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家长
32304900000031

第31章 经常骂孩子笨蛋,孩子真的会变笨

很多家长都有贬低孩子的习惯。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很多学生都说家长对自己常说的话是:“真没有出息”“你太笨了”、“真不争气”等。这些都是孩子最不爱听的话,但也是家长说得最多的话。

为了让孩子更聪明,便总是说孩子笨;为了让孩子动作更快,便总是说孩子动作慢;为了让孩子更认真仔细,便总是说孩子粗心。在这种压力下,孩子会因产生自卑感而退缩,甚至畏惧,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还会产生对抗心理,甚至是仇视意识。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男孩小时候很喜欢弹琴,也有一定的天赋,于是家长就让他学弹琴,并节衣缩食买了一架钢琴,而且家长也参加了辅导班,看了不少相关书籍来增加自己这方面的知识。但是他们对孩子学琴的要求非常高,孩子一弹错,总少不了责骂,甚至惩罚,数落孩子这学得不好,那学得不对。久而久之,孩子对弹琴的兴趣与日俱减,最后从畏惧发展到仇恨,一听到钢琴声就烦躁。

终于有一天,他举起了锤子将自家的钢琴砸烂,并发誓永远再不弹琴。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而一句粗暴的呵斥,也足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

作为家长,如果一味地对孩子表示不满,评头论足,求全责备,那么你就会痛心地发现,你给孩子带来的是负面信息。

刘慧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虽然只有8岁,却会背很多首唐诗,英语学得也非常棒,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刘慧却总也得不到爸爸的肯定,爸爸经常批评、贬低她。

一次,刘慧在英语演讲中获得了三等奖。当她兴冲冲地跑回家,把获奖证书拿给爸爸看的时候,爸爸却不屑一顾地说:“不就是三等奖吗,至于这么高兴啊?这点儿成绩就忘乎所以了,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听了爸爸的话,刘慧就像是霜打的茄子——蔫了。

久而久之,刘慧在爸爸的教育下觉得自己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出息,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她越来越不喜欢学习了。

调查显示,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为了避免孩子产生骄傲心理,经常贬低孩子,即使孩子取得了进步,家长也贬低孩子,生怕孩子骄傲。而事实上,家长经常贬低孩子,容易让孩子看不到希望,使孩子萌发自卑心理,让孩子产生悲观情绪,挫败孩子的自尊心,引发孩子产生焦虑等心理问题,严重的还会导致孩子将来难以适应社会。

贬低孩子不如给孩子期待。专家指出,家长经常给孩子期待,就要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更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积极的语言鼓励、赞赏孩子,这样会促使孩子改掉缺点,激发孩子的进取心,提高孩子做事的兴趣,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不妨改变贬低孩子的不良做法,对孩子提出合理的期望,尊重孩子的个性,宽容孩子的错误,在期待中等待孩子的蜕变,把孩子培养成才。

“傻、呆、笨、坏”,在孩子的心中是最严厉的“判决”,无情地将他们变成了一个家庭或学校的“另类”,他们的心灵世界也会变得一片灰暗。作为家长,你给孩子贴“笨蛋”标签的目的是什么,相信大多数家长并不是真的认为孩子笨,而是一种高期望值不能实现的发泄。可是你知道吗?孩子是很认真的,在他第一次见到“笨蛋”的标签时,他会用弱小的自尊捍卫着:“我才不笨呢!”因为孩子学说话的时候已经形成了比较强烈但又十分脆弱的自信。但随着家长的不断重复,不断强化,自己又不断碰壁的情况下,孩子渐渐开始相信自己就是个笨蛋了。任何孩子从认为自己笨的一瞬间起,眼神便暗淡无光了,言谈举止也随之“笨”起来,一遇到问题,他首先想到的是:我很笨,我不可能做好,还是让聪明人做吧。孩子头上“笨蛋”的标签,就是我们给孩子设置的玻璃盖,使孩子在还不知道自己能跳多高的情况下,就早早地放弃了跳跃的努力,变成了一个不敢想、不敢问、不敢跳的“爬蚤”,这样是不是太可惜,太残酷了。

作为家长,不要再做傻事了!如果你不想让孩子真的成为笨蛋,就不要再向孩子的头上贴“笨蛋”的标签。如果你想你儿子有出息,就不要经常贬低你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