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家长
32304900000100

第100章 让孩子以自己的速度成长

孩子的成长有自己的规律的,家长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渴望加速度,拔苗助长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利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种地时如果发现自己地里的庄稼不如别人地里的庄稼长得好,应该采取的办法是施肥、浇水、除草、捉虫子,没有人会傻到用拔苗助长的方式来促使它成长。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同农民地里的庄稼一样,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无论是孩子的生理还是心理发展,均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在教育孩子时,应该尊重这一规律。但是,很多家长却做了傻事,他们望子成龙心切,怕孩子输给别人,便开始了拔苗助长。这样做不但达不到家长的预期效果,还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美国儿童赛达斯的父亲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这位教授认为孩子可以按着家长要求的速度成长。

赛达斯一出世,父亲就在他的小床周围挂满了英文字母,并不断在他身边发出字母的读音。随后,这位教授又用各类教科书取代儿童玩具。赛达斯从小就被各种几何图形、地球仪和多种外国语言包围着,整个婴幼儿期成了他苦读的时期。试验的初期结果确实令人吃惊,小赛达斯6个月会认英文字母,两岁能看懂中学课本。4岁时已发表了3篇500字的文章,6岁写成一篇解剖学论文,这些都是正常儿童所达不到的。

于是,在一个时期内,赛达斯成为美国新闻界重点宣传报道的神童,成了美国家喻户晓的名人,人们纷纷议论,赞叹不已。

但是过度的教育使小赛达斯过早成熟,而且过多的压力使得他的神经系统开始失常,他经常在不该笑的时候咯咯傻笑,到l4岁时不得不进入精神病院进行治疗,后来尽管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但他讨厌这种神童的生活,对整个世界产生反感。他极力渴望过普通人的生活。不久,他离家出走,更名换姓成了一名普通店员。

赛达斯按照父亲为他的设计的快速成长方案,由一名神童,变成了一名精神病患者,最后成为一名普通店员。我们应该从这一悲剧中吸取一些经验教训,孩子的成长是有自己的规律的,家长应该让孩子以其自己的速度成长,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这种规律,更不能拔苗助长。

一些家长也知道教育孩子不能拔苗助长,可是一看到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分数高就着急,“不行”也让你“行”,甚至拔苗助长,将孩子逼入学习的苦海之中,结果只能使原本茁壮成长的幼苗一天天枯黄下去。

有一朋友,凡事都追求完美,当初要孩子的时候,就计算着什么时辰最有利于优生,她的目标,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天才,要让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

为了让孩子能够更优秀,她读了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知道早期启蒙教育非常重要,所以,对于孩子的启蒙教育非常用心。孩子还在吃奶的时候,她就给自己的宝宝读唐诗,用英文和孩子说话,让孩子听音乐,反正所有听到过的,能够想到的方法,只要能够提高孩子智力的,她都试过了。

她的努力也的确得到了回报,在幼儿园的一次智力测验时,幼儿园的园长悄悄告诉她,她的儿子智商很高,这给了她更大的鼓励,决心倾尽全力把儿子培养成为最出色的孩子,甚至是天才。

她对于孩子的教育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对于孩子的学习,哪怕是一个发音,也要进行细致的指导。

后来,她的孩子却令她大失所望,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还好,到了小学高年级的时候,已经是最后几名的学生了。现在已经上了初中,各方面丝毫没有起色,根本看不出一点高智商的影子。更要命的是,这个男孩子性格还没有女孩子活泼,特别内向,显得非常窝囊,连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孩子都敢欺负他,但是他又特别不听话,有时候叫他干点什么,他就软磨硬泡,磨磨唧唧,就是不愿意去做。

他的妈妈简直要崩溃了,她实在想不明白,自己的儿子智商那么高,而且自己呕心沥血地教育他,为什么孩子却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还不如那些智商不如他、教育环境不如他的小孩子呢?问题出在哪里呢?真的是上天对她的惩罚吗?

实际上,这位妈妈不会知道,哪里有什么上天的惩罚,问题全在她自己的身上,或者说是她的教育思想出了问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孩子的成长也不例外。对孩子实施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本身违背了孩子身心发育的基本规律。

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样一种现象。长跑比赛中,一开始就冲在最前面的运动员,往往不但得不到冠军,甚至连跑完全程也很难。孩子的成长也是这样的,过早地给孩子灌输一些知识,让小小的孩子看起来很“聪明博学”,结果长大后却碌碌无为,急功近利的行为往往导致片面注重孩子的所谓智力开发,而忽视孩子的全面成长。

很多家长都希望一夜之间就能实现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不妨赠上一句俗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格、品性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各种能力的提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孩子的成长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看到孩子今天的确比昨天有进步,要看到孩子的成长。

家长应该建立起这样的观念:育人的过程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任何急躁情绪和缺乏耐心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弄巧成拙。

家长对待孩子要有一颗平常心,让孩子以他自己的速度成长。不要拿别人的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短处比,而应该关注孩子的每一个点滴的进步和成功,有一天,你就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孩子真的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