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家长
32304900000035

第35章 在孩子面前要懂得控制情绪

在孩子面前,家长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用温和的方式处理和孩子之间的冲突,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璐璐是个11岁的大姑娘了,可还是经常跟妈妈撒娇。这天,妈妈一下班,璐璐像平常一样:“我最最亲爱的妈妈,我可想死您了,您怎么才回来啊?我的小肚肚也想您了呢,你听听,都咕噜咕噜叫了。”

妈妈亲昵地爱抚着璐璐问:“宝贝儿,到妈妈旁边来坐,告诉妈妈今天中午‘小饭桌’吃得什么呀?怎么把我们家的小馋猫儿饿成这样?”

璐璐就这般那般地把自己今天学校的情况跟妈妈说了一番,边说边跟妈妈亲热。不一会儿亲热够了,妈妈突然想起来,说:“宝贝儿,前两天那个数学测验的成绩下来没?考了多少分?第几名啊?”

“下来了,我考了85分,26名。”璐璐笑嘻嘻地说。

“什么?只考了这么点儿?你还笑得出来!”妈妈“噌”地一下坐直身子,推开黏在自己身上的璐璐,瞪着眼睛说:“别黏糊我,我跟你说正经的呢!”璐璐的小脸这下也变了表情,很委屈地望着妈妈。

现实生活中,我们一些家长常常会根据自己的情绪,以及自己对事情重要性的认识,在对孩子的态度上忽冷忽热、阴晴不定。就像璐璐的妈妈那样,刚刚开始还跟孩子亲热个没够呢,孩子不知道哪句话触动了她哪根紧张的神经,就马上“翻脸不认人了”。

家长的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这样会使得孩子在跟家长的交流过程中变得诚惶诚恐、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是家长的宝贝儿,什么时候是家长的“眼中钉”。这样会使得孩子习惯于看家长的颜色行事,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些家长容易发怒,在孩子犯错误时总是大吼大叫,在孩子面前,要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不要带着情绪与孩子沟通。

星期天,立轩只顾着和同学玩,忘记了写英语作业。到了晚上睡觉时,立轩整理书包的时候才突然发现忘记写英语作业了。他非常着急,马上补起作业来。

后来,妈妈洗漱完走进立轩的房间,看他睡了没有,结果发现立轩正在补作业。妈妈非常生气,大声地说:“明年你就上初三了,现在还不知道学习,一到周末就知道玩……”妈妈的话还没说完,立轩便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有理不在声高,你小点声,我能听见。”

立轩的话把妈妈逗乐了,同时妈妈也意识到不应对立轩发脾气。家长应该为孩子做一个控制情绪的好榜样。于是,妈妈停顿了一下,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然后心平气和地和立轩交流。

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妈妈让立轩补完作业再睡觉,让他记住这个教训,同时,妈妈觉得自己刚才不该发脾气,便向立轩承认了错误,立轩也非常理解妈妈的苦心,并保证会尽快把作业补完。

妈妈看到立轩没有写英语作业,非常生气,忍不住发脾气,但是后来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便向立轩道歉。这位妈妈的做法值得家长学习。

在生活中,还有一些家长在工作或者家庭生活中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不快,或者与配偶出现感情上的纠纷、挫折,一时找不到发泄和解脱的办法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孩子当成自己发泄的对象,拿孩子“出气”。

菲菲是个9岁的小女孩,在学校里她不像别的孩子那样活泼快乐,而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发呆。有时候被老师提问到了,菲菲就非常紧张,有一次,竟然害怕地哭了起来。

后来老师了解到,菲菲的家长都有体面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但与此同时,他们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无论心情好与坏,在客户和上司面前都必须带着职业性的微笑。因此,菲菲的家长经常会把坏情绪带回家。有时候菲菲做错一点事情,就会招来家长的打骂。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孩子已经成了他们发泄压力的出气筒。

幼小的孩子还没有判断力,对于家长撒在自己身上的怨气,他不知道是情绪的一种转嫁,而是理解成是家长不喜欢自己,自己是不可爱的,进而产生自卑感,容易导致孩子适应性差、胆小、退缩等行为,成了日后引发心理疾病的“温床”,给孩子的学习和人际交流造成很大的影响。

把孩子当做发泄对象,对会产生以下的不利影响:

(1)这样做会在孩子的行为标准上造成混乱。就是说,会使孩子不知自己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不会被打骂、训斥,这既不利于错误的纠正,又不利于孩子好习惯的养成。

(2)使孩子养成看家长脸色行事的坏毛病,不利于家长及时、准确地把握孩子的真实情况,不利于家长有针对性、实效性地进行教育。

(3)家长的不良情绪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情,会使孩子同时遭到“体罚”与“心罚”的双重伤害,这不仅严重地影响着孩子身心的健康,甚至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重大伤害。

(4)家长在教育孩子上为情绪所左右,会使家长的威信在孩子的心中大大降低。这种威信的“降低”,往往又会对以后的家庭教育人为地制造出种种障碍,比如,有些家长所说的“孩子大了,反而越来越不听话”,就与这种“障碍”有关。

家长难免会遇到心理、感情、工作上的问题,但这些都不能成为拿孩子“出气”的理由。遇到不顺时,家长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去自我解脱,拿孩子“出气”既是粗鲁和缺乏修养的表现,也是一种无能的表现。而且由于家长-时的粗暴,可能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难以磨灭的阴影。

总之,作为家长,一定要善于用理智来驾驭自己的情感,努力培养自己的健康情感,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大起大落、喜怒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