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万事由来大全
33584200000216

第216章 潜望镜的由来

潜艇要在水下发现水面的目标,必须有“眼睛”。潜艇的“眼睛”就是它的观察设备,主要有潜望镜、雷达、声呐等。其中,潜望镜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观察设备。

潜望镜作为一种军用装备,充分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当潜艇处于潜望深度时(距水面8~10米),用一根可伸缩的光学镜管伸出水面观察目标。光学镜管由两端的棱镜、中间的成像透镜和转像透镜组成。当一端的棱镜发现水面目标后,通过中间的成像透镜和转像透镜将物像反映给艇内的人员。

据记载,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由中国人首先发现的。在我国西汉时期有一本名叫《淮南万毕术》的书,书中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矣!”意思是说:取一面镜子高高挂起,高过院墙,院外的景物通过镜子反射到水盆的水面上,再通过水面反射到人眼睛里,这样人就能看到院外的景物了。能够掌握光线的反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构思出这样一个装置,确实是很不容易的。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潜望镜的雏形。

欧洲最早的潜望镜是19世纪末出现的,并很快被应用到潜艇上。当时美国人霍兰和俄国人维捷斯基设计的潜艇上都使用了潜望镜,这样一来,潜艇不出水就可以观察到水面上的情况,为潜艇隐蔽活动提供了保障。如今,核动力潜艇已成为海军的主力,它只要补给一次燃料,就可以在海底停留数月之久,潜望镜仍然是它用于了解水面情况的重要仪器。

现在有些潜望镜增加了红外成像、微光夜视、激光探测等新功能,从而增强了发现水面目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