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名人精粹
32860400000098

第98章 著名画家——张择端

张择端是北宋著名画家,他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系世界名画之一,也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是中国风俗画的一个里程碑。此画描绘当年汴京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真实生动,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的优秀风俗画。

张择端(1085~1145),字正道,北宋著名画家,东武(今山东省诸城县)人,早年游学汴京,后来在画院任职,自成一家。

传说有一天,宋徽宗赵佶驾临大相国寺降香。大相国寺雕梁画栋,巍峨壮阔,寺中聚集着不少以绘画谋生的民间画师。宋徽宗听说有位青年画师才华出众,便命宰相蔡京前去寻访。在寺内香积厨的画案前,蔡京见到了这位正在潜心作画的青年,对他精湛的画艺赞赏不已。宋徽宗和蔡京都是丹青高手,知道这是一位百年不遇的绘画奇才,立即将他招入皇家翰林图画院。

这位青年就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宋徽宗为显示大宋王朝的富丽,命他把京都汴梁的繁华盛景绘成画卷。张择端自幼流落民间,在宫中作画时常找不到感觉。宋徽宗并不怪罪,还命人在郊外找了一处安静的农舍,让他安心作画。张择端披星戴月,呕心沥血,很快完成了稀世长卷《清明上河图》。宋徽宗看后画大喜过望,将此图视为珍宝,收入皇宫内府。

《清明上河图》,这幅长卷为绢本,淡着色,画幅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它是一幅用高度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在北宋风俗画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是北宋人物画长期的发展结果,《清明上河图》以汴河为典型环境,描绘出当时各色各样人物活动和建筑、工具等人世风物,有极大的历史价值。画家以周密的观察力为基础,对北宋汴梁城的城门和大街,对门外汴河上的繁华景象,作了忠实而详尽的描写。

此图规模宏大,结构严密,构图起伏有序,其笔墨技巧,兼工带写,活泼简练,人物生动传神,牲畜形态,房舍、舟车、城郭、桥梁,树木、河流、无一不至臻至妙,称得上妙笔神工。综数我国古代绘画,多有那种士大夫的孤芳自赏,实难找到类似“清明上河图”这样不惜以大量的笔墨,描绘数以百计的民众市俗生活与商业经济活动,将民众置于主人翁地位,并加以正确地艺术概括,这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是不多见的,就是在现代绘画中也是罕见的。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是宋徽宗,是他用瘦金体亲笔在画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

北宋灭亡后,宋徽宗和儿子宋钦宗被金人俘虏到北方,《清明上河图》也被金兵掠获。山河破碎,战火连绵,张择端颠沛流离,辗转来到南宋都城杭州。为使偏安江南的宋高宗赵构不忘汴京故都,张择端又精心绘制出一幅《清明上河图》晋献给他。可是赵构无心抗金,对张择端的画作又不大欣赏,只扫了一眼就把画给退了回来。一气之下,张择端要将《清明上河图》付之一炬,幸亏家人奋力扑救抢出了一半。不久,张择端抑郁而死。

张择端的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烟雨风雪图》和《西湖争标图》等。但他的艺术成就,历来不被士大夫评论家所重视,因而有关他的史料极为稀少。所幸的是他的不朽名作《清明上河图》完整地保存至今,才确立了他在中国绘画史上应有的地位。

延伸阅读

严嵩索图

明嘉靖年间,奸相严嵩当权,权倾朝野,其子严世蕃仗势横行乡里,他们得知《清明上河图》是无上神品,便派人四处搜寻。此时,画存于陆完家,陆完死后,夫人十分珍爱地把画藏在绣花枕中,秘不示人。夫人有一外甥姓王,长于绘画,乖巧善谈,趁夫人高兴时,要求看画,夫人一时推辞不开,便允许他坐在小阁中不带笔墨,限定时间观看。王生号振斋,聪颖过人,经十几次观赏,对画中房屋、街道、舟车,人物构图布局,均默记在心,回去之后,就将全图临摹仿制流传于世,但真品终归严嵩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