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家长
32304900000106

第106章 有爱才会有快乐

家长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更要教孩子学会爱。善良和爱心,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只知道接受别人的爱,不知道以同样的爱心去对待别人,长大后有可能成为一个铁石心肠的人,一个感情上的“白痴”。自私、狭隘、偏激、甚至冷酷、残忍也许会伴随一生。

孩子生来都有潜在的爱心,但由于社会竞每激烈,多数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技能培养,热衷于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开发智力,提高才艺,却忽略了教给孩子“爱”。

我们经常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妈妈给宝宝买了好吃的,宝宝津津有味地吃着,这时,奶奶走过来逗宝宝:“这么多好吃的,让奶奶尝尝。”然后拿起来轻轻咬了一小口。宝宝大哭,非要奶奶吐出来。妈妈连忙哄宝宝:“宝贝别哭,妈妈再给你买更多好吃的,谁也不给吃,都给宝宝。”

家庭教育中一定要让孩子明白爱,知道爱的意义与力量。孩子就会不断地收藏生活中关于爱的细节,并积淀在心里,然后用关爱的情怀温暖身边的人。

初二男生小元一直是家长的掌上明珠。他小学时还比较听话,可自从上了中学,他学习不努力,在吃、穿、玩上却“长本事”。母亲每月给他的零花钱数目直线上升,可他仍不满足。一次他去姥姥家玩,竟偷拿了舅舅的200元钱,虽然钱被追了回来,他被爸爸暴打了一顿,可以后各种不良行为仍接二连三。有一次,小元要求家长给买一双600多元的旅游鞋,没有得到同意,小元竟拿起菜刀,将妈妈逼到阳台上,并说:“你给不给钱?再不给,你就从这儿跳下去!”幸亏隔壁邻居及时赶到,才制止了这场“闹剧”。而十分可悲的是,小元的母亲讲起儿子对待她的行为时,虽然是痛哭流涕,但更多的是对儿子的惋惜和无尽的“爱”,并且说:“他怎么这样不争气?但他还是个孩子,还不懂事。虽然他逼得我真想一死了之,可又想到,我死了,谁管他?他爸爸心肠可硬了,孩子一犯错,就恨不得把他打死。”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只要有能力,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只要孩子快乐开心,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愁吃、不愁穿的贵族生活,家长对孩子百般孝顺,但孩子却失去报恩之心,失去了对别人的爱。

甜甜的小伙伴来电话,约甜甜去玩,甜甜拿着话筒征求爸爸的意见。

爸爸说:“你妈妈有病,不能带你出去。今天先不去了。”甜甜说:“你不会带我去吗?”爸爸说:“我带你去玩,把你妈妈一个人留在家里,好吗?”甜甜不说话。爸爸说:“你跟小朋友说,今天不去了。”甜甜说:“我不说,你说吧。”爸爸只好拿过话筒,跟对方解释了一番。甜甜和妈妈都在生气:妈妈气的是甜甜不懂事,甜甜气的是不能去玩。过了一会儿,爸爸严肃地对甜甜说:“甜甜,妈妈是爱你的,对吗?”甜甜点点头,爸爸接着说:“你为什么不能像妈妈爱你一样爱妈妈呢?这样不关心你妈妈是不对的,去向你妈妈认错。”甜甜凑到妈妈床边,说:“妈妈,对不起,我错了。”

甜甜犯的是许多儿童都有的自我中心意识过强的毛病,我们不能说甜甜自私,这么小的孩子还谈不到自私不自私,但是这种自我中心意识过强如果不加以适当的调整和纠正,任其发展下去,在无数次重复之后,是会变成自私的。如果家长对甜甜的这种做法不闻不问,或者迁就孩子,长此以往,她既然可以不孝顺母亲,也就可以不孝顺父亲,更可以不关心其他人。一个冷酷自私的孩子就这样被逐步“培养”出来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当校长的时候,学校的花园里曾经开出了一朵非常大的玫瑰花,惹得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观赏。

一天早上,校长在花园里散步的时候,他看到一个4岁左右的小女孩已经把那朵玫瑰花摘了下来,正拿着它兴奋地往外走。

苏霍姆林斯基走到小女孩跟前蹲下身子,和蔼地问她:“孩子,你为什么要摘这朵花呢?”小女孩悲伤地说:“我奶奶病得非常严重,我每天都会陪她说话。我告诉奶奶,校园里有一朵非常大的玫瑰花,可是奶奶不相信。所以我现在就把花摘下来让奶奶看看,等奶奶看过之后我就把花送回来。”

校长听了小女孩的回答,不禁深受感动。于是,他牵着小女孩的手重新返回校园,并挑了两朵比较大的玫瑰花送给她:“孩子,这两朵花一朵是送给你的,因为你有充满爱的心灵;另一朵花送给你奶奶,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对待病重的奶奶,小女孩为了让奶奶看花而摘下了玫瑰花,小女孩长大后一定会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所以,家长也要培养孩子的爱心,对孩子充满爱的行动要给予支持和鼓励。

爱心是孩子做人的基础,更是孩子快乐和成功的前提。家长要想使孩子有一个精彩的人生,就一定要让孩子学会爱,学会奉献。只有培养、教育出一个心中有爱、懂得爱、会爱的孩子,孩子的生活才会是幸福而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