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名人精粹
32860400000097

第97章 一代宗师——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是一位全能画家,人物、鬼神、山水、楼阁、花木、鸟兽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他吸收民间和外来画风,确立了新的民族风格,其“疏体”画法,为后代之宗。吴道子的出现,是中国人物画史上的光辉一页。

吴道子(680~759),唐玄宗赐名道,河南阳翟(今禹州市)人,唐代第一大画家。童年的吴道子极为不幸,双亲早故,生活孤苦,迫于生计,自幼便学书习画。清苦的生活和辛勤的学习,使他过早地成才,20岁左右时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画家了。

唐宣宗(847)时被推崇为“画圣”,民间画塑匠称他为“祖师”,道教中人更呼之为“吴道真君”、“吴真人”。苏东坡在《书吴道子画后》一文中说:“诗至于杜子美(杜甫),文至于韩退之(韩愈),书至于颜鲁公(颜真卿),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能事毕矣!”一代宗师,千古流传。

吴道子的一生,主要是从事宗教壁画的创作,题材很丰富。宣传教义的,有《梁武帝》、《郗后》等人物。他在千福寺西搭院北廊的壁画里,把菩萨像画成自己的样子,对于神的世界,他不受宗教教义的约束,自由地加工。吴道子的山水画也很成功。玄宗派他去四川考察蜀山蜀水,要求他打下草稿,回来作画。但他从蜀地考察归来,连一张草稿也没有。玄宗责怪之,他从容不迫,在大同殿上,画蜀山蜀水,怪石崩滩,挥笔如暴风骤雨,嘉陵山水,纵横三百里,一日而成,博得赞赏。

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发展了张僧繇的简括画法,即所谓“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笔不周而意周”,并在此基础上又有突破和创新,人物画自成体系,对中国佛教人物画得影响深远;创作了的豪迈奔放、变化丰富、错落有致的“莼菜条”线描,有豪迈自由的气势和波折起伏的变化;线条有速度,有力量,产生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视觉效果。人称其线条是“吴带当风”;吴道子的画用色倾向于简淡、雅致,在焦墨痕中略加点染,从而突破了南北朝以来的重彩风格,当时称为“吴装”;首创了“只以墨踪为之”的“白画”,即白描画法。

吴道子在绘画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与拓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精神和审美变化,所创“吴带当风”成为后世典范,因而享有“画圣”之誉。他的出现标志着外来画风和传统中国绘画细巧拘谨的影响的结束,新民族风格确立。

吴道子在史籍中享有盛名,但因为他大量的创作是壁画,所以很少有传世作品保留下来,无真迹传世,传至今日的《送子天王图》可能为宋代摹本,但已经可以窥见吴道子笔法的精髓。另外还流传有《宝积宾伽罗佛像》、《道子墨宝》等摹本,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的维摩经变图,亦被认为是他的画风。徐悲鸿曾经获得一幅残卷,经他和张大千鉴定,认为是吴道子真迹,可能是一幅壁画的草图,暂根据画中人物取名为《八十七神仙图》,此幅画气势磅礴,人物闲适秀丽,是中国古代画的精品。

延伸阅读

吴道子为唐玄宗画钟馗捉鬼

传说,唐玄宗有一次身体不适,太医治了一个多月,也不见效。一天晚上,玄宗梦见两个鬼,小鬼身着红衣,偷了杨贵妃的紫香囊和玉笛。大鬼身穿蓝袍,头戴破帽,袒露一臂,手执宝剑,追捉小鬼。捉住以后,割掉小鬼的眼睛,撕吃他的身体。玄宗大惊,问大鬼是何人,大鬼说:“我就是多次参加武举考不中的钟馗,羞见江东父老,触阶而死,感谢皇上用蓝袍为我殓葬,现虽在九泉之下,仍发誓要为皇上斩除妖孽。”说完,化作一片红光飞驰而去。玄宗醒后,出了一身虚汗,顿时身体清爽。不久,病就好了。

玄宗病好之后,就把吴道子请来,把自己的梦讲给他听,要他按照梦中的样子画一幅画。吴道子立即展纸挥毫,很快便画成一幅《钟馗捉鬼图》。玄宗重奖了道子,命画工摹拓镌版,印赐两府辅臣,并传告天下。此后,一到岁末,家家都在门上张贴此画,以驱鬼避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