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家长
32304900000078

第78章 在孩子的学习上不要太多的唠叨

笔者曾经历下面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坐公交车外出,坐在我后面的是母子两个人,这位母亲唠叨了一路。首先责备儿子不好好学习,语文、数学考试成绩都不理想,才考了70多分,还把眼睛都给搞到600多度了;接着责备儿子不听话,老是想着打游戏上网;又责备儿子贪玩,去学琴,人家八点钟结束,孩子七点半钟还到不了……孩子有时候委屈地为自己辩解两句,换来的却是母亲的训斥和更多的唠叨。总之,这位母亲走了一路,唠叨了一路,教训了孩子一路。

等到这母子俩下车,我终于松了一口气,说实话,这位母亲一路的唠叨我都有点实在受不了了,一下午的好心情都让这位母亲给搅和了。

望着母子俩远去的背影,出于职业的敏感,我忽然想到,我一个旁观者都感到厌烦,整日生活在她身边的孩子又会有怎样的心情呢?看着孩子多少有点唯唯诺诺又有点满不在乎的神情,我也能大概猜得出这位母亲教育的效果如何。

一位中学生在外地寄宿学习,要到放寒假、暑假才能回家。由于该生调皮贪玩不思学习,所以妈妈很不放心,每个星期都要给他打一次电话,每次都要谈很长时间,叮嘱许多事。可是他总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就这样过去了四个星期。到了第五个星期,母亲干脆滔滔不绝地在电话中讲了-个多小时,孩子不耐烦了,说了-句,我们之间有“代沟”,就挂了电话。

第六个星期,母亲刚刚打通电话,孩子就警告说:“不要给我谈学习。只给你三分钟时间。”结果,家长还没说到-分钟,孩子就挂了电话。

从此以后,只要是家里来的电话,他干脆不接了。

无奈的母亲打电话给老师,诉说自己的苦恼。老师建议她换一种交流方式:每个星期给孩子写一封信,每封信只谈一个问题,最好不直接谈学习。

家长依计行事,不是向孩子了解怎样洗衣服,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就是建议孩子怎样度过双休日;不是讲家里的快乐和苦恼,就是讲自己当年读书时的有趣故事。

第十个星期过去后,儿子给母亲回信了,信中说:“感谢妈妈的一片良苦用心,你不仅是我的好妈妈,也是我的好老师。”

至此,这对母子间的代沟算是被填平了。

很多家长总认为只要唠叨几句孩子就会听、就会做,可是他们不会想到的是孩子在家长面前表现出来的其实是个假相,在家长唠叨下,激发的只是孩子的厌烦和逆反。

改变唠叨的习惯,家长不妨给孩子立下个规矩,放学后,什么时间应该学习,什么时间可以游戏。如果孩子没有在学习的时间看书,作为妈妈的可以适当提醒一下。比如,可以明知故问一下,现在几点啦?聪明的孩子自然明白你的意思了。

家长一定要控制自己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