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全方位婴幼儿喂养全书
32987500000020

第20章 新妈妈喂养经

10~12个月的宝宝的消化器官比较发达,所以瘦肉、鱼、猪肉、牛肉等都可以吃,但在烹调方法上和味道上要下一番功夫,要让宝宝体会吃饭的乐趣,但是在量上要控制,并且一定要煮熟!

宝宝吃饭的方法和原则

三顿饭的时间掌握好

要掌握好宝宝的三餐时间,让宝宝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吃饭。如果时间不固定,宝宝什么时候饿了就什么时候吃,吃饭变得很没有规律,这样会导致宝宝的胃肠蠕动不规律,影响宝宝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早晨先拉开窗帘,打开窗户让室内的空气流通,7点左右叫醒宝宝,养成每天早上和大人吃一次换乳食物的习惯。上午要出去散步,让宝宝清醒一下。12点前后开始吃第二次的换乳食物,第三次的换乳食物要在夜晚的7点左右吃。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生活规律也就自然养成了。虽然很努力地给宝宝做吃的,但还是有些担心换乳食品的营养问题。

宝宝的营养需要

宝宝到了9~12个月时,不少父母在这一时期开始考虑给宝宝换乳了。确实,宝宝身体的快速生长需要丰富的营养来支持,而母乳此时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宝宝的需求了。因此,换乳的同时,必须了解宝宝此时的营养需求以及它们的质和量,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精心安排。

钙的需求

乳类是含钙丰富且吸收利用率较高的食物。所以在换乳期间每日应让宝宝喝500毫升左右的牛奶,最好是9~10个月600毫升,11~12个月400毫升。对正处在乳齿萌出期和站立行走期的9~12个月的宝宝,由于骨骼和牙齿都要钙化,所以应当适当补充钙剂以增加钙与磷的比例,促进钙吸收。

铁的需求

这时期宝宝每天需要10毫克铁,9~12个月是缺铁性贫血发病的高峰时期。缺铁会影响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的发育,这时应多给宝宝吃含铁丰富且易吸收的动物性食物,如肝脏、血、瘦肉等。6~8个月时添加换乳食物困难,不容易摄取足够的铁。这几个月会有缺铁的情况,但还未出现贫血症状,贫血症状往往在9~12个月才出现。

锌的需求

宝宝从出生就需要各种微量元素。其中锌的需要量为:6个月前宝宝每日需要锌0.3毫克;7~12个月宝宝每日需要10毫克;1~3岁宝宝每日需要12毫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量。哺乳妈妈每日需要25毫克才能达到自身的身体需要以及乳汁内锌含量的要求。

维生素D的需求

继续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和骨化。同时尽量增加户外活动,使紫外线照射皮肤合成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宝宝每日需要维生素D0.4毫克。

热量的需求

9~12个月的宝宝往往每月增加体重不足,在保持每天足量牛奶的情况下应该有适量的换乳食物,这样才能保证宝宝有足够可利用的热量以及钙、蛋白质和脂肪等主要的营养。

宝宝免疫力低下的9个原因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卫士,每天都打击入侵的“敌人”。但是免疫系统不是天生完善的,是逐渐建立起来的。在医学上,有人把6岁以前的宝宝的状态称为“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状态”,所以这就是宝宝们为什么相对成人来说更容易生病的一个原因。

每当一个感染性的细菌侵入人体,外来免疫系统就把信息贮存在文件中,以防止下一次的感染,并能对这种细菌发动较为有力的进攻。所以,没有患感染性疾病、或很少患病的宝宝们免疫系统很薄弱。

如何改善宝宝的免疫力

环境不良

由于大气污染或吸烟等原因被污染的空气进入呼吸道后,影响肺部的换气功能。

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缺乏

如缺乏钙、锌、铁、维生素A、维生素D等,均可导致宝宝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

患有先天性疾病

比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肺发育不良等。

患有免疫缺陷病

这类宝宝是因先天性缺乏一些抗体或合成酶导致的,在临床上,因为化验项目不齐全,一般的医院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还检查不出来。

滥用抗生素

不管病情需不需要都要用,并多次更换,产生耐药性,打乱了人体的生物平衡。

擅自停药

患病后,疗程不够,擅自停药,发热一退就停药,细菌长期处于隐伏状态,一旦受凉,容易引发疾病。

滥用激素

有些看护人对发热机理不了解,恨不得一帖药就手到病除,还有一些医生不耐烦看护人的唠叨,或者害怕对自己不信任,想要尽快治愈宝宝,就给宝宝用激素。久而久之,使宝宝产生了依赖性,免疫功能也因此受到影响。

临床误诊

比如哮喘,尤其是咳嗽变异性哮喘最容易误诊。宝宝的表现和感冒或肺炎很像,感冒咳嗽反复发生,并按感冒治疗,效果暂时缓解。另外应当注意的是近几年结核病也有升高趋势,一定要及时确诊。

不良的习惯

我们发现一些宝宝睡前吃东西、或抱奶瓶入睡的,这也很容易诱发感冒;不刷牙或不漱口的宝宝,最容易嗓子发炎,这些都会造成宝宝免疫力下降。

7种常见食物提高宝宝免疫力

宝宝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最大的希望就是宝宝能少生病、快乐健康地成长。下面的7种常见食物,父母可在宝宝添加泥糊状食物后适当多喂宝宝,可以提高宝宝的免疫力,让宝宝身体更健康。

番茄含有多种抗氧化强效因子,如其中含有的番茄红素、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维生素C,可提高宝宝免疫力,修补受损的细胞,保护细胞不受损害,并能降低宝宝因严重腹泻而导致的脱水。

枣是“天然的维生素丸”,具有补益脾胃、养血安神的功效,近年来还发现有增加环磷酸腺苷活性、强身、保肝等作用。

薏米又称苡仁、米仁。含有蛋白质、钙、磷、铁、B族维生素等。有健脾止泻、利水渗湿及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对易感冒、口臭、舌苔多的宝宝很适用。

豆制品豆制品及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铁、胡萝卜素、维生素、锌、硒等。有补虚清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的功效。适合于消化不良、易感冒、营养欠佳的宝宝食用。

山药含有钙、磷、糖、维生素及皂甙等。有健脾补肺、固肾、滋养强壮体魄的作用。对平时脾胃虚弱、免疫力低下的宝宝适用。

菌菇类食物其中的多糖有明显增强宝宝免疫功能的作用,还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银耳含有17种氨基酸、钙、维生素等,有滋阴润肺、生津养胃的作用。

鹌鹑蛋含有高质量蛋白质,磷、钙、铁、芦丁、芸香等。具有补益气血、强身健脑等作用。适合营养不良、易感冒的宝宝食用。

宝宝换乳食物的改变

10个月宝宝换乳食物的添加

10个月时,食物的营养密度应该进一步增加了。此时,宝宝的食物应从稠粥转为软饭,从烂面条转为包子、饺子、馒头片,从菜末、肉末转为碎菜、碎肉。从进食规律方面考虑要向一日三餐、每天2顿奶转变,在保证每日不少于600毫升奶的前提下,更要注意食物的搭配和适量。

除了上面谈到的物质营养之外,还要强调精神营养的问题,这就涉及家人就餐时的气氛和喂养行为的问题。

培养宝宝建立进餐规律

在进餐时减少环境的干扰、让宝宝专心致志地吃饭是一般家长都了解的科学育儿知识,但有些喂养问题还未被广大家长所重视。什么叫喂养行为呢?大致可以有4个方面:

这4个方面直接影响着宝宝的营养结局,即宝宝的胖瘦、营养好坏、健康与否、是否易生病、智力发育好坏等等。

宝宝的饮食要点

宝宝如何喂养

此时期的宝宝已经可以换乳了,有的宝宝可能已经换乳了,饮食也已固定为早、中、晚一日三餐,主要营养的摄取已由奶转为换乳食物,即宝宝的饮食已不靠母乳、主要由换乳食物来替代,变泥糊状食物为主食。在此期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喂养要点:

应该在宝宝4~6个月时就添加泥糊状食物,使他习惯吃母乳(或牛乳)以外的食物,但要注意添加泥糊状食物的原则。经过一段适应过程,逐步地用换乳食物代替母乳,如果从4个月就开始给宝宝添加换乳食物,并注意有意识地给宝宝换乳,差不多半年以后,也就是10~12个月时,宝宝就基本上能完全摆脱吃母乳(或牛乳)而转换为吃饭。

另外,给宝宝换乳的季节不应选择夏季,最好避开炎热的天气,如果宝宝恰好生病,要换乳也应等到病愈后进行,如果宝宝移居外地或更换保姆,也要等过一段时间后再尝试换乳,这样才对宝宝有益。

虽然,我们要把宝宝的换乳食物变为主食,但是有些食品最好不要吃。刺激性太强的食品,如酒、咖啡、浓茶、可乐等;含脂肪和糖太多的食品,如巧克力、麦乳精等;不易消化的食品,如章鱼、墨鱼、竹笋和牛蒡等;太咸太腻的食品,如咸菜、肥肉、煎炒油炸食品等。小粒食品,如花生米、黄豆、核桃仁、瓜子等,要吃也得研磨后给宝宝吃。其他的还有带刺的鱼、骨渣、糖葫芦、棉花糖、爆米花,洋葱等,都不可以给宝宝吃或是尽量少吃。

锻炼宝宝使用餐具

训练宝宝自己握奶瓶喝水、喝奶,自己用手拿饼干吃。训练正确的握匙姿势和用匙盛饭动作,为以后独立进餐做准备。

避免挑食和偏食

每餐饭、菜、鱼、肉、水果都要搭配好,鼓励宝宝多吃些种类,并且要细咀嚼,饭前不给吃零食,不喝水,以免影响食欲和消化能力。

10~12个月宝宝的饮食

近周岁宝宝很快就可以换乳了,饮食也已固定为早、中、晚一日三餐,主要营养的摄取已由奶转为辅助食物,即宝宝的饮食已不靠母乳或乳制品,而主要由辅助食品来替代。

这个月龄的宝宝,乳牙已增加到6颗,咀嚼能力更强了,在喂养上应注意改变食物的形态,以适应机体的变化。稀粥可由稠粥、软饭代替,烂面条可过渡到挂面、面包和馒头。肉末不必太细,碎肉、碎菜较适合。用作辅助食物的种类可大大增加,如软饭、面包、面条、通心粉、薯类;蛋肉鱼肝和豆腐、奶酪;四季蔬菜、水果,特别要多吃红、黄、绿色的;紫菜、海带、黄油、花生油、核桃等,每日三餐应变换花样,使宝宝有食欲。关于每餐的食量,要因人而异,大多数宝宝每餐可吃软饭一小碗、鸡蛋半个、蔬菜和肉末各2匙,一日三餐中总有一餐吃得多些,一餐吃得少些,这是正常现象,父母不要担心。因为10个月以后的宝宝生长发育较以前减慢,所以食欲也较以前下降,只要每日摄入的总量不明显减少,体重继续增加即可。

注意肉食的用量

偏食肉类影响健康

肉的营养是很丰富的,而且味道很好,所以很多宝宝都爱吃肉。但是爱吃肉,不一定就健康,太偏好肉类而不爱吃其他食物,容易导致营养缺乏。

改造肉食宝宝

为了宝宝的健康,必须要纠正只爱吃肉的习惯。

宝宝对蛋白质的摄入应该合理,并且蛋、豆类与肉类可以相互替换。每天摄入的食物品种越多,营养会越均衡,所以鼓励摄食多样食品,不偏食。

宝宝换乳的预热

为换乳做好充分的准备

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在换乳之前一定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挑选身体状况最佳的时间、最佳的季节以及合适的月龄。

对于新生的宝宝,母乳无疑是最适宜的食粮。但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他们对营养的需求也逐渐增大,母乳的质与量渐渐不足,改变宝宝饮食结构及换乳势在必行。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条件给宝宝换乳

最佳的身体状况

必须选择宝宝身体状况良好时换乳,否则会影响宝宝的健康。因为断母乳,改喝牛奶和换乳食物后,宝宝的消化功能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此时宝宝的抵抗力有可能略有下降,因此,换乳要考虑宝宝的身体状况,生病期间更不宜换乳。

合适的月龄

通常情况下,在宝宝10~12个月时换乳最合适。此时,宝宝的消化器官发育渐趋完善,咀嚼及消化功能在增强,能适应换乳。

体弱的宝宝可以适当推迟换乳的时间,以免宝宝身体的抵抗能力降低。在母亲患病或自身营养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应立即给宝宝换乳。

最佳的季节

换乳季节的选择要慎重。夏天宝宝出汗多,胃肠消化能力弱,食物容易腐败变质,从而导致宝宝腹泻、消化不良;冬季气候寒冷,宝宝容易着凉、感冒甚至患肺炎。换乳最好选择在春暖或秋凉的季节。

换乳期的宝宝

什么时候换乳好

如果妈妈的奶水充足,就可以多喂一段时间母乳,等到1岁以后再给宝宝换掉母乳,如果妈妈奶水少,或者妈妈的奶水不能满足宝宝的发育所需时,就应该给宝宝添加母乳以外的食物了。

随着宝宝逐渐长大,母乳所供给的各种营养成分已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一般在9~12个月时就应该换乳,在奶制品或其他代乳品缺乏的地区,换乳可适当延迟至1岁半左右。

但换乳的月龄没有硬性规定,如果母亲奶多可多喂一段时间,一般到1岁左右换乳。母乳少,但宝宝愿意同时喝牛奶或其他食品,也可多吃一段时间,如果母乳少,而宝宝又不愿吃奶制品及其他食品的,则应早一点换乳,可提前到6个月就换乳。

换乳的前提

当宝宝长到4~6个月时,除母乳外,应逐渐添加稀饭、面条、菜泥、鸡蛋、肝、瘦肉和鱼等,使他们适应不同的口味,避免将来发生偏食、厌食等一些现象。

换乳后,开始的辅助食品摇身一变,会成为主食品。此时,要注意品种丰富,经常调换,以免宝宝吃厌。添加辅助食品时最好先添一种,待宝宝适应后再添另一种。一般来讲,每日牛奶125克,主食75克,鱼肉蛋类50~150克,豆制品30克,蔬菜100~150克,水果25~50克,糖适量,不宜过多。

烹调时要做得松软易消化。此时宝宝已有6~8颗乳牙。也有一定的咀嚼能力,因此,原来的泥、糊、羹可改为米和小碎块。

随着月龄的增加,可慢慢训练宝宝使用汤匙、碗、杯等餐具吃饭、喝汤,以培养他们的独立进食能力。

0~1岁这个阶段对于父母和宝宝来说都是一个考验的过程,因为在这一年里,宝宝的生长变化大,智力发育突飞猛进,所以关注出生的第一年,是帮助宝宝打下良好的人生基础的重要一年。用科学的方法来养育、教养他,会让他更加聪明。

不要过早换乳

要选择适宜的时间、适宜的季节给宝宝换乳,不要过早,既不要在8个月大之前,也不要过晚,即1岁以后。因为过早给宝宝换乳,宝宝的消化功能还不完善,添加过多的泥糊状食物,会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影响宝宝的发育;而当宝宝1岁以后给宝宝换乳时,则会因为母乳减少,并且营养物质也会减少,而不能满足宝宝发育的生长需要,对宝宝的健康不利,而且对妈妈的身心、工作、生活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给宝宝换乳是此期宝宝喂养的重要转折点,并且换乳也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让宝宝经过一段适应过程,然后再逐步地用泥糊状食物代替母乳。如果从4个月就开始给宝宝添加换乳食物,就要注意应该有意识地给宝宝更换换乳食物,差不多半年以后,也就是10~12个月时,宝宝就基本上能完全摆脱吃母乳的习惯而转为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