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师之初
32266000000045

第45章 讲要求更要讲理由

我们经常给同学们讲,你们应该这样,你们应该那样。这个口气是很普遍的。是我们在向同学们提要求,甚至是规范同学们的一言一行。这些对同学们的日常行为的约束,是有必要的,这是肯定的。不过,就其效果而言,我看是不够成功的。

第一,讲要求,更要讲理由。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说一个学生的日常行为该是那样,或者不该那样,这是需要讲一些依据的。如果我们常常讲要求,而没有理由和依据,这就很难深入人心。

这跟我们的社会生活一样。你说这个要求,那个规则,好,拿依据来。没有依据,你就突然拿出一个规则来,甚至要求所有人必须遵从,那么,你要知道,这个措施的影响。现在的中国人,不是一看见规则,就马上听话的。有的人就是要问为什么。

我们只讲是什么,不讲为什么,这就显得强权,不够民主。我们如果要把我们所认为很合理的一些要求让同学们切实地执行,那么最好说清楚其中的理由。

第二,我们自身有其要求。我们对同学们在进行规范管理,可是同学们的眼睛不只是看着同学们,而更多的是观察我们。我们做教员的,在提要求的时候,看看自己在相应的方面,是不是有一些责任?

如果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没有规范,或者说什么规矩都没有,那就十分麻烦。而且,我往往以为,在大人带小孩的模式上,大人的示范作用是很关键的。因为,小孩子的思维是很感性的,不一定那么理性。如果是针对社会成年人,那理性多一些,问题好说一些。

第三,我们不只是讲,更需要看看讲之后的实际效果。比如,我们常常有老师说要完成作业。可是,我们的一些老师,不一定在学生完成作业以后予以检查,所以究竟什么效果,就是很不清楚。

再如,我们对同学们的日常行为做了要求,那我们就需要进一步观察同学们的日常行为究竟有没有什么进步。如果没有进步,或者存在着不进步的现象,我们还需要重新讲我们的要求。

也就是说,不用想着讲一次就能够保用一百年。对小孩子的工作,你讲一次不成,好,你需要有耐心地讲第二次第三次,或者第N次。这没什么的。如果以为自己讲一次,就什么都好了,这是很不对的。

说这些,也主要是针对做学生思想工作的一些观念上的问题。我们对这方面的工作,都需要引起注意,不要以为一般教员就没有什么责任。我们有的教员以为,学生思想工作是班主任的事,与自己无关,自己完全教读课本,不管学生思想成长的路子,这是很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