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名人精粹
32860400000010

第10章 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军领袖,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著名军事家,“勇战”派代表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名强悍武将,更是力能举鼎气压万夫的盖世豪杰。

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楚亡后,他随叔父项梁流亡吴中(今江苏苏州)。

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年青时志向远大。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路过吴中,大家都纷纷跑去看秦始皇的风采。项梁和项羽也在人群之中,项羽看着秦始皇前呼后拥、威风凛凛的样子,发出了“彼可取而代也”的豪言,令叔父对他刮目相看。

公元前209年,陈胜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后,各地英雄纷纷响应,项梁和项羽也揭竿而起。项梁起义后,许多地方上的英雄纷纷率队伍投靠项梁,不久,他手下的士兵就达到了六七万人。

公元前207年,项羽为次将,随宋义率军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军队。行至安阳,宋义只顾个人享乐,而士兵却忍冻受饿,项羽一怒之下,在帐中斩了宋义,并假楚王名义向军中命令:“宋义与齐阴谋反楚,楚王密令我杀死他。”于是众人拥立他为上将军,接着项羽又派人杀了宋义之子。

项羽率兵救赵,此时赵王歇在秦将章邯和王离的进攻下,正处在危急之中。当时来救援的诸侯军有十几路,均不敢与秦军交战,只在营垒里作壁上观。项羽亲率主力渡过漳河,下令每人只带三天的干粮,沉没全部渡船,砸毁饭锅,以此向士兵表示要决一死战,决无生还之心。楚军人人死战,无不以一当十,终于九战九捷,大破秦军。此一战,项羽威震各诸侯国,成为诸侯上将军,各路诸侯都归他指挥,项羽骁勇善战的威名也传遍了天下。

公元前206年,项羽杀进咸阳,火烧秦朝宫殿,自称“西楚霸王”,分封刘邦为汉王,王汉中、巴蜀,企图限制刘邦势力的发展,使其不得东进。结果养虎为患,导致汉军势力日后卷土重来。

由于项羽分封不公,引起诸侯和功臣不满。先是田荣据齐反楚,项羽急忙率军讨伐,刘邦便乘隙东进。公元前208年八月,汉军从汉中潜出故道,打败项羽所分封的秦地三王,迅速东进,直抵阳夏(今河南太康)。接着,又乘项羽与齐军交战之际,一举攻入楚都彭城,项羽急忙率三万精兵还救彭城。

此时,刘邦仗恃兵多将广,麻痹轻敌。项羽军则收复失地心切,斗志旺盛。三万楚军在项羽率领下,出山东经胡陵(今山东鱼台东南)趋萧(今江苏箫县西北),直抵彭城汉军侧背。战斗从拂晓开始,楚军勇猛顽强,边打边冲。到了午时,已将汉军打得大败。楚军追到彭城东北的泗水,汉军纷纷落水,死者十余万。汉军向南方山地溃逃,楚军追击至灵壁(在今安徽省)以东的睢水上,又歼灭数十万人。刘邦只率数十骑逃出重围,连妻子吕雉和父亲刘太公都作了项羽的俘虏。彭城一战,项羽决策果断,迅速率精兵回救彭城,出敌不意,击溃汉军数十万之众,是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范例。

彭城之役后,项羽乘胜进军,在京邑、索亭间(荥阳西、南)同刘邦再战,结果被阻於荥阳以东。双方在成皋一带相持两年之久。这期间,刘邦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法,扼守成皋,在持久战中消耗对方实力,伺机反击。双方力量由此发生了根本变化,汉军由弱变强,项羽由强变弱。

汉高帝五年(前202),刘邦向项羽发动总攻,在垓下把楚军团团包围。此时,十万楚军已兵疲粮尽,士气低落。夜间又听到汉军在四面唱起了楚歌。项羽大为惊骇,便借酒浇愁,并慷慨悲凉地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唱罢飞身上马,带领八百骑突围南去。到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只剩二十八人,想东渡乌江重整旗鼓,又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遂横剑自刎而死,年仅3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