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家长
32304900000030

第30章 要把孩子犯错当作成长的垫脚石

孩子不断“犯错误”的过程,正是其不断改正错误、自我完善的过程。

谁都免不了会犯错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的态度恰如一把犁刀的两面:它可以割破孩子的心,留下永久的伤疤;也可以从中“掘出生命的新水源”。

孩子的错误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长辈必须予以立即纠正的,如乱丢垃圾、欺负弱小等,一旦放任以后就难以收拾;而另一种是孩子能够自行纠正的,主要是如何适应生活的那一类,我们这里谈的就是这一类错误,如孩子丢三落四,是应该允许孩子犯的错。

小勇读小学五年级了,有一个不好的毛病,就是丢三落四,经常是在他上学走后,家里人发现他忘在家里的书本或文具盒,姥姥怕耽误孩子学习,每每都是急急忙忙地给他送去,等孩子放学回来,姥姥再数落他一遍:你又把书本忘在家了,你太粗心了,或是你这毛病可得改,不然将来工作了可怎么得了。孩子当时是听进去了,但一转身就忘了,没几天这事就又重演一遍。

一次,孩子装书包时忘记把语文书装进去,姥姥这次也没有看见,儿子放学后,指责我们为什么不给他送书去,害得他作业都没办法做,老师还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训了他一顿,他觉得很丢脸。

孩子尝到了丢三落四的苦头后,他改变了自己以往的习惯,在头一天晚上就把书包收拾好,从此以后再没有发生类似的事。

其实让孩子改掉这坏毛病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犯错误,通过老师的批评,让他自己吃点苦头,这样他下一次就不会再忘了,这就是从犯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的结果。孩子自己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经历的错误的苦头,比家长讲百遍都管用。

许多母亲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总是不失时机地大加责备,她们的目的是想避免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然而,这种做法并没有太好的效果,有时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其实家长大可不必对孩子的错误深恶痛绝,孩提时代犯的错误,也是人生宝贵的经历和资源,不可小视,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错了再试的过程,失败的经验和成功的经验一样可贵。

家长一定要用平常心看待孩子的错误,允许孩子“犯错误”。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切忌轻易给他们下结论,比如觉得他的品性有问题而轻易放弃对他的教育。家长应该恪守自己的职责,认真地分析孩子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犯错误的根源在那里,犯这样的错误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对他有什么样的危害性等。自己弄明白之后,再找机会和孩子沟通,沟通的过程中尽量心平气和,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慢慢地,孩子学会了做人与做事,也就能够健康自信地成长了。

更重要的是家长清楚地意识到:孩子各方面都在发展之中,还都不太成熟,犯错误是正常的。要把孩子作为一个发展的人对待,就要理解他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他犯错误,使孩子明白失败仅仅是一个过程,一个从学习到最终成功的过程,让他彻底放下“怕犯错”的包袱,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激发孩子想象和创造的激情,使其不断进步和发展。用平常心对待孩子的错误,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敢于放手让他们大胆地想、大胆地做、大胆地试,不要因为他们做不好、易出错误就越俎代庖。只要有利于他们思维的创新,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就应该允许并鼓励他们犯一些“天真”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逐渐培养起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自信,不至于成为缩手缩脚、畏首畏尾的弱者。

作为家长要正确地对待孩子的错误,正确引导孩子向良性方向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真谛所在。孩子小时候犯错,是为了保证在踏上社会后少犯致命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