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家长
32304900000071

第71章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越来越多的家长不信任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当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认为不看着孩子就是自己的失职,担心不在旁边盯着孩子就会放松,因此总是习惯性地监视孩子。结果,家长的监视让孩子的学习出现了不良的现象:做作业缺乏主动性,降低对自己的要求等。

家长要认识到,孩子学习是一个由认知到运用,并形成自己思维的过程,这并不是靠家长的看管就能实现的事情,孩子的成长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当孩子学习或者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家长与其在旁边盯着,倒不如给孩子信任,让孩子自己去完成任务。

牛玉夫妇10岁的女儿思思取得满分。女儿平时勤奋好学,又好动脑,速算、抢答题都是她最先做完,那些思考题、作文也是班上做得最好的。

当人们让牛玉夫妇介绍一下他们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女儿时,他们是这样说的:我们从来不管女儿的作业,也从不看着她学习。在女儿上学之前,我们就开始给她灌输一种观念——学习只是她自己的事,将来就算是有出息也是她自己的事。我们一直在给女儿讲这一道理,几年来,我们都把责任还给了她自己,同时我们也把自由还给了她自己。我们的女儿每天的作业基本上都是在学校里完成的,即使是作业多做不完,她回家后的第一件事也是做完作业。我们要求她每晚8点半之前睡觉,有一次她贪玩结果忘了做作业,到睡觉时才想起来,我们却告诉她,作业没完成是你自己的事。只有等着明天挨老师批评吧,现在是睡觉时间,你一定得上床去睡觉。从那以后,女儿就真的再也没有耽误过她的学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家长和老师通常所犯的错误是,他们不了解学习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有它特有的规律,就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的状态。”脑力劳动的特点是,需要主观愿意去做这件事,被别人逼着是做不好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话,翻译一下就是,要想让孩子在学习上有所进步的话,只有一个前提,就是想办法用间接手段激发他自己想要学习的意愿,只有他自己内心里想要学习,有了这种主动性才能学好。

德国哲学大师尼采曾用两种动物比喻人的精神状态,他说:90%的人像沙漠里的骆驼,自己并不想走,是被人拽着走,是被动的,用语言表述就是“你应该”。现在的孩子在学习上,在太多的事情上,都是被家长老师逼着去做,他的心理状态是被动的,就像沙漠里的骆驼一样艰难地前行。

第二种状态是草原上的狮子,狮子在追赶羚羊的时候,没有谁让它追赶羚羊,是它自己要吃,所以它拼命奔跑,它的心理状态是主动的,用语言表述就是“我想要”。想让孩子真正能够学好,有成长的动力,得由内而外激发出他的动力,让他进入“狮子”状态。如果孩子不想学习的话,高压逼迫,越逼孩子,问题就越大,因为这不符合脑力劳动的根本规律。

而孩子一旦进入“狮子”状态,进入了“我想要”的状态,这种欲望被激发出来,他自己就会想办法创造条件把事情做好。

人的学习是一种积极的主动过程,当孩子把被动、消极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的时候,这样的学习才是自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