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家庭急救自助:不可不知的89个家庭急救预案
33461800000060

第60章 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也叫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心肌梗塞是老年人致死的常见疾病之一,预防胜于治疗。

预防措施

预防心肌梗塞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已有心肌梗死的病人要戒烟,控制高血压及糖尿病,控制饮食,即避免一切可以引起冠心病加重的因素。

2.积极治疗心绞痛。

3.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每日75毫克~150毫克及小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氨酰心安等,对预防再梗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4.心肌梗死病人在康复期一定要注意避免各种诱因,按医嘱服药,注意科学的生活方式,定期检查,以防心梗复发。

5.绝对不搬抬过重的物品,搬抬重物时必然要弯腰屏气,其生理效应与用力屏气大致类似,是老年冠心病人诱发心肌梗死的常见原因。

6.愉快地生活,保持心境平和,对任何事物要能泰然处之。

7.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但应避免竞争激烈的比赛,即使比赛也应以锻炼身体增加乐趣为目的,不以输赢论高低。

8.锻炼结束时要做一些放松活动,不应立即停止活动,更不应锻炼后马上上床休息,否则容易引起头晕,对心脏不利。

9.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

10.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洗澡间一般闷热且不通风,在这样环境中人的代谢水平较高,极易缺氧、疲劳。

常见错误处理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送医院前,在家里的处理对减少死亡率、挽救缺血心肌、限制和缩小梗死面积、减少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常见的一些错误处理方法加剧了病情。

1.用力解便、各种感染、休克、持续较长时间的心动过速,饱餐,尤其是进食脂肪过多的食物太多,造成本来已经狭窄的冠状动脉内形成血栓诱发心肌梗死。

2.梗死发生后,家人不恰当地搬动病人,采取不恰当的措施,有可能导致梗死面积进一步加大,导致猝死发生。

正确的急救措施

1.正确的处理方式

当家人发生心肌梗塞的时候,应该这样处理:

(1)持续呼叫病人的名字,让他保持清醒,绝对不可以昏迷过去。

(2)身边最好准备一小瓶沉香油——急救之王,此时先将几滴沉香油滴到病人的舌头上。

(3)用手指压病人人中,压到病人眉头皱起来。

(4)握空拳,反复流压病人胸口从膻中到华盖区域,刺激心赃肌肉。

(5)以右手握空拳,左手叠合其上,用身体的力量从右到左滚压病人胸腔;压、滚时提醒病人吸气,手放开时吐气。持续这样做,直到病人两肩会动,脸色转好。

2.心肌梗塞病人的健康饮食原则

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主要并发症,合理的饮食,对心肌梗塞治疗有重要意义。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要严格卧床,营养不宜过多,进食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限制热量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尤其是发病初期,应少食多餐,以流质为主,并避免过冷或过热的膳食。随着病情好转,可适当增加半流食,并逐步增加热能。允许进食适量的瘦肉、鱼类、水果等。经常保持胃肠道通畅,以防大便时因过分用力加重病情。

(2)饮食要平衡、清淡且富有营养。

以改善机体,包括心肌细胞的营养供给,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应避免过量和刺激性食物,不饮浓茶、咖啡。避免进食大量脂肪,因为有可能因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度增加,导致血流缓慢、血小板聚集而引起血栓形成。

(3)注意钠、钾平衡和镁的吸收。

以防止或减轻并发症,尤其是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一般建议低盐饮食,但急性期若小便中钠丧失过多,则不必过分限制钠盐。膳食中钠、钾、镁的摄入,应据病情随时调整。

(4)急性心肌梗塞伴心功能不全时,常有胃肠功能紊乱,饮食更应注意。

发病开始的1~2天,仅给热水、果汁、米汤、蜂蜜水、藕粉等流质饮食,每日6~7次,每次100毫升~150毫升。若病人心功能好转,疼痛减轻后,可逐渐增加一些瘦肉、蒸鸡蛋白、稀米粥等饮食。随着病情的恢复,病后6周可采用冠心病的饮食治疗,但饮食仍需柔软,易于消化。

小链接

心肌梗塞患者容易再发心梗

患过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发生第二次心肌梗死简称“再梗”。随着冠心病发病率和急性心肌梗死存活率的增加,再发心梗亦逐渐增加,发生率约占心肌梗死病人的10%~20%。再梗死发生次数越多、间隔时间越短,其死亡率越高。下述病人易发生再次心梗:

1.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特别是冠状动脉的三个主要分支均有病变时。

2.病人发生心肌梗死后,仍有严重的心绞痛者。

3.吸烟,阳性家族史,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未能很好控制者。这些既是初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也是再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4.心肌梗死后,6个月内进行手术、麻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