大伙儿一听,心想,这哪里是请客?分明是用软刀子杀人的鸿门宴,想扣我们的工钱啊!但也没办法,一个个只好皱着眉头想对策。

一个小丫头说:“老爷,从前我家养了一只鸭,一天下7只蛋,3个‘双黄’的,4个……”没等丫头说完,金泰来就摆手说:“别说了,我家的鸭子一天下过10只蛋哟!哈哈哈……把工钱抹去!”管帐的把小丫头一年的工钱给抹去了。

一个长工说:“老爷,我见过一条狗,两只眼睛朝前,两只眼睛朝后,两只眼睛朝左,两只眼睛朝右……”“唉!别说了!这算什么,一边长6只眼睛的狗,我都见过呢!哈哈哈,把他的工钱抹掉!”管帐的又把这个长工一年的工钱抹掉了。金财主一口一个“听说过”,把长工们的血汗钱都给说没了。最后轮到一个当奶妈的仆人站起来说道:“老爷,奴家姓赵,我家祖父说,他与你家曾祖父有八拜之交。论起来。你还得叫我姑奶奶呢。这事你一定听说过吧?”

“胡说!”金泰来眼睛一瞪,酒蛊一摔,吼道:“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奶妈哈哈笑了,说道:“老爷,既然你没有听说过,那就快拿200两银子赏我吧。”

金泰来半晌才回过意来,众人面前,又不敢赖帐,只好拿出二百两亮光光的白银给了奶妈。奶妈把银子分给了大伙。大伙算了算,比原来的工钱还多好几倍!

“好极了”

维吾尔族的机智人物阿凡提,是以诡辩制服诡辩的能手。有一年冬大,阿凡提修了间暖房,种上香瓜。香瓜熟了,阿凡提挑了几个最好的拿去卖给国王,想多卖几个钱。谁知国王收下香瓜,一个钱也没给,只是夸奖他是位好百姓,连说3声:“好极了!”

阿凡提出了皇宫,随便走进一家饭馆,要了9个羊肉包子吃了。

“好极了!好极了!好极了!”阿凡提吃完包子,大声喊道。喊完,站起身往外就走。

“钱呢?”饭馆老板急了,“你还没付钱呢!”

“怎么,刚才不是给你了吗?”阿凡提反问道。

老板不由分说,一把拉住阿凡提去见国王。国王听说阿凡提吃饭不付钱,指着他骂道:“你凭什么白吃人家的包子?”

“我没错,陛下!”阿凡提慢条斯理地说,“这个老板太贪心。我不过吃了他9个包子,就把您刚才买香瓜付给我的3个‘好极了’全部都给了他,他怎么还要钱呢?”

国王听了,半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得命待臣付了香瓜钱,阿凡提拿这钱付了饭钱。

阿凡提的手势

有一次,阿凡提和村里的财主闹了纠纷,就一起到法官那儿打官司。法官仔细听完他们的诉说,没有马上宣判,而是一边看《古兰经》,一边看着他们的动静,当看到阿凡提的手往怀里指了几下后,法官非常高兴,以为有利可图,马上宣布判决说:“根据《古兰经》上的训条,这件事是阿凡提有理。”法官说完,还把财主狠狠地教训了一顿,然后撵了出去。

法官笑嘻嘻地向阿凡提说:“好啦,阿凡提,官司判你赢了,快把你怀里的元宝拿出来给我吧!”

阿凡提听了之后,露出惊讶的表情说:“法官先生,我并没有说要给你什么元宝呀?”

法官不相信:“阿凡提,不要说笑话了,快把你怀里的东西给我吧。你连连指着自己的衣襟,难道不是说要给我点什么酬劳吗?”

阿凡提从怀里掏出两块石头说:“法官先生,你搞错了!我的意思是说,如果你判决不公正,帮着财主欺负人,我就用这两块石头砸你。”

阿凡提说完,转身就走了,法官呆呆地愣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煮鸡蛋与炒麦种

有一天,阿凡提看到一个饭店老板和一个穷人打官司。

店老板说:“法官大人,去年这个家伙在我店里赊了一个煮熟的鸡蛋,我们说好今年还钱的。可他只付给我一个鸡蛋的钱。事实上,他应该付给我1000两金子。”

“一个煮鸡蛋,哪能值1000两金子?”穷人争辩说。

“住嘴,你这穷鬼,”店老板咆哮起来,“那个鸡蛋要不是给你吃了,我会用它来孵小鸡的。小鸡长大了,会下许多蛋,那蛋又可以孵出很多小鸡,鸡又生蛋,蛋又生鸡,这样,我就有成千上万的鸡和蛋了。这岂止1000两金子呢?”

法官听了后,也说:“叫你只还1000两金子,真是太便宜你了。”

“可我哪有1000两金子呢?我一辈子也挣不了这么多!”穷人无可奈何地哭起来。

阿凡提听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走过去,说:“法官大人,看在真主的份上,让我来替这个人还债。明天上午8点,还是在这里,由我付给这位善良的店老板1000两金子。”

第二天,法官和店老板早早就来到法庭,喜滋滋地等着阿凡提来送金子。

刚到8点整,那个穷人也来了,可阿凡提没有来。

一直等到10点半,阿凡提才气喘嘘嘘地跑来了。

“阿凡提,你怎么这时候才来?”法官不高兴地问。

“啊,法官大人,实在对不起。今天家里人要种麦子,我在家里忙着炒麦种,怕误了农时。这不,刚刚炒完,就赶来了。”

“胡说!”法官气得胡子都竖起来了,“麦种能炒吗?炒熟了的麦种怎么能出芽呢?真是一派胡言!”

阿凡提说:“法官大人,既然炒熟了的麦种不会出芽,那么,煮熟了的鸡蛋又怎么能孵出小鸡?”法官和店老板听了,一句话也说不出。

闻鸡香与听钱响

有一天,阿凡提来到一贪婪的财主家,刚好碰到财主正在炖鸡,香味扑鼻。

“啊,亲爱的阿凡提,你来了。你闻到我家鸡的香味了吗?”财主问。

“闻到了,哈哈,真香啊!”阿凡提说。

“既然你闻到了,那么,请你付钱吧。”财主的一对眼珠在阿凡提腰间的钱袋上滴溜溜地乱转,伸出一只手来。

“我可没欠你的钱啊。”阿凡提大声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