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政治演进
32854100000029

第29章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它既不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斗争,更不是敌对阶级之间的较量,而是一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战争,所以广大人民群众对这场战争是厌恶的。

唐玄宗李隆基除掉韦后和太平公主后,革除弊政,励精图治,任用贤能,发展经济,强本固边,使唐王朝继贞观之后又进入一个辉煌的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史称“开元之治”。可是,唐玄宗在位年久,自以为大功告成,渐渐耽于声色,亲佞人而远君子,委政于权相李林甫、杨国忠,政治日益腐化。特别是由于府兵寝坏,边防多事,边将的权利日益膨胀,造成外重内轻之势。最后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

安禄山是营州柳城的混血少数民族后裔,性狡黠,善逢迎。开始当过管理边境贸易的小吏“互市郎”,后投在幽州节度使张守硅的门下。因骁勇善战,且善逢迎,而不断受到提拔擢升,平步青云。至天宝十载,安禄山集平卢节度使、范阳节度使、河东节度使于一身,唐北方的三镇重兵18.39万人已尽归安禄山的掌握之中,约占当时全国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安禄山于是成为权倾一时的边帅。安禄山几次入朝,看到唐廷承平已久,武备废弛,而自己又重兵在握,因而逐步心怀异志,并秘密进行了长期的准备。为了掩饰自己的叛乱阴谋,他装痴卖傻,勾结李林甫对唐玄宗百般献媚,邀功固宠。又以御边为名,在范阳北筑雄武城,贮聚兵器。蓄养战马,并暗中聚敛财物,私制官服、鱼袋,选8000名同罗、奚、契丹、室韦等北方民族骁勇善战的壮士为“曳落河”,积极操兵备战。在组织上,他网罗党羽,逐步形成了一个以高尚等为心腹,以史思明等异族将领为骨干的反唐集团。杨国忠屡次说安禄山要造反,但玄宗却深受蒙骗,执迷不悟。为了进一步笼络安禄山以防其造反,他甚至采取了姑息养奸的政策,不断地为安禄山加官晋爵,并将荣庆公主许配给安禄山的儿子安庆宗。天宝十四年六月,玄宗为安庆宗完婚,手诏安禄山进京观礼,安禄山称病未来。七月,安禄山表请献良马3000匹,每匹由2名马夫押送,另派番将22人看送。玄宗这才稍有疑心,下诏让安禄山把送马之事推到冬日,并请他来京,声言在华清宫为他建了一个专用温泉池,禄山又拒不奉召。至此,安禄山反相已经毕露,于是在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初九,诈称奉玄宗密旨率军入朝讨伐杨国忠,在范阳起兵造反。

安史之乱经历了8年的时间才得以平定。唐平安史之乱中,由于轻弃潼关、急于取两京而不先攻范阳断安军归路,收复两京后,又未及时追歼安军等几次战略失策,致战事旷日持久。战乱使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唐王朝从此由盛而衰。战后,唐廷被迫授安史旧将为节度使,渐开部分藩镇割据局面。

延伸阅读

安禄山认干娘

杨玉环与李隆基常在宫中探究音律,鸾凤和鸣。二人到李隆基创办的梨园,也就是演艺班子里去演习。梨园里长满梨树,梨花盛开。梨园弟子为皇帝和贵妃表演各种舞蹈和参军戏、角抵戏。

安禄山学过舞蹈,他趁唐明皇和杨贵妃玩得高兴时赶到梨园,表演了拿手的胡旋舞,赢得皇帝和娘娘的青睐和赞叹。安禄山抓住贵妃口中的一个赞词,不失时机地认杨玉环为干娘;在唐明皇的促成下,杨玉环被动地认了这个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