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2009~2010
32324600000094

第94章 调查研究(93)

积极探索 勇于实践 努力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关于银川市改革和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2006年以来,银川市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为核心,以创建新型的农技推广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国家兴办与国家扶持相结合,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综合性服务与专业性服务相结合”为总体要求,坚持强化公益性职能、激活经营性服务的原则,创新农技推广服务体制和机制,建立起了以国家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为主导,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涉农企业为补充,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银川市的做法为全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值得借鉴。

一、银川市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领导,稳步推进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

银川市把改革和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出台了《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实施意见》,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工作。灵武市把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作为考核农口部门政绩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管理。

(二)分离经营性和公益性推广职能,明确公益性推广机构职责

一是分离经营性和公益性推广职能。按照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分开的原则,对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进行清理,对公益性单位予以保留,对职能进行梳理,将从事经营性活动的行业,如种子销售、农资销售、农机销售、种苗繁育、动物诊疗、育苗销售等从公益性事业单位中彻底剥离,按市场化方式从事农业科技推广经营性服务。永宁县改革前农业科技推广机构36个、编制249人,通过改革,目前全县有公益性服务机构25个、编制180人,实有人数154人,公益性推广职能明显加强,机构精练了,人员减少了,服务水平提升了。

二是明确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职责。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履行国家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职能,主要职责是:组织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关键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开展动植物检疫和动植物病虫害及农业灾情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配套服务,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水资源管理和防汛抗旱,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农民的公共培训教育和农村能源建设等。市级机构负责指导县、乡两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技术推广活动;县(区、市)级机构承担县域范围内的农业科技推广活动,指导乡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推广活动;乡(镇)农业推广机构实行县(区、市)业务部门直接管理为主。

(三)合理设置公益性推广机构,完善公益性农技推广网络

市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按照全市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对农业科技资源进行整合,将过去的4个机构整合为农业推广服务中心,成立了永宁设施园艺、兴庆花卉、灵武长枣、贺兰渔业4个跨地服务中心。兴庆区设立了3个区级农业推广机构,3个区域中心站,9个乡镇推广机构,在区域中心站及乡镇工作的农技人员70人,占总人数的71.4%,充实了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力量。金凤区撤销了8个推广机构,根据特色农业和主导产业发展的需要,成立了设施园艺农技综合服务中心和水产业农技综合服务中心。初步建立起了适应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市、县(区、市)、乡(镇)三级新型国家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

(四)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管理机制,促进农技推广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

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和全员聘用制。对从事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活动的人员在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的基础上,采取岗位公示、自愿报名、统一竞聘,鼓励科技人员跨区域聘任流动,实现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根本性转变。兴庆区和永宁县采取“双定”(定任务、定职责)、“双聘”(先由农业、水务部门代表县、区政府对农技人员进行聘任,再由县级农技推广部门和乡镇政府聘任)的办法聘用科技人员。

建立了农技推广人员到基层乡镇工作的制度。将工作重心下移,充实和加强基层乡站和区域中心站力量,对在基层工作的同志在职称评定、收入等方面给予重点照顾。目前全市有80%以上的科技人员在基层工作,农技推广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农业技术推广实行承包机制。一是农业技术推广以承包的形式交由农技人员完成。兴庆区实行“双签”(先由科技推广部门与乡镇农技人员签订科技承包合同,再由科技服务人员与农户签订技术服务协议)机制,使83.7%的人员参与了承包,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金凤区科技人员均以科技推广、项目承包的方式进行科技服务。贺兰县将技术人员按专业分配到30个示范园区,由考核小组和园区建设主体进行双重考核。二是允许科技人员在完成所承担的公益性任务的情况下,直接承包经营果园、温棚、养殖场、鱼池等,以示范带动相关技术的推广,在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收入归个人所有,工资待遇不变。金凤区良田镇技术推广中心5名农艺师承包2000亩土地,自己投资进行无籽西瓜等新品种的种植,预计今年每人收入在6万~8万元。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是建立专项岗位补贴。科技人员聘用后,由农技推广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联合对农技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每月补贴50元,年底一次性发放。二是实行浮动工资。将农技人员月工资的30%和单位的各种奖金作为浮动工资,年底进行考核,优秀的进行奖励,合格的发放,不合格的不发放。三是实行绩效挂钩奖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对参加科技承包的农技人员进行奖励,确保平均报酬高于同级行政人员收入的30%以上。

实行严格的考核机制。由县(市、区)农业行政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对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人员进行考核,实行一年小评、两年中评、三年总评,重点考核科技推广实效和农民的满意程度,不合格人员提出警告,连续两年不合格的予以解聘,对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人员给予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