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婴儿贫血的方法
婴儿出生6个月之后,从母体得来的造血物质基本用完,若补充不及时,就易发生贫血。6个月孩子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的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常见的缺铁原因有以下几种:
先天性储铁不足
由于胎儿储铁以产前3个月最多,所以早产、双胎、母亲贫血严重时,都会使新生儿储铁减少。
生长发育过快
生长发育越快,体重增加越多,身体缺血量也就越多,对造血原料铁的需要也就增多。因而生长发育过快的孩子容易发生缺铁现象。
饮食中铁缺乏
因为人奶、牛奶含铁很少,不够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所以,单纯喂奶而不增加辅食的小儿特别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疾病的影响
孩子患某些疾病可造成身体缺铁。如孩子消化道畸形,长期腹泻,铁便不能很好地被吸收,易发生贫血。再如肠息肉、美克尔憩室、钩虫病等由于肠道经常少量失血,也会引起贫血。
家长了解了贫血的原因,就会认识合理喂养的重要性,及时给孩子添加辅食,多吃动物肝、瘦肉、鸡蛋、绿色蔬菜等来防治贫血。
当孩子精神不好,食欲差,经常疲乏无力时,应观察孩子面色、口唇、甲床,皮肤粘膜是否苍白,若是,应想到小儿贫血,及时到医院检查。一经证实,就要坚持耐心按医嘱服药。
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这些造血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维生素B12,在动物瘦肉、肝、肾中含量较多,在奶类、蛋类中含最较少。叶酸在新鲜绿叶菜、酵母、肝、肾中含量较多。
人工喂养、单纯母乳喂养不添加辅食或小儿饮食单调,缺乏肉类和各种蔬菜,容易发生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
不管是什么性质的贫血,都会引起孩子肝、脾、淋巴结肿大,心脏扩大,重者还会发生心脏功能不全,贫血还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所以,必须认真防治孩子贫血。
及时预防接种
孩子6个月时应到所属地段医院保健科、街道保健站、农村卫生院注射麻疹预防针。
麻疹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发病时可有高烧、眼结膜充血、流泪、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3~5天后,全身出现皮疹。出麻疹的孩子全身抵抗力降低,这时若护理不好,或环境卫生不良,很容易发生合并症。最多见的是麻疹合并肺炎、喉炎、脑炎或心肌损害,严重者可以死亡。得过麻疹的人可获终身免疫。
注射麻疹预防针的目的是提高小儿血中抗麻疹病毒的抗体水平,使之对麻疹产生免疫力,避免发病。个别情况即使发病也很轻微,不至于危及生命。
龋齿的预防方法
对龋齿早期及时的治疗十分重要,然而,预防龋齿的产生更为重要。目前龋病的发病率很高,可以说没有哪种疾病的发病率比龋病的发病率更高,我们国家大约有40%以上的人患有龋病,有的地方发病率高达93%。学龄前儿童的发病数字也很惊人,龋齿的发病率可达70%以上。1989年国家卫生部确定每年的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通过爱牙日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牙病防治知识,增强大家的口腔保健意识。那么,预防龋齿应注意些什么呢?
保持口腔卫生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可以及时清除口腔内积存的食物残渣和细菌。孩子从5、6岁起就应该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睡觉前不要吃糖,尤其要戒除含着糖块睡觉的坏习惯。因为糖液积存在口腔,可以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为龋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合理使用牙膏
利用氟防止龋病的发生已经得到肯定。目前,世界上已有24个国家近3亿人饮用加氟的自来水,有79个国家允许在牙膏中加氟,占世界多数的低氟区的人们都在用各种方法利用氟来防止龋病。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防龋方法。
利用氟防龋的方法可以分为全身用氟和局部用氟。自来水中加氟是一种全身用氟的方法。而使用含氟牙膏则是属于局部用氟。据调查发现,长期使用质量有保证的含氟牙膏,龋病的发病率可降低20%~30%。但是氟离子在牙膏中不稳定,如果不能保证质量,牙膏到用户手上时氟离子已经大部分消失了,达不到预防龋齿的作用。
我们国家现有的牙膏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普通型牙膏和治疗型牙膏。治疗型牙膏除了有普通牙膏的成分以外,还含有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中草药、西药、氟化物等。长期使用药物牙膏,可能打乱口腔中细菌的生态平衡,致使口腔菌群失调。因此,使用牙膏是应注意的。如果没有口腔疾患,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含氟牙膏和普通牙膏隔月交替使用。如果有龋齿的牙疼表现,应该首选的是含氟牙膏,孩子首选的是儿童牙膏。
饮食多样化
孩子应该不挑食,才能得到丰富的营养,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有关调查证明,凡是患有严重龋病的儿童大多数都有偏爱甜食的习惯。在牙齿发育时期多吃甜食可以增加牙齿对龋病的敏感性。适当吃些较硬的食物,可以促使颌骨和牙齿的发育生长,而且通过牙齿的摩擦作用,能达到牙齿自洁的目的。
牙齿的健康生长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如果在牙齿生长发育期间,孩子偏食、挑食,使身体缺乏磷、钙和维生素D,影响了牙齿的钙化,牙齿钙化不良,抗龋能力也就减弱了。
对于位置不正的牙齿或吃东西塞牙的牙齿,要及时治疗矫正。
做口腔检查
有条件的孩子可以定期到医院做口腔检查,及时发现龋齿,及时治疗。
龋齿的治疗方法
龋齿容易发生在牙齿表面的窝沟和两个牙齿之间的邻面,因为这些部位容易有食物残渣滞留,而且不容易被清除。
早期的龋齿不痛,只能看到牙齿被侵蚀的部位表面粗糙,呈黄褐色,一般不容易被发现,大部分早期患龋齿的人是在体检时才被大夫查出的。龋齿进一步发展就出现一个明显的黑洞,吃酸、甜的食物就疼,如果在这一阶段仍然未得到治疗,龋齿继续向深部扩散,这时冷、热的刺激都会引起牙疼,甚至食物嵌在龋洞里也会产生疼痛。
发现龋齿要早期治疗,及时将龋洞修补起来并不影响牙齿的咀嚼功能。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龋齿发展到晚期就会破坏牙冠、牙根,最后引起根尖炎症,导致拔牙的结果。牙洞虽小,危害很大,必须注意防治。
小孩的乳牙发生龋齿也要积极治疗,否则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等病症。当然,恒牙的龋齿更应引起警惕。
氟牙症防治方法
氟牙症又称氟斑牙,是慢性氟中毒的一种早期表现。当儿童摄入体内的氟超过正常生理含量时,使处于发育钙化时期的牙齿发生牙釉质发育不全的改变称为氟牙症。氟牙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饮用水的含氟量高。在牙釉质形成时期,过量的氟将损害造釉细胞,使造釉细胞产生釉基质的能力受到影响,致使釉基质发育不全,甚至不发育,继而牙釉质的钙化也受到影响。
氟对牙齿的损害主要在恒牙,乳牙一般不容易发生氟牙症。在同一牙列中,各牙受损的程度也不一定相同。
氟牙症的牙齿表现为无光泽的白色或棕色斑,严重氟牙症的牙齿不仅有色素沉着,而且多处牙釉质出现实质性缺损,牙本质裸露,甚至使牙齿失去正常外形。这种患氟牙症的牙齿虽然抗酸能力增强了,但是耐磨性差了,容易发生磨损,而且影响牙齿的美观。
氟牙症是全身性慢性氟中毒的早期表现,因此,预防措施的落实是十分重要的。对氟牙症预防的关键在儿童时期,即从出生到8岁期间是预防发生氟牙症极为重要的时期。在这一阶段限制摄入过量的氟,应该作为牙齿发育时期预防氟牙症的基本原则。饮水是人体内氟的主要来源。现在一般的城市饮用水按饮用水标准控制,含氟量不致引起氟牙症。但高氟地区仍应注意,必须降低饮用水中氟的含量。除氟的方法可以根据当地的条件选用。此外,对含氟量高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必须妥善处理。此外,充足的维生素A、维生素D和平衡的钙、磷也可以保护器官,减少氟的损害。
孩子患了氟牙症应到医院治疗。轻的只要不影响美观,可以不予处理。牙齿明显着色的可以行脱色漂白处理;牙釉质有明显缺损者,可以用贴面或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复盖牙面,以恢复牙冠的正常形态。
婴幼儿营养不良症治疗方法
婴幼儿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逐渐消瘦,严重时伴有各器官的功能减退。
发病原因
1.多为长期饮食不足,人乳不足,喂养的质量优劣,饮食习惯不良等,或长期缺乏蛋白质。2.急、慢性疾病:如迁延性肺炎、长期腹泻、结核等。3.先天营养不良。4.多胎儿、双胎、未成熟儿、先天不足,出生后需要营养高,但消化力薄弱,造成营养不良。
病状表现
营养不良的诊断:根据体重减轻程度和皮下脂肪消失程度,分为三度。脂肪减少有一定顺序:首先是腹部,然后是躯干、四肢和臀部,最后是面部。所以有的孩子身上很瘦,而面部还是胖乎乎的,就是这个道理。
Ⅰ,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平均值15%~25%,仅腹部皮下脂肪减少;Ⅱ,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平均值25%~40%,腹部皮下脂肪近于消失,躯干、四肢皮下脂肪明显减少,面部皮下脂肪也减少;Ⅲ,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平均值40%以上,全身各处的皮下脂肪近于消失,明显消瘦呈皮包骨状,皮肤弹性消失,多皱褶,似老人样面容。其他方面表现为皮肤干燥、松软、苍白、运动功能差,严重者影响智力发育。容易并发营养不良性水肿、贫血、各种维生素缺乏、易患感冒、肺炎及消化不良等。
预防与治疗
婴幼儿营养不良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首先,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品,所以要提倡母乳喂养,如果母乳不足或无母乳,应采取合理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动物乳类以牛乳或羊乳为佳,不应单独以米糊类喂养。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必须添加各种辅助食品,以满足小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及时治疗原有疾病。
婴幼儿营养不良的治疗,应注意寻找病因,积极处理。调整饮食,补充营养要根据不同年龄、病情轻重、原有饮食习惯等,由少到多逐渐调整和增加,选择适合患儿消化能力及符合营养需要的食物,并给予足量维生素,例如:单纯用乳儿糕喂养而发生营养不良的婴儿,治疗时应先加少量牛乳代替一部分乳儿糕,逐步增加牛奶量,减少乳儿糕量,避免突然改变食物的质或量而引起腹泻。因疾病引起营养不良的小儿,应首先治疗原有疾病,疾病控制后,营养不良才有可能逐渐恢复。同时还应注意促进消化和代谢功能,例如:捏脊、割治疗法及口服消化酶等。
婴幼儿肥胖症治疗方法
小儿肥胖症是由于食欲旺盛,日常进食的营养超过了生长发育所需,致使多余的营养转变成脂肪组织贮藏在体内,形成肥胖。
本症患儿大多自婴儿期就食欲很好,容易接受添加的辅食品。长大了,爱吃荤菜、甜食及油腻的食物。三餐之外,还吃较多的零食,如糕饼、点心、巧克力。在幼儿时,小儿长得比同年的孩子高、胖。但由于较胖,孩子行动不够灵活,往往避免参加有竞争性的游戏或体育活动。平时活动也较少,减少了运动的消耗,就相对地增加了营养的累积,使肥胖更加重。所以多吃与少动是引起肥胖的原因,而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的。现代医学认为成年人的血管硬化、冠心病等疾病与脂肪代谢障碍有关,而肥胖者的发病率则显著增高,所以早期预防及控制肥胖症很有必要,可降低成年后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控制小儿体重超常应从饮食调整及增加活动着手。肥胖的小儿一向食欲旺盛,故应从改变食物种类入手,避免多吃高营养、高热量的食物,即含脂肪、淀粉类丰富的食物,如肥肉、甜食、糕饼、土豆、山芋、油炸的食物、巧克力等。而多吃些含热量较低,富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豆制品、粗粮。多吃些蔬菜和水果。使孩子每餐食后仍有饱足感。并要鼓励孩子多参加各种活动,以增加体力消耗。但也不要一下子剧烈运动,往往大量运动后,反而肚子很饿,吃得更多,而适得其反。一般孩子进入少年期后,自己多能感到肥胖不美和不方便,而会自觉限制饮食,增加锻炼,使体态恢复正常。
小儿肥胖绝大多数是良性的。但如在较短时间内出现肥胖,而脂肪的分布不均匀呈“向心性”,即面部及颈背、胸、腹肥胖,而四肢却相对较瘦。并伴有多毛、高血压等,或表现性征不发育,则应疑有肾上腺或脑下垂体等内分泌功能疾病,必须去医院确诊。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治疗方法
佝偻病是因缺乏维生素D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症。维生素D缺乏时,人体中钙磷代谢异常,肠道摄取钙、磷的能力降低,同时,肾脏排磷增加。
骨的主要成分是钙盐和磷盐,当血液中钙磷含量不足时,特别是磷降低时,骨样组织钙化受到影响,骨骼生长缓慢,严重时发生骨骼畸形。
人体内维生素D有两个来源,一是内源性,经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能合成维生素D;另一个是外源性,即从食物或药物得到维生素D。
发病原因
引起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是婴幼儿户外活动少,摄取紫外线不足,尤其在北方,家长怕孩子着凉,常常整个冬天闷在屋里,不见太阳,所以活动性佝偻病秋天开始增多,到第2年3~4月发病最多。其次由于食物中钙、磷不足,或钙、磷比例不合适,例如母奶中钙、磷比例合适(2:1)易吸收。牛奶中钙虽比母奶多,但钙与磷比例为1.2:1不易吸收。婴幼儿时期生长发育迅速,如维生素D和钙补充不够就容易患佝偻病。维生素D和钙的吸收利用下降而较易发生佝偻病。
病状表现
骨骼改变是佝偻病的主要表现,此外,还有神经精神症状和肌肉松弛等。佝偻病活动早期主要表现神经精神症状,小儿爱急躁、出汗多、睡眠不安、睡惊、夜哭、枕秃。活动期主要是骨骼改变:
头部
颅骨软化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用手指轻按枕、顶部,有按乒乓球样感觉。前颅和骨缝边缘也有软化现象,但在3月以上的婴儿才有诊断意义。头颅变形多见于8~9月以上患儿,最早见方颅,严重者可见马鞍形或十字形。患儿前颅闭合晚(1岁半仍未闭全)。出牙晚,10个月后才出牙,或见出牙顺序颠倒,牙质缺乏釉质而患龋齿。
胸部骨骼改变
有肋骨串珠(前胸胁骨一部分像算珠子鼓起);肋缘外翻、严重的可见鸡胸(胸骨向外突出)、漏斗胸(胸骨下部凹陷)。
四肢
手镯和肢镯多见于6个月以上。患儿手腕和足踝部成钝圆形环状隆起。到小儿会站立开始走路后因骨质软化及肌肉关节松驰在身体重力影响下造成下肢弯曲。出现罗圈腿(两足跟靠拢时以膝向外弯曲)和“X”形腿(双膝靠拢时双足分开向外)。其他骨骼变化还有脊柱弯曲、骨盆扁平等。活动期佝偻病还有全身肌肉松弛,表现颈部无力,坐、站、走较正常孩子晚,腹肌无力使腹部膨隆如青蛙肚子。佝偻病患儿血液化验则有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含量的变化,骨骼X线检查也有特异的改变,结合临床表现可确定佝偻病的诊断。
治疗方法
佝偻病患儿用维生素D和钙治疗。应根据病情轻重和活动状况决定用量和给药方法。还要多带孩子到户外散步,多受到日光照射,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中医以补肾、壮骨、健脾、益气为主,治佝偻病常用龙骨、牡蛎等药味。
佝偻病的预防应从孕妇做起。孕期和哺乳期妇女要多晒太阳。每天最好有2小时户外活动,或服维生素D每天5千至1万单位,同时口服钙剂,每天应摄入钙800mg~1000mg。目前有高效钙如“益钙灵”、“肾骨散”,疗效高且便于服用。要提倡母乳喂养、户外活动。婴幼儿维生素D预防用量每天400单位。早产儿头3个月用量加倍,要同时注意钙的补充。目前有补骨液,钙含量高,且易于吸收,补钙效果较好。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治疗方法
本症又称婴儿性手足摔搦症,多数见于婴儿时期,主要是因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血清钙低落,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出现惊厥和手足搐搦等症状。
本病常发于初春季节,可伴有不同程度的佝偻病症状。1岁以内患儿,常表现突然四肢抽动,面部肌肉颤动,两眼上翻,可暂时失去知觉,一般不发热。每次发作时可数秒钟、数分钟或更长,发作次数也多少不定,可数日发作一次,或一日多次。发作缓解后多入睡,醒后神志、吃奶皆正常。
少数婴儿表现为喉痉挛,吸气困难,吸气时可有喉鸣,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幼儿及儿童发作时神志清楚,仅表现为手足痉挛,手痉挛时大拇指贴近掌心,其他四指向掌心方向伸直,腕关节稍屈,足痉挛时踝关节伸直,足趾下屈,足底略弯,发作时神志清楚。
发作时如有惊厥及喉痉挛症状则兆示病情危急,必须急救处理,可以针刺人中、印堂。喉痉挛较重者,应立即将患儿舌拉出,进行人工呼吸,即刻将患儿送往医院,迅速控制惊厥或解除喉痉挛。
本病主要原因是血钙过低,因此,治疗首先是用钙剂而不是用维生素D,一般用10%葡萄糖酸钙静脉缓慢注射。惊厥、喉痉挛控制后,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钙剂,钙剂勿混在牛奶中或喂乳前后服用,因会产生奶块,影响钙的吸收。经钙剂治疗,低血钙症状控制一周后,即可加用维生素D治疗。
维生素A缺乏症治疗方法
本症一般见于3岁以下的小儿,多由于维生素A摄入量不足所引起。可影响全身皮肤,以眼部表现最为显著。
引起维生素A缺乏的原因可分为二种。一种是喂养不当,较长期缺乏富含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的食物。另一种原因是某些疾病的影响,如慢性腹泻,使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吸收不良,肝或胆道的一些病也会影响维生素A吸收、贮存及胡萝卜素转变为维生素A。
眼部症状出现最早,症状可有夜盲、眼干燥、畏光,接近角膜的眼球上可有灰白色皱斑(结膜干燥斑)。角膜混浊,继之可有角膜软化、溃疡等穿孔以致失明。皮肤症状可出现皮肤干燥、脱屑、角化增生,摸上去如鸡皮疙瘩。皮肤症状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小儿。毛发干脆容易脱落,指甲多纹缺少光泽。容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亦容易发生泌尿道感染。婴幼儿常见体格发育迟缓,营养不良,或伴有其他维生素缺乏症。
预防本病,首先应充分供给维生素A含量丰富的食物,提倡母乳喂养,若母乳量不足则添加牛乳或羊乳,及时添加富有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的辅食。早产儿应及早给予含维生素A制剂,每日3,000~5,0000国际单位,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儿,应积极治疗,并及早补充维生素A。不要盲目忌嘴,例如麻疹时忌嘴、封眼会引起角膜软化、溃疡,甚至失明。孕妇应多吃含维生素A及胡罗卜素的食物。
治疗主要以调整饮食为主,并适量补充维生素A及治疗原发病。一般给予维生素A2.5万~5万国际单位/日,分2~3次口服(浓维生素A胶丸每丸含维生素A2.5万国际单位),眼部症状数天内即可见效。重症应根据医嘱可先用维生素AD注射剂,待病情好转后改为口服鱼肝油或维生素A胶丸,症状消失后,继续口服预防量。眼部治疗可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或局部涂入抗生素眼膏(如0.25%氯霉素眼药水,0.5%红霉素眼膏,0.5%金霉素眼膏等),防止继发感染。如有角膜溃疡,可用消毒鱼肝油及抗生素眼药水每1/2~1小时交替滴眼一次,并用1%阿托品扩瞳。注意切勿压迫眼球,防止角膜溃疡穿孔。
婴幼儿不能乱用退烧药
孩子发热,在未经医生诊治之前,不要随便给孩子服用退热药。
(1)乱用退热药可使病情出现假象。未经医生诊断,用了退热药,医生观察到的病情就不是真实的病情,使医生判断错误,耽误治疗。
(2)儿童使用药量与成人不同,乱用退热药,使孩子出汗过多,可出现虚脱。
(3)退热药只是降低体温,不能消除发热的病因。只服用退热药,体温降下来,误以为病转好,耽误了治疗机会。
(4)服用退热药,对病人有副作用。
什么情况可使用退热药呢?一是高热,物理降温不起作用时;二是为预防高热惊厥时;三是按医生嘱咐应用。
婴幼儿发烧不要急忙吃药
小儿发热的疾病甚多,按发热的类型来分,有长期持续高热的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双峰热和长期迁延的低热。
按引起发热的原因
小儿发热最多见的是由感染引起。比如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鼻窦炎、泌尿道感染、肠道细菌感染等。一般认为发热是人体对感染的一种反射性反应,通过发热而刺激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抗体形成,增强白细胞内酶的活力以及肝脏解毒作用等,以抵抗疾病对人体的侵袭,促进康复。有些体质虚弱的患儿,虽有严重感染,但发热反应弱,表明防御能力较差。
另外一类属非感染性原因引起脑发热,比如结缔组织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及药物过敏、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长期使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其他药物反应、高钠血症、间脑病变时体温中枢受累、垂体性肾源性尿崩症、汗腺缺乏,后者见于先天性疾病引起不能调节出汗,以致在夏季体温升高,可以有不明原因的暑热症等。
从发热的病理生理看,发热是人体防御疾病和适应内外环境温度异常的一种代偿性反应。高热持续过久,使体内调节功能失常,则成为病儿健康的威胁。当然,最主要的是查明病因才能对症治疗。
对发热的检查和诊断
1.查明发热以外的其他阳性体征属于哪一系统,结合年龄、季节、流行病等病史以及必要的化验或x线检查等进行鉴别。
2.一般地说,小儿体温升高比成人多见,甚至在室温升高时或小儿哭闹后,体温均可超过正常,体温的波动范围亦较成人大。
3.发热与病情轻重不一定平行。比如急疹病儿,体温可高达40℃,而一般情况比较良好。相反,体质虚弱的病儿及新生儿,即使感染很严重也可以体温不升。
4.除急性感染之外的急骤的体温升高可见于热辐射(中暑、环境温度太高)、大量出血、严重贫血(溶血危象时)、过敏体质、恶性肿瘤及手术后等恶性高热等。
由于孩子进食高热饮食过量,比如大量的巧克力;还有运动之后,哭闹之后,可以表现为体温的暂时轻度升高;此外,家长误以为孩子有病,给孩子穿衣服过厚,盖被子过多,这些均可使小儿体温暂时升高。
小儿时期正常体温可波动于一定范围,短暂的体温波动,但全身情况良好,又没有自觉不适症状,一般不考虑为病态。正常小儿上午体温一般在36℃~37℃,下午36.7℃。夏季上午36℃~39℃,下午为37℃。饮食、运动、衣被、室温等因素均可使小儿体温暂时上升或下降,饥饿、少运动、保暖条件不佳,小儿体温可低于35℃以下。相反,如我前面所说,小儿进食过量,运动哭闹之后或衣被过厚、室温过高都会引起体温升高,这是属于生理性的,不是疾病。
另外测体温的方法在反映小儿真实体温的数值上亦有差别,试体温的时间和条件均有影响,如腋表、口表和肛表所测得数字依次相差约0.5摄氏度,即用腋表者最低,肛表者最高,若固定试表的时间(分别为5、3、2分钟),则三种试表方法所得数值差异较小。一般测腋温应以5分钟为准,不宜延长至10分钟以上,因随时间延长体温有渐增趋势。若口腔、肛门内有局部炎症则可测得较高数值,在寒冷环境中腋表所测得数值可偏低。因此,对可疑发热的病儿,尤应认真核对体温测量的准确性。给孩子测体温时间太长,也会不够准确。
体温调节的功能
可以保持较恒定的体温,主要是由于体内有产热和散热的内调节系统,以及随时采取防御寒冷和炎热的措施,如更换衣服、取暖或装置通风设备等。与神经、体液调节系统是密切联系的,而这种联系主要受体温调节中枢(主要位于皮质和丘脑下部)的支配。为了调节产热和散热的平衡,新陈代谢和皮肤、呼吸、循环泌尿及内分泌系统均参与此种生理活动。小儿年龄小,体温调节功能较差。
体温的物理性调节主要是散热和保温,可通过以下途径:
皮肤
皮肤毛细血管的收缩或扩张可以减少或增加皮肤循环血流量,而血流量的多少可调节散热与保温。汗腺对体温调节起重要作用,出汗可以大量散热,无汗则可保持体内热量。如炎热天气出汗即系汗腺对散热的调节作用。
皮下脂肪
皮下脂肪厚薄对保持体温有相当影响。消瘦的小儿,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层薄,室温过低时不易保持正常体温,会出现体温不升。
其它方面呼吸和心律频率代偿性增快,亦可加速散热。
化学性调节
主要是体内产热的调节。人体摄入碳水化合物等产热性营养物质,经氧化产生热量。此外,肌肉运动增强代谢活跃,从而产热亦增加。因此,小儿哭闹、运动、喂奶后体温可有所升高,尤其在小儿摄取高蛋白、高热能饮食后体温可以升高,比如大量进食巧克力。
总之,孩子发热,不能随便给他吃药,要查明原因。不要把孩子正常的生理现象误认为是病态。
斜视的防治方法
斜视也能预防,但是与其他疾病的预防不一样的是在于及早发现,并且要及早治疗,才能得到较好的愈后效果。细心的妈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观察孩子。
(1)在婴幼儿时期患感冒发热,有出疹性疾病时,可能会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疾病,此时也应观察眼睛是否有异常变化。
(2)有家族斜视史的孩子,家长要特别注意,即使从外观上看无异常,也要在2周岁时到医院检查一下视力。
(3)一般情况下,孩子在3岁时应到医院进行一次眼睛的全面检查,以便早发现问题,达到早治疗的目的。
弱视的防治方法
遮盖法
把视力好的一只眼睛遮盖住,强迫用弱视的那只眼睛看事物。经一段时间的强迫刺激,弱视眼的视力可有提高。也可用交替遮盖法(健眼与弱视眼交替遮盖),此法简便易行。如每周遮盖健眼5~6天,遮盖弱视眼1~2天,效果是较好的。
后像疗法
在强光刺激下视物10秒钟后,闭上眼睛仍感觉该物呈现在眼前,这个影像医学上叫后像。医学上利用这种后像的原理,用后像镜的强光刺激(一般照射20秒至1分钟),使视网膜产生后像,从而提高黄斑中心凹的视功能,起到治疗弱视的目的。
红色滤光镜治疗
用600~640毫微米波长光线的红镜戴在弱视眼前,同时完全遮住健眼,练习写字、画图等作业,每天1~2次,每次10~15分钟,逐渐延长时间至数小时,能够达到治疗弱视的目的。
治疗弱视的方法很多,到底哪种最好,这要根据每个孩子弱视的性质、程度、年龄及视力屈光度来选择,并注意在7岁前抓紧时间治疗。
假性近视的防治方法
现在孩子们都懂得多读书、读好书,但往往忽视了在用功学习过程中的眼卫生问题。如学习时间过长、姿势不端正,有的孩子玩游戏机一玩就是几个小时,这些都是造成假性近视的因素。要有效的预防假性近视并不困难,只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注意就可以达到目的。
(1)无论是阅读还是写字都要注意保持30厘米的距离和正确的姿势。
(2)光线要适当,不论是过强或过弱的光线,对眼睛都不利。
(3)学习时间一次不能太长,一般不超过1小时就要休息10分钟左右,休息时最好到户外活动一会。
(4)不要在躺着、乘车、走路时看书。
预防近视的主要方法
避免近距离的活动
预防近视眼应尽量减少近距离的活动。实际上这种活动每天都大量的存在,如读书、写字、看报纸、看电视等等,都是在室内近距离使用眼睛,在这种情况下就要使每次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45分钟左右就要站起来活动一下,并向窗外远处眺望一会。完成作业后,要尽量到室外活动,对预防近视有较好效果。
学习时姿势要端正
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家中学习都要注意姿势端正。这有利于视力和其他器官的正常发育。上课时身体保持端正的姿势,使眼睛的高度和书本保持35~40厘米的距离,在家中不要躺着看书、趴着写字。
经常远眺对眼睛有利
看书写字之后,尽可能地站在高处眺望远处的景物,直到看清楚为止,这样做可以预防近视的发生。这是因为看书写字是眼睛近距离的活动,而远眺则正好相反,这样不断改变眼睛聚光位置,对恢复疲劳的眼肌,调整视神经系统都有较好的效果。
家中照明的最适宜度数
家庭中的照明问题,是个很普通又易忽略的问题。一般认为光线越亮越好,其实过亮的强光对眼睛会产生强烈刺激,使眼睛产生疲劳。那么什么光线最适合眼睛的需要呢?日常生活中不会造成眼睛负担的最低照明度为25勒克司。学生在看书、写字、做作业时,除了打开房间内的电灯外,同时还要打开台灯,台灯的度数不要超过25瓦。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不要躺在床上看书,阅读纸张的色泽以乳白色为好,字体大小和字行数不易过小、过密。
学校的照明应该注意什么
孩子们在青少年时期主要的活动是在学校,所以学校的环境好坏对孩子的健康影响是很大的。课堂的照明最佳亮度应是多少呢?一般应以200勒克司为标准,也就是说,照在每个孩子们桌子上的亮度一定要达到200勒克司。在走廊和窗旁的亮度反差较大,这就需要在走廊中加辅助照明设施,在窗旁加上窗帘调节。
聚板前的照明大约需500勒克司,这样的光线可以使坐在后边的学生不至于因光线反射而看不到黑板上的字。
体育运动可以预防近视
有人认为体质虚弱的孩子容易患近视,而体质强壮的孩子则易患远视。事实上不完全是这样,但总体上可以说喜欢室外活动的孩子,的确不容易患近视。而那些身体瘦弱无力的孩子们,由于不善于运动,只想在家里啃书本、看电视,很容易使视觉受到局限,从而增加了患近视的可能性。
有些患了近视的孩子,觉得戴着眼镜做运动性强的活动不方便,事实虽是如此,但也要注意室外锻炼,这样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而且还可以防止近视的近一步发展。
维生素能够保护眼睛
人体的每一器官都离不开营养,眼睛也是如此,维生素是眼睛营养的重要来源之一。例如眼睛缺乏维生素A就容易患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2会造成视力恶化。
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果,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城里人几乎不吃粗粮,但是无形中就造成了孩子偏食,使体内营养失衡,再加上有些孩子不爱吃蔬菜和水果,更会加重维生素的缺乏。为了保护眼睛和身体的其他器官,学生们应该多食各种粗粮和蔬菜,保证身体对各种维生素的需求。
预防近视眼与饮食有关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近视除有遗传的因素、用眼卫生的因素外,还与体内微量元素缺乏有关。如体内缺铬和钙可诱发近视的发生,尤其是高度近视与这些元素缺乏有密切的关系。体内缺乏这些元素主要是因为饮食中有偏食现象,因此,孩子吃饭时一定不要挑食,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医学研究认为,孩子吃过多的糖和高碳水化合物,就会影响到元素铬的储存利用,使眼组织的弹性下降,眼轴变长,影响到视力。有的人认为,吃了大量的糖,会使血糖升高,由于血糖浓度增加,就会影响到房水与晶状体内渗透压的改变,房水就会进入晶状体内,引起晶状体变凸,形成近视。还有人认为吃了过多的糖,会影响血液的pH值的稳定,从而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
总之,要养成合理饮食的好习惯,每样食物都要吃一点,使营养均衡,多吃些粗粮、糙米,少吃些糖,限制猪油和动物脂肪的摄入,这些都有利于铬与钙的补充,是预防近视的又一途径。
看电视时应注意什么
看电视是孩子生活与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看电视可以学到许多知识,但如果观看不当,会给眼睛造成负担,引起眼部疾患,因此在看电视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观看电视时要保持一定距离
电视要置于光线较柔和的地方,放的不要太高或太低。电视屏幕的中心最好与眼视线处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由于在看电视时眼部肌肉是处于紧张状态的,因此眼睛与电视机要保持一定距离,以电视屏幕对角线的4~6倍为适。观看时应坐在屏幕的正前方,斜看角度不应大于45度。
看电视时,室内光线不要太暗
有人喜欢看电视时把屋里的灯都关掉,这样使屏幕的亮度和周围的黑暗形成较大反差,长时间观看会造成眼睛疲劳。相反,如房间灯光很亮,图像就显得灰暗,而且也看不清楚。因此看电视时,屋子里的光线不要太暗,也不要太亮,可以在室内开一盏柔和的小灯,这样眼睛就不容易疲劳。
看电视的时间不要太长
特别是少年儿童,观看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就要到别处转一转,喝点水、上厕所或站在窗前向外眺望一会后再看,也可以利用放广告节目时,闭目养神,使眼睛得到一定时间的休息。
怎样做眼保健操
第一节揉太阳穴
位置: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移约一寸处,手指可摸到凹陷。
方法:四八拍,一八、三八拍向里揉,二八、四八拍向外揉。
第二节揉攒竹穴
位置:攒竹穴在眉毛头端处。
方法:四八拍,一八、三八拍向里揉,二八、四八拍向外揉。
第三节捋法
此法是按摩手法。
方法:共捋四次,捋的速度要均匀。
第四节揉睛明穴
位置:睛明穴在内眼角处,手指可摸到皮肤下有隆起的结。
方法:四八拍,一八、三八拍向里揉,二八、四八拍向外揉。
第五节揉四白穴
位置:四白穴在眼下3厘米处,直对膜仁。
方法:四八拍,一八、三八拍向里揉,二八、四八拍向外揉。
第六节揉头维穴
位置:头维穴在额角进入头发边界1.5厘米处。
方法:四八拍,一八、三八拍向里揉,二八、四八拍向外揉。
第七节揉风池穴
位置:风池穴在颈后两旁凹陷中。
方法:四八拍,一八、三八拍向里揉,二八、四八拍向外揉。
第八节点压合谷穴
位置:合谷穴在虎口处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之间,靠近第二掌骨边缘,用手指压迫时感到酸沉。
方法:四八拍,一八、二八拍右手压左手合谷,三八、四八拍左手压右手合谷。
第九节按光明穴
位置:光明穴在小腿外侧脓骨前缘,距足外踝约16厘米处。
方法:四八拍,一八、三八拍向里按揉,二八、四八拍向外按揉。
第十节远眺
两眼向正前方看,在远处找一个比较大的目标,注视时两眼要放松,不可用力细看。远眺时间大约四八拍,也可多看几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