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家长
32304900000070

第70章 不要硬逼孩子去学习

硬逼是家长常用的一种方法,很多家长认为习惯成自然,逼得久了,自然就会产生兴趣。其实恰恰相反,由于反复地强迫孩子学,孩子反而会产生一种对读书的厌倦,对学习产生反感。

不想做的事,即使被人强迫着去做,也不会有任何好的效果。

教育家陶行知有一次作报告,把一只老母鸡放到了讲台上,说:“这只老母鸡已经3天没有吃东西了,你们看我怎么喂它?”说着一把抓住老母鸡的翅膀让鸡吃米,老母鸡头一歪,不吃。陶行知说:“看来还要加压!”又按住老母鸡的头,使劲让它吃。可老母鸡昂着头,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就是不吃。

陶行知说:“看来这种方法行不通,要换个方法了。”于是,他放开老母鸡,捋捋老母鸡的羽毛,摸摸它的头,老母鸡慢慢安静下来了,突然发现前面有米吃,冲上去几下就把米吃光了。

有些家长让孩子学习,像不像要老母鸡吃米?求知本来是人世间最大的乐事,却在家长的逼迫下异化了。孩子从天生的爱学习,变成了恨学习。填鸭式教育、题海战术是典型的强要“老母鸡”吃米,不想吃的硬给孩子吃,孩子求知的胃口都被破坏了。

家长强迫孩子学习,会扼杀孩子的主动性,使孩子养成被动的任务。学习是脑力劳动,它需要学习者处于主动状态,主动想学习,才能学习好。如果孩子不想学习、厌倦学习,那么学习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折磨,是苦不堪言的事情,也很难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先培养孩子的求知欲,然后再满足他们的这种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不由自主地就开始逼着孩子学习。人一旦被逼迫去做事情,就仿佛进入了人间地狱。

“方方,该去写功课了!”

“好。”

过了三分钟。

“方方,怎么还坐在那里?电视关了,快去写功课。”

“好。”

又过了5分钟后。

“奇怪了,怎么还坐在那里?我数到3,小心被修理!”

这时方方才嘟着嘴巴站起来回到房间写功课。

以上这个情形是很多家庭中几乎天天会上演的。家长要明白,如果小孩每天在赌气、不高兴的状态中写功课或读书,学习效果可能也不会多好,所以,如果经过一些努力与改变能够让孩子自己愿意学习、主动学习,进而提高学习效果,这应该是许多家长愿意去做的。

一些家长常说:“孩子什么时候能把玩的心用在学习上就好了。”可是家长想过没有,玩与学习的差别在哪,孩子为什么那么喜欢玩,而对学习却很排斥呢?

我们经常看到一群学生在7月的酷暑中,顶着烈日,每天中午都要到球场上打篮球,一玩就是一身汗,热了便到水龙头下用冷水冲冲头,继续打,一直打到下午上课。

老师不明白,这大热的天,出一身的汗,给我多少钱我都不会去打篮球,而这些娇生惯养的孩子怎么愿意吃这份苦?

于是,老师在班里组织了一次座谈会,主题是:为什么学习?为什么打球?

对为什么学习,学生的回答是这样的:为实现家长期望而学习的占90%以上;为将来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而学习的占80%以上;而学生感到学习是个很快乐事情的只占30%左右。

当老师问一个学生,会不会将打篮球的兴趣用到学习上,这名学生说不可能,感觉不一样。他说,老师如果将课安排在11时放学,我们就高呼万岁,因为这样可以多玩一个小时篮球。每天走在去学校的路上,想到今天能与同学在一起打打球,就连上午上课也感到特别兴奋。

对为什么打球,一名同学说:我没考虑过,只是觉得特潇洒,特过瘾。出汗也是痛快的。打球时脑子里什么都不想,家长的唠叨、外语单词、数学公式、令人烦恼的名次都忘得干干净净的,特别轻松。

还有一名同学说:说实话对家长提出的学习期望,我压力特别大,生怕有一点闪失对不起他们,久而久之我就对考试排名次产生了一种本能的排斥。所以每天像盼救星一样盼着下课打一会儿球,似乎这样才对得起这一天的生活。

孩子之所以对打篮球这么向往,因为他喜欢,而他喜欢的原因是打球没有任何附加的条件,如果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为他打球制定一个高期望值,希望他成为一个国家队员,希望他比赛获奖,那么他还会这么忘我地打球吗?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如果在你所从事的事里面赋予了某种使命,它就会在无形之中给你带来某种压力。为当明星去打球,为拿到某个合同去喝酒,为达到某种目的去学习,本来很快乐的事情就会变成一种负担,使人们对它的兴趣大大减少。

孩子厌恶学习,可能有很多的原因。其中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家长总是逼孩子学习,孩子的学习行为总是在家长的要求下进行的。家长是出于为孩子着想,本是好意,但正是这种好意的做法,才使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这在我国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家庭不仅是给孩子创设的“学习家园”,还应该是他们的“精神家园”。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大学生放假不愿意回家?就是因为在他们眼里,家里是一所“文明监狱”,家长成天只知道督促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