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万事由来大全
33584200000139

第139章 雁门关的由来

我国有雁门关之称的关口共有三个。一个在山西省代县县城西北15千米处。这里耸立着一座海拔1780米高的山,山上双峰相对,犹如两扇相对而开的大门。每年春秋季节,成群的大雁不断地从两座山峰之间飞过,人称此山为雁门山。唐贞观年间,在此设立关卡,被称为“雁门关”。历经风雨的侵蚀,雁门关现仅存关门三座和战国时赵国名将李牧的祠堂遗址。第二个雁门关位于山西静乐县城城南,始建于明朝中叶。因城关所在地为雁门乡,此关便被称为“雁门关”。现在此关早已荡然无存。第三个雁门关位于四川汶川县威州镇东北的岷江东岸。传说在三国时,大将周仓背石过河于此处跌倒,石头摔裂为两半,耸立于地上,仿佛两扇对开的大门。周仓跌倒时手抓脚蹬留下的痕迹形似一只飞翔的大雁,后人便将此地称为“雁门村”。明正统十年(1445年)在此设立关口,被称为“雁门关”。

在这三个雁门关中,山西代县县城西北的雁门关因杨家将的故事而闻名遐迩。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的八路军战士在此地设伏,多次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