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幽默笑话
34739700000040

第40章 奇招妙术(5)

王羲之是中国古代的“书圣”,他的书法在当时就极受人们的欢迎。王羲之在某年除夕搬到了新居。他一高兴,便吩咐儿子王献之拿来笔墨纸张,奋笔写下了一副春联:

春雨春风春色新年新岁新人

谁料,对联刚贴出不久,便不翼而飞了。原来,人们已把他的手迹视为珍宝,谁见了谁就收藏,难怪这副春联刚一出现就不见了。于是王羲之又很快提笔立就一副短联:

莺啼北里燕语南郊

短联刚贴出之后,也同第一副春联一样,被人揭去了。王羲之微微一笑,计上心来,又写了第三副对联:

祸不单行福无双至

人们听说王家又贴出了春联,照例跑来观看。有些想揭的人定睛一看,觉得春联语句不吉利,于是没有人揭走。

到了大年初一,在鞭炮声中,王羲之满面春风地打开大门,对联仍牢牢贴在王家大门上,他哈哈大笑欣然把对联续写为:

祸不单行昨夜行

福无双至今朝至

前来给王羲之拜年的乡亲们,见了这幅对联,个个颔首称赞:“妙哉,妙哉!”王羲之父子也不由开心得笑了起来。

智救瘐冰

东晋成帝时,苏峻作乱,外戚瘐氏被迫逃散。当时瘐冰为吴郡太守,他单身逃亡,吏民没有人敢藏匿他,只有一个士卒用小船载他出钱塘口,用东西遮住他。

当船来到出口时,守关士卒喝令停船检查。小卒一手挥舞着酒壶,一手挥舞着船棹说:“你们要找瘐太守,那真是太巧了!他就在我这船上躲着呢。你们把赏钱扔过来,我就马上把他献给你们。银子少了我可不干。哈哈哈哈,我要发大财了!”瘐冰一听大吃一惊,但又不敢动,负责检查船只的人见小卒喝醉了,而且船小货少,都以为小卒在说酒话,也就没有检查,把瘐冰放了过去。

县官学狗叫

隋朝有一个善于说笑的名人侯白去拜见新上任县官,不想这位县官很傲慢。侯白退了出来,刚巧在大门外遇到几个读书人。侯白对他们说:“我能让这个县官学狗叫!你们信不信?”

几个读书人都不相信他的话,打赌说:“你要真能让这位县官学狗叫,我们输你一桌酒席,否则你输一桌酒席。”

侯白爽快地同意了。

县官见侯白又回来了,便问:“你还有什么事吗?”

侯白说:“大人你这县里盗贼挺多的,我想请你下命令,让家家户户都养狗。盗贼一来,狗就叫唤,这样,盗贼自然就不敢来了!”

县官一听,说:“如果是这样,我家也得养几条会叫能咬的狗,可上哪里去找呢?”

侯白说:“我家养了一群狗,大人要,我回头就送几条来。只是,我家里养的这群狗,叫声和别的狗不同。”

县官问:“怎么叫法。”

侯白说:“是恸恸、恸恸地叫。”

县官说:“看来你还不认得什么是好狗。恸恸叫的狗不好,好狗的叫声是汪汪、汪汪的!”

几个读书人在门外听到县官学狗叫,都掩口笑了起来。侯白打赌赢了,便对县官说:“要这样叫声的狗我还得到各地去找找,回头再给大人送来。”

请让一让路

隋文帝时,侯白成了“御用喜剧演员”,皇上经常召他,只要他一有空,便又被宰相杨素召去。等杨素听笑话乐够了,乐累了,才放侯白回家,弄得侯白没有闲的时候。

这天,他给杨素讲了许多笑话,离开杨府时已是傍晚。谁知刚出杨府,又碰上杨素的儿子杨玄感。这位公子硬拉着侯白不放,非让他给讲笑话。没有办法侯白说:

“有一只老虎,肚子饿极了,一大早就去野外找食吃。它看到地上躺着一只刺猬,以为是块好肉,就想一口吞进肚里。不料,刚一张口,就被刺猬夹住了鼻子,疼痛难忍。老虎不知碰到什么怪物,吓得纵身逃跑,一口气跑回深山老林,又困乏又惊恐,便昏昏睡去了。老虎鼻子上一直带着刺猬,等老虎睡了,刺猬才放开老虎。这一下,不疼了。老虎才想起腹内空空,便又爬起来去找食。没跑出多远,便见到一棵橡树。老虎低头一看,那橡树的果实毛茸茸的,跟小怪物(刺猬)很相似,便心有余悸地问:‘今天早上遇见了您父亲,现在又碰上了您。请让一让路,放我回家吧!我肚子里还没一点东西呢!’”

杨玄感听了,果然不好意思再纠缠侯白了。

汪伦邀李白

唐朝有个叫汪伦的,很想邀请名满天下的李白一见,于是给李白写了一封信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好游且又好饮,看信后,接受邀请,欣然前往,等到了汪伦处后,却全然不见所想象的情景。原来,当地并无桃花,“十里桃花”指的是十里之外桃花潭。酒店倒有,只一家,主人姓万。不过,由于汪伦深知李白豪放的天性,不会在意这点小事,临归时又踏歌相送,给李白的印象很好,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动人诗篇。

没碰上任何人

王忠嗣,是唐朝着名将领。安史之乱初年,安禄山筑城雄武,扼住飞狐要塞,蓄谋作战已久,他请王忠嗣来帮助修城,并想乘机留下他的兵马。于是王忠嗣提前到达,不见安禄山来,就借口返回住地,还说:“我去了,没碰上任何人!”

官印失而复得

唐宪宗时,斐度被封为晋国公,任中书令,手下人忽然报告他大印丢了。斐公面色和悦地告诫他们不要说出去。当晚他设宴席与府中的人取乐,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半夜,酒宴正酣时,手下人告诉他,官印又回来了。斐公也不说什么,直到众人尽兴方才罢宴,有人问他这是怎么回事,斐公说:“此事必然是掌管案牍的官吏私自将印拿去偷印书卷。缓一下处置,他们必然还回原处,如果处理得过于急迫,他们可能将印投入水里或销毁,印就不能失而复得。”

话中有话

宋太祖曾当面许诺要封张融为司徒长史,但是文件一直未发。一天,张融乘一匹瘦马,宋太祖见了,问:“你的马为何这样瘦,每日喂粟多少?”

张融答:“一石”。

皇帝又问:“喂这么多为何还如此瘦?”

张融说:“臣许诺给它喂一石,但并没有给。”

宋太祖知他话中有话,第二天就任命他为司徒长史。

宋太祖赐酒

宋太祖以赐酒的方法解除了几位将领的兵权,又忧虑他们蓄积的财产太多。于是就每人赏一块地,给他们修建住宅。结果使每人都花费数万。住宅完工后,又赐他们宴席。大家正在酒酣之时,宋太祖宣召每位大将都由一个子弟搀扶回家。太祖送到大殿门前,对他们的子弟说:“你们的父亲都答应各自献给朝廷10万缗(mǐn,1000钱为一缗)。几个节度使醒来,问怎么回来的,是否在皇上面前失礼了。他们的子弟告诉父亲许给朝廷10万缗,诸节度使虽然怀疑酒醉时是否真有此言,但第二日,都进表如数上缴。

巧言除奸

宋朝时候,曹玮的军队英勇善战,军纪严明,西夏人很害怕。

一天,曹纬正在与宾客下棋,突然一名士兵慌慌张张地跑进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大事不好,有一部分士兵叛逃到西夏那边去了。”曹伟很吃惊,止住士兵的话说:“不要大惊小怪,他们是我派去的。”西夏人听说此事,以为叛变来的宋营士兵是奸细,非常气愤,立即下令把他们都杀了,并把人头抛回宋朝边境里,曹玮的一句话,既稳定了军心,又借敌人的刀除了叛逆,真可算是一箭双雕。此事宋史是这样记载的:

渭州有告戍卒叛入夏国者,玮方对客奕棋,遽曰:“吾使之行也。”夏人闻之,即斩叛者,投其首境上。

宋汝霖上疏

宋徽宗政和初年,宋汝霖任莱州掖县县令。当时户部命提举司购买牛黄,以便供应京城惠民和剂局制药用,提举司派出的使者们催迫得非常紧急,州县的老百姓竞相杀牛,寻找牛黄。有人为了不缴纳牛黄,就互相凑钱,用来贿赂官员祈求减免。只有宋汝霖一个人向提举司上疏,说:“牛要遇到疫年,才多病生出牛黄。如今长期过太平日子,融和之气充塞天地之间,本县境内的牛一个个膘肥体壮,没有牛黄可以捉取。”提举司的使者无法反诘,掖县百姓因此免缴牛黄,全县百姓无不欢欣鼓舞,感恩戴德。

磬有鱼

一天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一位老和尚。老和尚正忙着做菜,把刚烧好的鱼端到禅房桌上,这时忽听小和尚说:“东坡先生来了。”

和尚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将鱼扣在一口馨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两人同至禅房,分宾主坐下。小和尚端上茶。东坡喝茶之时,闻到阵阵鱼香,便对桌上反扣的馨望望,心中有数了。因为馨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放着的;今日反扣着,里面必有奥妙。

这时,老和尚说:“居士今日光临敝刹,不知有何见教?”

东坡存心想和老和尚开玩笑,便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一难题,特来向长老求教。”

老和尚赶紧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东坡笑了笑,说:“今日,一位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不吝赐教。”

老和尚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么这样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余’。”

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磐(庆)有鱼(余)’,我就来饱饱口福吧!”

说罢,随手把桌子上反扣的磐翻过来。老和尚见秘密被说破,脸一直红到耳根。

把鱼拿下来

苏东坡在杭州当知府的时候,有一天煮了一条鲜鱼,正吃着,他的好友黄庭坚来了。他随即将鱼藏到了书橱顶上,另安排了几个菜,在书斋里与黄吃酒。不料藏鱼的事给黄发现了。

酒过三杯,黄庭坚说:“你这姓苏(苏)的苏字,草字头下边,有人把鱼放在禾字右边,也有人把鱼放在禾字左边,你说究竟放在哪边才对呢?”苏东坡不知是计答道:“左右都行。”

“要是把鱼放在上边呢?”

“那如何了得?不行,不行!”

黄庭坚开心地大笑说:“既然放在上边不行,那你就把上边的鱼拿下来让我饱饱口福吧!”

苏小妹看吵架

一天,苏小妹正在家里读书,忽然听见门外有人打闹,便跑出来看个究竟。恰好碰着哥哥苏东坡从外面回来,对小妹说:“吵架有什么好看的?快回去吧!”

苏小妹不想回屋,对苏东坡说:“哥哥,我们对个联,我出上联,你若能对上,我就回屋。”

苏东坡说:“你出吧!”

苏小妹吟道:“闺阁闷,闻闾闹开门闲问。”

苏东坡一时被难住了,想了好一会,才对出下联:“官宦家,窈窕容,宜室安宁。”

苏小妹一听,笑着说:“好,算你对上了,我也看够了,咱们也该回去了!”

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说:“啊!原来你是用计拖延时间呀!”

徐达与朱元璋下棋

明朝开国元勋徐达,棋艺甚高。太祖朱元璋常常召他进宫下棋。可是每下一局,徐达总是输给朱元璋。朱元璋自知棋艺在徐达之下,便非要徐达拿出真本领来。徐达没办法,就笑着说:“好!”于是便绞尽脑汁,用功下棋,一局棋下了很长时间。终局时,徐达终于赢了,当朱元漳正要怪罪时,徐达请朱元漳观看棋盘上的图案,徐达的棋子竟摆成了“万岁”两个大字。

索印

明代,有一御史十分讨厌一位县令,该县令便想了一个办法,把手下一个亲信派往御史身边当差,御史毫不知情,却对这人十分信任。

一天,这人把御史官印偷走送给县令。御史发现官印已失,自知是该县令指使人干的,只是苦于不好声张,便假装生病,在家休养。

这时,海瑞任教谕,去拜见御史。御史知海瑞有才,就把丢印的事情悄悄告诉了他。海瑞听完,就叫御史在半夜时在厨房放一把火,到时火光冲天,下属官吏必来救火,然后把空印匣托交给该县令保护,官印一定会找回来。

等到火灭,该县令把印匣奉还后,打开一看,官印果然在里面。

巧拒黄金

明洪武年间,郭德成做骁骑指挥。一天他奉召到皇宫中去,明太祖拿两锭黄金塞到他袖中说:“回去以后不要告诉别人。”郭德成恭敬称是,收下黄金后将黄金装在靴筒里。等他出宫门时,假装醉酒,故意在脱靴时露出黄金,守门人看见后马上向上报告。皇帝说:“这是我赏赐给他的。”有人责备郭德成,郭说:“宫廷之内如此严密,藏着金子出去,别人岂不是说你偷的吗?况且我妹妹在宫内服侍皇上,我出入无阻,怎能知道皇上是否以此试一试我呢?”众人全都表示佩服郭的看法。

夏完淳骂叛臣

投降清朝的明朝叛臣洪承畴,在南京总督军务时,曾审问过抗击清军的神童夏完淳,企图诱使夏完淳归降:“你这小孩误受叛乱之徒蒙骗,你要归顺大清,我保你前程无量!”

夏完淳装作不认识洪承畴,故意高声回答:“你才是个叛乱之徒!我是大明忠臣,怎说我反叛?我常听人说起我大明朝‘忠臣’洪承畴先生在关外和清军血战而亡,名传天下。我虽年幼,说到杀身报国,还不甘心落在他的后面呢!”洪承畴听后瞠目结舌,手足无措,督府幕僚以为他真不认识洪承畴,赶忙悄声告诉夏完淳:“上座正是洪大人。”“胡说,洪大人早已为国捐躯,天下谁人不知?当时天子亲自哭祭他,满朝群臣无不痛哭流涕。上座这个无耻叛徒是什么东西,竟冒大名来粘污他的‘忠魂’!”

皇帝之死

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将字的组成部分拆开或合拢,以测字攻心,是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常用的计谋——据说,明崇祯17年,李自成即将攻打北京,明朝江山摇摇欲坠。十分信奉天命的崇祯皇帝急忙测字问卦,得一“酉”字,偷偷去问测字先生,测字先生说:“酉”乃居‘尊’字之中,上无头下无足,至尊者将无头无足矣。”

崇祯听罢,吓得魂飞魄散,第二天便缢死在万寿山。那位测字先生,据说便是李闯王的军师宋献策。

错字招牌

徐文长是明代着名书画家,才华横溢。有一天,他到一家新开的点心店去吃点心,发现该店生意很不景气。再仔细看看,店里还没有招牌。于是,他当场提笔为这家点心店铺写了“点店”3个大字。店主不识字,在一旁高高兴兴地看他写完。

谁知等招牌挂出去之后,有人发现点心的心字当中竟然少了一点。这可能吗?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竟在招牌上写了错字,岂不是个天大笑话!人们一传十,十传百。跑来观看错字招牌的人络绎不绝,不少人看完招牌顺便还买了点心。点心店的生意因此兴隆起来。但是笑话“错字招牌”的声音不绝于耳,店主便要求徐文长把错字改掉。

徐文长回答说:“改错字很容易,但改换之后你可不要后悔。”店主表示他绝不后悔。

于是徐文长大笔一挥,把错字改了。说来也怪,自从改了招牌之后,来来往往的人再也不注意这块招牌了,点心店的买卖也渐渐冷清下来了。老板感到纳闷,碰巧又见到徐文长,寻问这倒底是怎么回事?徐文长说:“当初心字少一点,就能让人感到‘肚子’空空,想吃点儿点心。如今心字加上了这一点,让人感到‘肚子’饱饱的,谁还想吃点心呢?”

祝枝山题画

祝枝山和唐伯虎是好友。一次,他到苏州去玩,就住在唐伯虎家里。苏州太守素仰祝枝山之名,就拿出一幅古画,请祝枝山给题一首诗。

这个太守是个搜刮民财的能手,虽然家财万贯,却吝啬得出奇。祝枝山知道他的底细,决心叫他破点财,故意狮子开大口,要200两银子才肯动笔。太守舍不得出钱,几经拖延,才送来100两银子。

祝枝山看见只有半数的银子,心中大为不快。他展开画轴,见画的是一个小码头,一只小船停泊在柳荫下,一个商贾模样的人站在船头,好像将远去,一个女子站在岸边,脸上带依依不舍之态。他沉吟了一会,即提笔写诗四行:

东边一棵大柳树,

西边一棵大柳树,

南边一棵大柳树,

北边一棵大柳树。

写罢,就请唐伯虎将古画拿给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