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西部大开发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32310100000022

第22章 服务行政、协调行政概述

政府管理创新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动力,为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目的,完成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政府管理必须创新。政府管理创新的路径二是要:服务行政、协调行政。该子课题在通过实地调研,了解西部地区服务行政、协调行政的基本概况,分析服务行政、协调行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发挥服务行政、协调行政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

6.1.1 服务行政内涵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服务”的基本含义是指“为集体(或别人)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服务行政主要是为区域内人们服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具体内涵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服务行政应坚持以人为本

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必须服务于人民,接受人民的监督。过去,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往往更多的是从“官本位”的角度来看待手中的权力,来对待群众,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权力轻责任、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其实,服务型政府从本质上更应该是一个“服务员”角色。政府出台的每一项政策,制定的每一个举措,都应该尊重人民意愿,体现人民要求,为人民利益服务;衡量政府一切工作的尺度,都要看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只有时刻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政府,才是服务型政府。

2.服务行政应坚持透明行政

只有政务公开透明才能进一步实现政府与民心、民意、民情的联动,保障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近年来,我国在政务公开方面确实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比如,我国的立法法、行政许可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80多部法律、行政法规等对相关政府信息的公开做了规定,使政务更公开更透明。政府透明了,人民知情权才有保障,才能随时观察政府是不是在为实现人民利益努力;政府透明了,人民才会积极参政议政,充分表达民意,防止不当决策损害人民利益;政府透明了,政府官员才不敢懈怠,注重体察民情,顺应民意,接受监督,人民群众才会增强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近年来许多事实表明,群众知情有助于化解疑虑,政务公开有利于处理危机。因此,服务行政必须坚持透明行政。

3.服务行政必须坚持法治行政

依法行政是现代政府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建立合理的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前提。法治政府,简单说,政府必须依法产生、受法律约束、依法律办事、对法律负责。而这些恰恰是一个政府成为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条件。建立服务型政府,核心是政府必须尊重宪法精神,按宪法原则办事,只有这样,人民才会相信政府,政府服务才能为群众所接受。依法行政是提高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关键环节。

4.服务行政必须坚持民主和责任

就是说,是一个人民民主和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前者是指政府的性质,后者是指政府的目的。人民民主是共和国宪法所赋予人民的基本权利,特别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它界定了政府的有限性。宪法规定的这“四个民主”权利,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行政的本质,在现实的制度安排中一个都不能少。公民通过正常程序和渠道参与国家治理,表达自己的愿望,是服务型政府的本质特征,唯其如此,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才能真正建立一个服务型政府。问责制度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一项必不可少的制度。政府的权力和责任始终是一对“孪生”兄弟,每一份权力都连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以前人们往往认为,“当多大官就有多大权”,现在更认识到,“当多大官就有多大责任”。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因不作为、乱作为或不当作为而造成不良后果的,都要给人民一个“说法”,都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实践证明,服务型政府必然也是一个责任政府。

5.服务行政必须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核心是在公共财政和预算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的导向上,要真正关注普通老百姓的利益、需要和愿望。把钱真正用到惠及千百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使人民安居乐业、心情舒畅、生活幸福的事业上来。要真正关心社会的弱势群体。政府必须下决心把钱投到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关乎千家万户生活命脉的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劳动力失业和培训、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安全和秩序等方面来。这些都是一个服务型政府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是关乎国家稳定、发展和繁荣的国家战略产业,搞得好与不好,直接决定着我们党和政府执政的物质基础,决定着人心向背,决定着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要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建立服务型政府,就要把这些方面作为公共财政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基本方向,切实通过预算硬约束保证公共财政的正确使用。

当前造成东西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西部地区公共服务总量不足,体系不健全、分配不均。加大西部开发力度,着力政府管理创新,要提高西部地区公共服务水平,重点放在解决人民生活和推进社会发展问题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履行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职责,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调节收入分配,关心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增加他们的收入,保障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为公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

6.1.2 协调行政内涵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协调”是指(使)配合得适当。协调行政即要建立运转协调高效的政府。

建立运转协调的政府,核心是协调好政府内部关系、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关键是正确划分政府内部的权力,合理配置各个层级及部门的权力。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特别是要正确划分中央与西部地方的权力,既要增强中央的权威,又要确保西部地方的积极性。另外,还要处理好西部地方政府与企业、西部地方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这也是确保建立运转协调的政府之需要,但是没有充分重视。为此,西部地方政府还应向企业下放权力,扩大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自主权。这样既确保了他们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也为政府合理充分地梳理自身内部关系提供了空间和条件。还有,要处理好西部地方政府与东中部地方政府的关系,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促进区域的合作与发展。

6.1.3 坚持科学行政与民主行政相结合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民主行政的根本目的,是政府宗旨的根本要求。从服务行政和协调行政的内涵看,其本质要求实行民主行政与科学行政。服务行政协调行政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增进公共利益。从民主的模式角度来衡量,协调行政是一种系统化的民主参与形式。行政协调的目的在于使政府上层与下层、内部与外部之间通过协调实现信息、资源、利益的整合,从而使政府的决策既能反映下层执行机关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又能得到执行机关和人民群众的理性支持。在政府运作过程中,政府应让体制内的下层执行机关和体制外的公民参与决策,让其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只有民主参与才能保证协调、服务的可接受性,才能保障公民利益。同时,行政协调职能的强化又会使服务民众的职能趋势加强。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庞大有机体,政府要处理的各种社会事务纷繁复杂,服务行政协调行政越来越显现出复杂化、综合化、专业化、多元化趋势,政府作为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者,西部大开发的决策者、主导者和实施者,必须以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为目标。民主行政与科学行政是服务行政协调行政的重要保障。民主行政是公民表达利益、行使权力和保护权利的最有效的途径。协调行政、服务行政自然也必须是民主行政。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因此,服务行政和协调行政必须坚持科学行政与民主行政相结合。

6.1.4 西部地方政府服务行政、协调行政的定位及具体内容

“十一五”西部大开发总的目标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稳定提高。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新突破,重点地区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达到新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成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出扎实步伐。西部地方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西部的实际情况,服务行政、协调行政的定位为创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为经济主体和全社会成员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建设运转协调的政府、服务型政府。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着力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关注民生问题,关注农民问题,关注弱势群体的发展。加大扶农支农惠农力度,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在产业发展方面,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制定和实施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和支持重点行业的健康发展,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生态省建设,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搞好重点工程的协调服务,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重点工程项目在规划上要有体现、在布局上要有考虑、在政策上要有支持,在基础设施、资源配置、生活后勤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4)在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西部地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5)在区域协调方面,制定和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不断完善区域协调互动机制,推动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变传统的地方零和竞争为双赢合作,形成共同的理念与战略目标的资源共享、责任分担的地方政府间战略伙伴关系,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6)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如金融、科技、信息等,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稳定提高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加快特殊困难地区人口脱贫致富步伐。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合理引导人口有序转移,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加快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

(7)推进体制创新,加快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促发展,增强西部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着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