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家长
32304900000013

第13章 孩子不异想天开,孩子还是孩子吗

在孩子的成长路程上,家长们会教他们吃饭、说话、学习、培养他们的兴趣……但是,请别忘了给孩子们上一堂必修课——学会异想天开。

一天晚上,年轻的母亲正在厨房里做饭,才几岁的小儿子独自在洒满月光的后院玩耍,儿子蹦蹦跳跳,玩得不亦乐乎。年轻的母亲对不断传来的阵阵“咚咚”声很是奇怪,便大声询问:“儿子,你在干什吗?”

天真无邪的儿子大声回答:“妈妈,我在试着跳到月球上去。”

母亲并没有像其他的家长那样责怪儿子愚蠢,只知道瞎想,而是笑笑说:“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吃晚饭啊!”

这个小孩长大以后真的“跳”到月球上去了,他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时间是1969年7月16日。

歌德小的时候整天有些不可思议的想法,对于他的那些不符合逻辑的想法,妈妈并没有呵斥,相反还夸他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歌德5岁的时候,有一天,妈妈正在做饭,歌德坐在门口的小凳子上看着。他忽然向妈妈问道:“星星是从哪儿来的?”

妈妈没有急于回答他,而是说:“你想想看。”

歌德出神地注视着母亲揉面的动作,母亲揉面,揪面团……

看了好一阵子,歌德突然说:“我知道星星是怎么做出来的了,是用做月亮剩下的东西做的。”

妈妈听了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特别激动地亲吻了自己的儿子:“宝贝儿,你的想法真奇特。”爸爸听了这件事以后也非常高兴,赞美他的回答是世界上最棒的。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家长大都会惊叹发明家的想法:“人家那脑袋是怎么长的?”其实,每个人在孩提时代都有着丰富的思维与想法,只不过,有的被家长注意到了,更多的则被忽视了,被嘲笑了,甚至被扼杀了。对孩子来说,想象力远比坐拥百万家产更为重要。有些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想象。当孩子用木片、纸盒,建筑宫殿、城市的时候,他们以保持室内干净整洁为由,禁止孩子的想象游戏,结果无情地摧毁了孩子的精神家园。这种做法,不仅剥夺了孩子的幸福和游戏的欢乐,而且有碍于孩子以后创造力的发展。

有些孩子,经常会有一些令大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想法和举动,如莫名其妙地把太阳画成黑色的或者是带有长尾巴的,大人一定会以为孩子发昏了,甚至感到很耻辱,其实他也许只是表示那天他心情特别不好,或者他认为那天太阳生病了,至于尾巴则是因为他把太阳想象成某个动物了,等等。孩子的灵感是非常奇特的,大人如果以自己的思维来衡量,很可能理解不了,但其实这恰恰是孩子的想象力所在,家长一定要肯定、保护并努力开发孩子的“怪”想法。

有一位母亲回忆起发生在女儿斌斌身上的趣事:

那时斌斌只有6岁,一天,我们带她去动物园。第一次见到狼,她有些害怕,我解释说,关着的动物出不来,不用怕它。到了虎山,斌斌说:“我害怕老虎!”我说,老虎关在笼子里,你害怕什么?她渐渐平静下来。过了一会儿,她突然自言自语地说:“干嘛不把老师关进笼子里?”我和她爸爸互相对望了一眼,因为我们知道她班上老师的严厉是出了名的,但是我们谁也没接茬儿,没有指责她。晚上回到家,我们慢慢跟她说:“老师挺厉害是不是?但老师跟老虎和大灰狼不一样,那些动物要吃兔子和山羊,老师是为了你们好。”孩子听了以后没有讲话,但我们知道她在思考。如果我们经常在她的话一出口时就立刻批评她,以后她就什么也不会说了。

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们总是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孩子的思维、推理能力提高了,渐渐地,遇到事情时就能独立处理了。

孩子的思维逻辑与成人不同,他们往往会“语出惊人”,但这恰好是内心想法的真实反映,面对这些“惊人”的语言,做家长的在惊奇之余,最好婉转地向孩子了解想法的根源,然后加以引导。孩子的想法、说法是一种独立的思维逻辑,如果家长简单地用“不许瞎说”、“胡说”等语言阻止孩子的联想和积极思考,在听到孩子说了不恰当的话时就批评他,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因此对孩子那些天真的“惊人之语”不要笑话,更不能呵斥与责骂。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很多家长都采用“现实主义”的方法,总是告诉孩子“你说的那些不可能发生”,“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不给孩子假想、创造的空间。在他们的眼中,孩子总是“无中生有”。殊不知,正是这样的家长,让孩子的创造力“有中生无”,一个原本充满智慧的头脑,会因为不当的教育变得刻板而缺乏创意。

面对孩子的一些“怪”想法,很多家长会说那是不切实际的、荒诞的、好高“骛”远的。可他们不明白,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奇异的想法,才有可能开拓成功的道路。所以,家长要学会肯定孩子的怪想法,让孩子在一个个幻想中,充分发挥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