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青春映沃土
34257900000028

第28章 两年之计勤于坚持

叶建文长乐市文武砂镇东海村2010年村官。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一年前的我志向满满,迈出象牙塔,走向新农村,甘当民公仆。也许那份抉择可以重新再来,但这已注定刻骨铭心。一切就发生在2010年生日的那天,长乐市召开选聘生座谈会,我毅然选择了东海村。当我第一次踏在东海方土的时候,夏风拂过,心如明镜:我是因为喜欢这份工作,才来这里的,我是一个东海人。在一年多的驻村生活里,我“深吸”乡土气息,“俯身”了解村情,“弯腰”为民服务,“仰头”汲取经验,“挺胸”创先争优。

人皆憧憧桃花源,且记如今东海村。

汔可小康直朗进,安居乐业太平坤。

——《东海兴吟》

东海村是长乐市基点老区村、“168”党建工作模式示范村、创先争优示范点、平安先行村、党务公开示范点以及省大学生村官科技信息服务示范点,先后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红旗团支部”和“文明村”等称号。

一、学习·与时俱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何乐而不为?当今中国农村有两大特点:一是千差万别,二是千变万化。这告诉我们:学无止境;并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一方面理论学习不动摇,认真研读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把握基本要求,深刻理解精神实质,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业务培训不懈怠,通过参加形式多样的培训班和座谈会,让心中的忐忑迷茫、疑难问题迎刃而解,让实用的知识信息、方式方法进村入户,也为实地调研奠定坚实的基础。

1.人口普查培训。2010年9月,“人普”十年磨一剑,我是一名普查员。“人普”工作求实效,努力学习不为难;一天培训在镇里,三天培训在漳港。我懂了这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有助于摸清我国人口总量、基本结构、迁移流动、居住条件等状况,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科技信息服务骨干培训。2010年12月,我参加省首期到村任职大学生科技信息服务工作骨干培训班,我懂了“政府得民心、科技进农村、农民得实惠、大学生村官受锻炼”的农村科技服务新模式。

3.农村实用人才培训。2011年7月,我参加农业部江苏华西村第三期大学生村官培训班,我懂了创业致富是开启农村发展的“金钥匙”,而合作社是实现创业致富的“大载体”。

二、调研·实事求是

驻村期间,我争取主动融入,经常走村进户,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认真研究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新做法、新经验。人口普查,我懂了农村之苦;示范调查,我懂了农村之美;东海观察,我懂了我们在农村有所作为。

1.人口普查。两委村干身一线,全心全意为人普;兢兢业业近两月,挨家摸底不知苦。调查时“步步惊心”,几乎家家都养狗,尤其是被绑着的狗,大多数异常凶猛,但我义无反顾。农村虽然苦一些、累一些,但确实能历练人,我的处事应变、适应环境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以提升。全村现有620户,本村人口2320人,外来人口近2000人,两委干部10名,党员47名,基本扫除文盲。

2.示范调查。根据农村科技服务新模式,结合省农村科技春光行动计划,在构建村网之际,我到田间海角熟悉村情村貌,到干群家中求师问教,摸清了我村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村规民约、民企姿态等情况。东海村之美,冲淡了农村工作之苦。东海村地处滨海,风景秀丽,美丽的十八孔湖,淡水资源丰富,盛产鲈鱼、鲢鱼和草鱼等,吸引众多游者前往垂钓;厂房林立,泰源纺织、凯邦锦纶、山力化纤、百顺纺织等企业坐落我村,提升了我村的地域优势,并带来了发家致富的契机。全村出租房屋200多间,在工业区务工150多人,从事服务业100多人。

3.东海观察。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失地农民群体也日益庞大。素有“鱼米之乡”的东海村“舍小家顾大局”,顺利征出滩涂、土地共2700多亩,为福州滨海工业集中区和文武砂镇的跨越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如何保障失地农民的根本权益?如何加快我村从“以农为本”向“以商为机”转变?如何尽快发展第三产业、安置剩余劳动力和解决群众生活出路问题?这是我村“十二五”规划的题中之意。据此,我积极配合村两委向上级请求建设滨海商贸城、环村路、敬老院和骨灰堂等民生项目,还主动配合“百村观察”调研员,围绕我村的外貌(概况)、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进行实地调研,调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旨在实时、动态地观察记录农村的变化。

三、宣传·全心全意

发自内心的宣传,更为沁人心脾。一方面,我充分借助报刊、电视、网络以及现代远程教育等平台,采取农村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方式,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另一方面,努力参与编辑《朝阳》、《鸿鹄》、《选聘之窗》、《文武砂月讯》等刊物,并在《福州日报》、《东南快报》、《吴航乡情》、《长乐信息》、《大学生村官科技网》等刊物网站发表文章、信息达50多篇。努力造就自己,成为优秀的科技信息员、流动宣讲员、活动带动员。

1.科技信息员。一是发挥所长,积极参与本村重大事项的决策咨询,为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出谋划策;二是建设网站,以东海新闻、东山文化、村官基地、村官体会等为主题,挖掘特色历史文化;三是充实队伍,吸收村中青年加入网站构建队伍,完善网站的版面、内容;四是整合资源,快速传送“三农”信息,实现政策与农民的对接;五是咨询专家,根据农民需求,多次登门拜访中试基地专家,有效解答农民疑惑;六是特色宣传,申请科技信息服务示范点,搭建创业致富的信息桥梁。

2.流动宣讲员。“便民知识好处多,村民群众喜多多。”深入创先争优示范村,因地制宜推广“12580”为民服务工作模式,开展农村便民知识宣讲活动15次。用生动朴实的话语表述,让老百姓听得懂、有触动;以定点交流、现场互动和流动宣讲“三结合”的形式,将惠农政策、养生保健和家庭妙招等便民知识传递于民。我一瞅见家中摆的那个葫芦,就不由想起那位百岁老奶奶的叮嘱:“孩子们,以后常来家看看。”

3.活动带动员。一是便民服务“下乡”。联合福建医科大学“三下乡”服务队开展“送医、送药、送温暖”活动,为300多位村民提供了各项服务;二是法律知识“进村”。在老年人活动中心、村民纳凉地扎实开展“法律进农村”活动,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3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250余份;三是科普常识“入户”。积极利用科普宣传日,结合平安乡镇创建,将科普常识送到村民手中。

四、硕果·苦尽甘来

“十二五”开局之年,正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在艰苦磨炼中品尝甘甜硕果。基层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我全力以赴地做好本职工作,小到烧水、泡茶、打字、清洁,大到计生、综治、征地等。品味了一年多的辛酸,我从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团支部第一书记蜕变为村党支部副书记、镇团委副书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1.创先争优,夯实党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青春激情献乐土”为主题、以“一诺五当六作为”为主要内容,践行“12580”为民服务模式,当好创先争优组织员。在建党90周年“一先两优”表彰大会上,我被评为镇“优秀共产党员”。一是实事求是促承诺。在两年之计里,我公开承诺:投身学习、拓展知识、创先争优、当好助理、诺言为民、践行为民;二是凝心聚力送温暖。主动参与村里党内帮扶基金的捐资活动,走访慰问帮扶困难党员、老党员;三是示范工作显成效。积极协助书记、主任,努力完善党建的内页材料,设立“便民服务室”、完善“六有五室四中心”,做好党务公开、村务公开、“五要工程”,方便群众办事。市委组织部领导在参观我村创先争优工作后,给予高度评价:“虽然东海村硬件比不上其他村,但是小巧玲珑,有模有样,村干部精神状态好!”

2.激情奋进,活跃团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联合福州市大学生村官,主动搭建服务平台,以“永远跟党走,青春促跨越”为主题,用青春活力演奏“交响曲”:一在青春激扬中奏主题活动曲。组织福州市村官在福州市及各县(市)区开展主题团日活动25场,参加福建省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主题活动,以及迎接福州团市委书记何杰民带领团干团员70余人赴我镇开展党团日活动;二在生态建设中奏造林绿化曲。2011年3月18日,长乐市全体村官与孙春兰书记共同参与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三在“五大战役”中奏非公团建曲。召开青年座谈会,积极推动凯邦锦纶建立团支部,开展“五四杯”篮球赛,丰富青年文化生活,巩固提升“非公团建”;四在人文情怀中奏关爱孩子曲。深入关爱孩子、特殊儿童,爱心慰问东海小学、长乐市特殊学校学生共300多位,宣讲党、团知识,推进平安校园建设,让爱的点滴心心相印,让爱的传递深入人心。

3.科技服务,辐射滨海。结合省农村科技春光行动计划,依托长乐市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建立“大学生村官科技信息服务示范点”,并在“2011年度大学生村官科技网自主建站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作为科技信息员的我,积极构建新农村建设信息化工程,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发展第三产业,多渠道生计致富。下一阶段,我将依托村官基地,推动科技信息服务工作;加强示范联系,召开经验交流会;保护传统文化,方便村民查找信息;对接企业项目,为农村发展提供机遇。

4.因地制宜,办好实事。“俯首甘为孺子牛”,深入田间地头,深入每家每户,帮助协调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当好群众事务代办员,便捷群众服务需要,丰富群众业余生活。执行好抗台值班,落实好绿化规划,管理好农家书屋,落实好社会保障,等等。

1则手册——东海村便民服务手册,39页,28条简介,18329字,涵盖了东海简史、两委成员、村规民约、便民知识等,为此熬夜7天;

1个网站——东海村网站,2段视频,20种模块,96张图片,170条信息、文章,1511次访问量,它陪伴着我成长;

1个基地——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19名村官,挂牌成立8个社会实践示范基地,组织20余场培训,对接19个项目,征集村官论文59篇,累计培训500余人次;

1所小学——东海小学,教师12人,学生270人,其中外来工子女有180多人;

1个QQ和1封飞信——用于日常联络,安排工作事务;

“12580”——长乐特色的“创先争优”模式,每名党员认领1个服务岗,联系2个家庭,推行“提、审、示、践、评”5诺制度,宣传引导“8个一”,党员“0距离”工作法;

6有5室4中心——突显“四中心”,确保“议事决策中心”质量,拓展“教育培训中心”功能,构建“文体娱乐中心”框架,提升“便民服务中心”效能;

520天5200公里——驻村一周后买的电动车,迄今为止载我走过的路程,日均10公里,镇政府和村部相距6公里;

1周培训——党校岗前1周培训相知了福州市156名村官战友,华西村1周培训相识了湖南、江西、四川等全国各地100多名村官战友,备受鼓舞;

2年之计——每天写1篇驻村日志,每周为群众办1件实事,每月报送1条信息,每季度更新1次宣传栏,每半年写一篇农村调研报告,每年做一份村工作总结及下一年计划,每年结对帮带1—2户贫困户。

五、明天·再接再厉

作为一名福州市的大学生村官,我无悔当初的抉择。道路不会逃跑,永远留在这里;故事不会逃亡,永远传在这里;我们不会逃避,永远活在这里。

一方面,严于律已,切实改进作风。深化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在工作和生活中,尊重领导,团结同志,以制度、纪律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始终把“耐得寂寞、经得诱惑、守得清贫、舍得付出”作为人生准则,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上,力求进步。

一方面,不足之处,充实调整自我。回顾近两年的驻村生涯,我在学习和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第一,学习的系统性、针对性还不够强;第二,农村基层的相关经验还不丰实;第三,实地科研调查能力有待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再接再厉,充实自己、调整自己、取长补短、为民服务,促使自己成为一个“求知若渴、虚心若愚、责重若岳”的东海人。

基层一线是了解民情、增长本领的生动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进取的广阔天地。正如李大钊先生说的:“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人类。”我们村官团结一心、主动融入、发挥专长、服务人民、展现风采、共铸品牌,为福州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福建的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