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家长
32304900000089

第89章 不要偷看,不要监视,要尊重

一位上初中二年级的男学生,怕家长动他的抽屉,翻看他的日记和信件,便在抽屉最上面放了一张白纸,纸上放了一根头发丝。第二天,他发现头发丝不见了,显然,抽屉被人动过。第二次,他在抽屉中放了一张纸条,上面写道:侵犯人权!结果,抽屉还是被动过。第三次,他写道:窥视的人是不应受到尊重的!这下可闯下了大祸,家长一反常态,当着这位学生的面打开了抽屉,说:“要尊重就尊重家长师长,还轮不到你的份上。”这位学生据理力争:“你侵犯了我的公民权!”做爸爸的却一笑:“你在外面有公民权,在家中只是我的儿子,不是什么公民!我是你爸,就有权看你的日记和信件。”

因为侵犯儿子的隐私,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

小区派出所出现了一件“奇怪”的案子,一向懂事的成成怒气冲冲地闯进来向警察报案,一进门就说:“我忍受不了了,我爸妈有事没事总是随意偷看我的日记,这严重侵犯了我的隐私权。对此,你们应该加以处理。”看着气急败坏的成成,值班的民警小陈先是一愣,紧接着笑了起来,拉把椅子让成成坐下,和他谈起了“案情”。

过去,成成的家长为了提高成成的写作能力,要求成成每天记日记,而且就像检查作业一样,对成成的日记每次都要“审查”一番。可是到了初中之后,成成有了自己的心事,经常会把心底的秘密记在日记里,这样一来,成成就不想给家长看自己的日记了。同时,成成也越来越不喜欢跟家长交流了。可是关于检查日记这一点,家长已经形成了习惯。所以依然我行我素,这就招致了成成极大地反感,和家长大吵了一架,并跑来“报案”了。

很多孩子喜欢写日记,尤其是感情更为丰富、细腻的女同学。日记就如同一位亲密的朋友,它是中学生倾吐心声的工具,日记是一个人独立思考,表达个人感情或自省其身的一片天地,是孩子的私人领域。

可为什么总有家长要偷看自己孩子的日记呢?那是因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如大人所愿;家长怕孩子走弯路,犯错误,总想知道孩子到底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因此,家长偷看自己孩子日记的事就屡屡发生。其实,很多家长的也明知这样不好,就是看到儿女的小日记本就按捺不住想“了解了解”的欲望。

有这样一位母亲,某一天发现儿子在自己的屋子里烦闷地走来走去,妈妈心想儿子是不是在学校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了?一会儿,儿子出门了。

妈妈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想方设法撬开了儿子的抽屉,取出了儿子的日记。可是,当她翻开日记时,手却像被烫了一样,原来儿子在日记中央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妈妈,我料定你会来偷看我的日记,我瞧不起你!”

这位妈妈叹道:“这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没想到这不仅没解决问题,还平添了我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和隔阂。”

家长偷看孩子的日记,是对孩子的隐私权的侵犯,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因为孩子一旦发现自己的日记被家长偷看,就会对家长产生怨逆不满情绪,就会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的日记,更不要说把自己的心事跟家长谈谈了。家长与孩子的心灵距离由此拉得更远。

那么,孩子的隐私就不能过问了吗?不是的,只是过问时须明确指导思想,要讲究方法。前提就是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再让孩子自愿地和你倾谈,家长要争取孩子的信任,让孩子对于家长有一种信任感,使他能够放心大胆地和家长沟通情感,而且家长一定要为孩子保守秘密。

对于孩子的秘密,重要的是给孩子适当的帮助或引导,如果孩子不愿意说出不想公开的秘密,不应该以打骂、斥责等方式逼迫孩子,这样的结果可能适得其反,而且还使亲子关系更加僵化,加大教育的难度。如果孩子真的不愿意,可以耐着性子等等看。另外,家长应当想办法让孩子相信,家长才是最能够给他们切实帮助的人。

家长要做到不偷看孩子的日记,不偷听孩子的电话,不监视孩子,而要尊重孩子,给孩子一个独立的不受打扰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