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学历史思教育——教育的反思与历史的回响
33256500000008

第8章 正心修身(5)

也可以说,寅恪失明,遂有《别传》。只是陈寅恪是出世的,而我们的社会是需要生存其中的人来关心的。现实生活中若以陈寅恪为标准,社会建设和太多中国知识分子就没法说了。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我不知道有多少专业人士对那种不符合基本技术和生产要求的行为与冲动公开提出了质疑或批评。

翻译家傅雷性格孤傲甚至偏执,无法与人共事,以在书斋中译书为业,靠稿费生活。1958年被错划成“右派”后,不能出书。后被告知,可以出书,但必须改名,傅雷坚决不改,他把人格看得更为重要。他直如竹筒、急如燃眉。有次其子傅聪练琴走神,他将盘子扔过去,使之鼻梁上留下疤痕。

傅雷有五百多万字的翻译作品,但最有影响的还是《傅雷家书》,由该书可知钢琴家傅聪的成长与其教育密不可分,但这种“暴力”方式并不可取。我们不必因为傅雷的正直、疾恶如仇、呕心沥血教育孩子而将其性格与行为的所有方面均作为优点而宣传。有些事情,在另外一人那里可能被说成苛刻、孤僻,表面爱屋及乌,实质没有原则。

小学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学校在各学期常常有捡米、积肥之类的要求。捡不到或不去捡米的同学,可能就从家中取一些交出。我曾是积肥积极分子,每天起码带一篮肥料(垃圾)上学,数量是全班第一。那时候有农民挑着担挨家挨户收垃圾,我觉得农民拿去也是做肥料,为何我们学生要多此一举呢?后来有一个学期我一次也没带。如此大的反差,被老师叫去谈话。可我既没有把我的想法表达出来,也没有表态。后来我大概很不愿意地带了几篮子,填补了统计纸上我名下的那处“空缺”。

温家宝总理谆谆告诫学生们:

在学习期间,知识要广博,但是必须善于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这样,你才会有真知灼见,有与众不同的见解。一位哲人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一句哲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参考文献

1.礼记·大学.见周山.中国儒林妙语.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64.

2.杨伯峻.孟子译注(上).北京:中华书局,1960:167.

3.李泽厚.论语今读.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77.

4.毛泽东.纪念白求恩.见毛泽东着作选读(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36-347.

5.汤因比.历史研究.刘北虎,郭小凌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311.

6.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北京:中华书局,2007:1108.

7.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81:1088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14.

9.李异鸣.非常事.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188.

10.叶新.近代学人轶事.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496.

11.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

55-56.

12.汉书·霍光传.见曾国藩.经史百家杂抄(下).长沙:

岳麓书社,1987:915.

13.蔡尚思.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138.

14.司马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北京:中华书局,2007:2172.

15.樊玉衡编撰,於伦补辑.智品(上、下).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1112,249,169.

16.彭德怀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98-199.

17.邓拓书法选.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序.

18.范晔.后汉书·杨震传.北京:中华书局,2007:

516-519.

19.三国志/后汉书·臧洪传.见曾国藩.经史百家杂抄(下).长沙:岳麓书社,1987:989.

20.钟肇政.史怀泽传.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1.[法]阿尔贝特·史怀泽,汉斯·瓦尔特·贝尔编.敬畏生命——五十年来的基本论述.陈泽环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22.董军.人工智能哲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将出版.

23.普济.五灯会元(下)(卷十七)青原惟信禅师.北京:

中华书局,1984:1135.

24.陈中浙.一超直入如来地——董其昌书画中的禅意.

北京:中华书局,2008:105.

25.李瑞环.学哲学用哲学(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89,228-229.

26.王蒙.王蒙自传·第三部九命七羊.广州:花城出版社,2008:164.

27.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见曾国藩.经史百家杂抄(下).

长沙:岳麓书社,1987:701-707.

28.后汉书·党锢列传.北京:中华书局,2007:644-646.

29.朱东润.张居正传.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441.

30.沈戎.儒生另类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152-172.

31.Nature,2008,455:227.

32.李开复.一往情深——与学生的网上对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77-78.

33.[瑞典]埃立克·伯根格伦.诺贝尔传.孙文芳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192-193.

34.鲁迅.读书杂谈.见鲁迅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439.

35.钱理群.追求文理的通融.见钱理群.学魂重铸.上海:文汇出版社,1999:115.

36.达尔文自传与书信集.叶笃庄,孟光裕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00.

37.罗素.走向幸福——罗素精品集.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7:164-17038.朱清华,方朝晖.理想国家的宣言——《理想国》.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191.

39.林郁.黑塞的智慧.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203.

40.黄宾虹书信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667-668.

41.黄永玉.花坛“老头儿”的故事.文汇报,2007717日.

42.傅雷文集·书信卷(下).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588.

43.董军.网络路由与智能模拟.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130.

44.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在北京神州学生演说词.见文化融合与道德教化——蔡元培文选.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306-310.

45.陈独秀.蔡孑民先生逝世后感言.见萧夏林.为了忘却的纪念——北大校长蔡元培.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202.

46.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142.

47.北京大学历史系《论衡注释》小组.论衡注释.北京:

中华书局.1979:503-504,1538.

48.张潮.幽梦影.长沙:岳麓书社.2002:280.

49.华罗庚科普着作选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291.

50.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北京:中华书局,2007:2380.

51.祝嘉.艺舟双楫、广艺舟双楫疏证.成都:巴蜀书社,1989:132-140.

52.蔡鸿生.仰望陈寅恪.北京:中华书局:2004:11-24.

53.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北京:中华书局,2007:2568.

54.叶永烈.傅雷与傅聪.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35.

55.温家宝.对同济大学的祝愿.文汇报.2007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