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家长
32304900000034

第34章 家长爱唠叨,孩子不胜其烦

如果问中国的孩子,他们在生活中最烦的是什么,可能最普遍的回答就是:烦爸爸妈妈的唠叨。什么“作业本又忘收了”,“床又搞乱了”,“桌子又弄脏了”,“快去学习”等等,这些唠叨在轰炸着很多孩子的耳朵。

关于家长爱唠叨,家长给出的解释是:我是因为爱你才唠叨你的,如果我不爱你,我才懒得管你呢!遗憾的是,这种特别的“关爱”,不但不为孩子们认可,反而被许多孩子深恶痛绝。

冬煜是在妈妈的唠叨声中长大的,妈妈对他照顾得真是“无微不至”,事无巨细总要唠叨一番。

小时候冬煜是一个喜欢画画的孩子,没有纸他就在墙上画,妈妈又唠叨了:“你怎么又在墙上画画呀?告诉你多少遍了,不能在墙上画画,要画在纸上,你怎么就不听话呢!”

每当冬煜要买玩具的时候,妈妈总会对他说:“你又要买玩具?你知道爸爸妈妈工作非常辛苦,供你上学,供你吃喝,可是你却不满足,总是买玩具!”

天气降温的时候,妈妈也总会提醒冬煜,但提醒往往会变成唠叨:“你这孩子怎么就是不听,跟你说要记得加衣服,穿上外套,要不然会感冒的,都说了多少次了,就是记不住。”

妈妈的唠叨使冬煜变得越来越叛逆了,很多时候,对于妈妈的说教,他即使知道是自己不对,但也不会改正,除非爸爸出面教育他。

一天,吃晚饭的时候妈妈又唠叨开了:“孩子,你这次考试成绩下降了很多。你可要好好学习呀,你知道爸爸妈妈对你寄予了多大的期望吗……”不等妈妈说完,冬煜便打断了妈妈的话:“好了妈妈,我知道要好好学习,学习要努力,但你看你吃饭的时候又唠叨开了,让人饭都不能好好吃,真烦人啊!”

不少家长都有一种教育孩子的方法,那就是唠叨,其实,这是一种最不管用的方法。饭桌上、闲聊时,甚至工作中,很多家长就开始了“情真意切”的唠叨,以为唠叨得越多,尽到的责任越大,产生的效果越好,其实结果恰恰相反。

在家长“千叮咛万嘱咐”的唠叨声中,大多数孩子从小练就了对付唠叨的过硬本领: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或“砰”的一声关上门,躲进房里,采取闭门战术。其结果,家长唠叨越多,孩子防御能力越强。一旦孩子在心里构筑起唠叨的“防火墙”,即使家长所说的是“金玉良言”,也很难穿透孩子的耳壁入其脑、入其心,发挥应有的作用了。一些个性较强的孩子可能会将自己的不满情绪流露于言行之中,会故意与家长对着干,你说向东他偏偏向西。有的孩子长期听到家长唠叨之后,为了找个地方清静清静,于是就开始夜不归宿或者干脆离家出走;有的孩子则因为忍受不了家长的唠叨而想自残或自杀。

家长不能唠叨,可是孩子必须要教育,该怎么办?一个最有效的办法是,用规则代替唠叨!

需要家长注意的是,给孩子立规矩,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所立的规矩简单易懂。

规则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不是很强,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孩子非但不能够遵守,有时候反而会让孩子更糊涂。

二是要时刻遵守。

立下的规矩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在什么场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许随地吐痰,在外边也不许。不能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在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

三是家长也要严格遵守。

所有的规矩都不仅要求孩子遵守,家长也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比如,要让孩子规律进食,家长就要在饭桌上举止规范,不挑食,不浪费。要让孩子懂礼貌,家长自己就要对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所有的孩子使用文明用语。

用规则取代唠叨,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能获得更理想的效果,在儿子犯错误的时候,看看默认的规则要比不经意的唠叨强得多。

俗话说得好:此时无声胜有声。为了取得教育的良好效果,有时候真需要家长们以静制动,多体会一下无声教育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