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王朝间的对话:朝鲜领选使天津来往日记导读
32133200000040

第40章 《阴晴史》导读上卷(37)

《东局总办详报朝鲜学徒勤慢草》为详报事:窃照朝鲜国差派赴京学习制造练军,军领选使金等六十九员名,自上年十一月廿八日起,陆续到津。分驻两局。旋奉宪台札,饬查照议定规约,认真学习。申各局委员,督饬工匠,尽心教导。以期技艺有成,俾得回国,转相传换。仍由金等,约束各匠徒,务须恪遵局规,讲求制造。不得出外滋事,及稍有懒惰荒误等因。并抄发请单一纸到局。奉此查徒单。内开领选使一员,从事官一员,官弁、译官、医员各一员,伴倘二名,学徒三十八名,通事三名,随从十九名。另堂上、堂下官二员。共成六十九员名之数。除堂上官卞元奎(当为“圭“字。笔者)己(当为“已“字。笔者)回国、堂下官李根培来到局外,其从事官尹泰骏,伴倘尹泰 ,学徒尚沄、赵台源、安昱相、安浚、李章焕、李南秀、郑在圭、金元永、韩得浚、金泰贤、金圣元、崔同顺、朴奎性、皮三成,通事崔志华,随从长孙、善基、公禄、贞哲,又己(当为“已“字。笔者)故匠人洪万吉共三十二员名,分隶局南局,应由王道得均分别去留,开报所有。先后到东局之人,有随卞元圭回国者,学徒朴台荣、李昌烈二名;有随李应浚回国者,学徒高永镒、崔圭汉、金光炼、李苾善,工匠张荣焕,随从千万、寿凤、同伊八名;有陆续告暇回国者,学徒秦尚彦、李瓒、金声、金成孙,通事李文熙,随从仁石、石伊、汉杰八名。计开除十八名。

实由东局者,选使金,官弁白乐伦,译官崔性学,医官柳钟翕、伴倘朴泳钰及学徒十二人,通事一人,随从九名。统计二十七员名。职道等先经建造房屋二十余间,足敷栖止。并制备炕、厨、卓(通“桌“字。笔者)、椅各什物,俾资应用,以示怀柔至意。甚属相安。该学徒十二人,分习洋书、机器、铜冒、镪水、火药、木样、电机、化学各艺。随其资学浅深,量材教授。另行开列清单,呈备查验。惟该学徒等,儒雅之气似优,疆毅之资甚少。现在留者,每图速效,未有恒心。职道严督委员、工匠,时加申饬、开导。其扑(通“朴“字。笔者)拙者,尚可激励有为;其文弱者,仍恐难期持久。复面结(当为“诘“字。笔者)该选使,何以任其回国至十余人之多?据称,不堪久客远乡,所以轻于去就。职道等,戒以嗣后亟宜振作,勿事怠荒。如再有告暇(通“假“字。笔者)回国之人,务须先行报明本局,申请中堂,察核存案。以昭慎重。是否有当,理合详明宪台,凿核批示。祗道为此,备申具详。伏乞施行。须至详者。“(〔韩〕金允植《阴晴史》上卷,第128~129页)

原书上有注曰:“东局总办之留学生勤慢草“(韩文),“学徒等之风气“。

原书“旋奉宪台札饬、查照议定规约、认真学习“断句有误。

原书“并抄发清单一纸、到局奉此查徒单内开、领选使一员“断句有误。

原书“现在留者、每图速效、未有恒心职道、严督委员·工匠、时加申饬“断句有误。

原书“开导其拙朴者、尚可激励有为、其文弱者、仍恐难期、持久复面、结该选使何以任其回国“断句有误。“难期持久“本来不能分开,原书编辑者把它拆开了。“面诘“是当面责问的意思,可惜原书编辑者没有看明白金允植的原意。

李鸿章对朝鲜留学生成批回国十分不满。他对于朝鲜的时局有自己的理解。李鸿章的指示很清楚,“查照议定规约,认真学习。申各局委员,督饬工匠,尽心教导。以期技艺有成。俾得回国,转相传换。“李鸿章毕竟在曾国藩的基础上搞了十几年洋务教育。他知道学习西方很困难。他也知道朝鲜的处境。但是,他不希望从自己的学堂里出来那些半吊子留学生。李鸿章指责朝鲜学生没有毅力,也没有恒心。

而在金允植一方面,他恨不得马上就把这些学生送回去。金允植知道,朝鲜王朝不是不需要长期的学习,而是负担不起学习的费用。因此,他现在需要的是立竿见影。朝鲜国内需要的,也是马上可以用的科技,而不是系统的科技知识体系。

这显然是没有直接交锋的两国间的对话。李鸿章的指示必须贯彻,所以,王得均的报告之后,许其光也写了报告。不仅如此,这些官员还联合起来,给金允植发了一纸照会。

从朝鲜方面看,金允植也只能作一下官样文章。他不需分辩,也无法申辩。

“照会总理天津机器局二品顶戴、直隶尽先补用道许、布政使衔直隶(原注:天津、河间。)兵备道吴、二品衔直隶补用道吴为照会事:案照本局详明朝鲜到局习艺分派人数、缘由,奉钦差大臣、阁爵督部堂批:“据详,朝鲜学徒除随卞元圭等回国外,现实留局学徒十二人。经该道等随资深浅,派令分习洋书、机器、铜冒、镪水、火药、木样、电机、化学各艺。该学徒每图速效,未有恒心。恐难深造。该道等务须时加训诫,设法诱掖,并严督员匠,尽心教导。使其专意研究。庶几艺成回国,互相传授。俾资实用。不至虚此一行。嗣后如有告暇回国之人,应令先行报明该局,呈请察核存案。勿任随意去留。仰即行知,该领选使等,一体遵照。折存此徼“等因,奉此合行照会。为此照会贵领选使等,即便遵照。

须至照会者。

光绪八年三月二十五日

右照会朝鲜领选使金“(〔韩〕金允植《阴晴史》上卷,第130~131页)

原书上有注曰:“机器局照会“。

“告暇“是朝鲜文人的习惯用法。意为“请假“。

许其光等给金允植的照会,其实是在传达李鸿章的训示。而值得注意的是,这几位的官衔都是二品。可见,当时的清政府在其传统的封建制度之外,还是给了李鸿章最大的自由的。机器局的负责人能有如此的待遇,也可见李鸿章对于诸人的信任与期望。

李鸿章对朝鲜留学生的指责是“该学徒每图速效,未有恒心。恐难深造“。他指示许其光说,“该道等务须时加训诫,设法诱掖,并严督员匠,尽心教导。使其专意研究“。

而金允植则一心要尽快回国,然后,在朝鲜国内建立一个缩微了的机器局,让中国派人到朝鲜去任教。

禀复(原注:天津机器局总理许其光。壬午三月二十五日。)

为禀覆事:窃照贵国详明敝邦学徒习艺一折,己(当为“已“字。笔者)奉钦差大臣阁爵督部堂回批:“该学徒每图速效,未有恒心。务须训诫、诱掖,俾资实用。及嗣后如有四(回。原注)国之人,应令报明该局“等因。奉读以还,不胜愧悚。现敝邦学徒去留相半,去者虽属有故,留者尚可勉励。谨将详批,面面饬谕。勿敢如前台(怠。原注)荒,遽生躁郁。虚心向学,期有实效。再有回国之人,应先报明贵局,以便存案。将此合行禀覆。为此禀复,乞伏照验施行。

须至禀覆者。右禀总理机器局。“(〔韩〕金允植《阴晴史》上卷,第130~131页)

原书上有注曰:“领选使之后函“(韩文)。

面对李鸿章的指责与许其光的照会,金允植只有谢罪的份了。

此次金允植的领选使之行,带领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是最主要的使命。但是,在学习方面,朝鲜留学生并没有取得多大成就。他所带领的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也只是开了一个头,而没有真正学进去。金允植是在原来派遣的使者病故的情况下临时被委派来中国的。其留学生的选择也很匆忙。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就中国与朝鲜当时的关系来看,金允植忽略了他可以选择的第三条道路。在来中国的途中,他就应当知道,这些人里面会有中途退出的。但是,难道就没有几个可以坚持下来的人吗?即使只有几个人,也可以为其国家而坚持学习。看来,金允植对李鸿章的“时加训诫,设法诱掖“还没有真正领会。

一个独当一面的使者,一个负责一方的干部,在其负责的领域里往往会有许多选择。我们评价这一个人是否胜任,就要看他在多大程度上开掘了这些选择,并且充分地利用了它们。

二十七日,雷而雨。虽不大作,尚可沾麦根也。

二十八日,晴。戍(当为“戌“字。笔者)时量,全德洪自南局来传,问议官之行来到南局。即夜雇车往会。亥刻,抵南局。鱼一斋(允中。原注)校理、李浣西(原注:祖渊。)主事相见欣握。祗受下封书一度,即二月十七日所下也。亦见家中书。盖二人于二月十七日发行,抵营口、烟台。至处候船淹留,今始得抵也。初以考选为使衔,改以问议、修好、定税等事也。此外,另有与中国开海禁、通商、派使驻京之事。此则一斋于上年秋来津时,己(当为“已“字。笔者)言于李中堂者也。中堂大以其言为是。日俟回音,今奉咨文而来。略叙阻话,不觉夜尽。寅正欲就睡,窗己(当为“已“字。笔者)大明矣。“(〔韩〕金允植《阴晴史》上卷,第131页)

原书上有注曰:“问议官一行到着“。

“戌时“是晚上七点到九点之间。所以金允植说,自己马上连夜雇车去南局。

鱼允中与李祖渊是阴历的二月十七日出发的,现在已经是阴历的三月二十八日,二人方才到达。他们在路途上用了一个月零十一天的时间。

二十九日,晴。十占(当为“点“字。笔者)钟,与一斋、浣西共至海关署晤谈。转交咨文,且示草本。今日,户部尚书王文韶奉皇旨,为慰留傅相,令回籍百日后视事。周玉山为迎钦差,匆匆出去。余等约以申刻再来。转访唐景星于招商局。唐即一斋之昨年居停主人。甚相忻叙。具午饭待之。申刻,复往海关署。略谈而起。还宿南局。一斋草送便宜数条于海关署。托转呈傅相:一、既开海禁,如各国例通商,则北道会宁开市革罢,以杜俄人陆路通商之渐。且除供馈商民之敝。一、既行驻使,则从此年贡、贺谢、陈秦(原注:奏。)等使,不必另派。中国如有敕命,亦可顺付。以省两国来往之弊。昨年一斋见傅相,己(当为“已“字。笔者)陈其概者也。

二十九(当为“三十“。笔者)日,晴。诸人共至海光寺。梧明和尚出迎。观诸寮。中堂有乾隆御笔并御诗。诗意典雅,笔画遒劲。诗曰:

大士坐堂堂,莲宫向海光。

可知效陆晏,总为利耕桑。

肫意礼相好,洪禧祝寿康。

前年与今岁,一瞬祗如常。

庚寅春御笔

庭中又碑镌御笔《阅武诗》二首。李中堂重修海光寺碑在东庑下。

未刻还东局。

阴晴史·上

(〔韩〕金允植《阴晴史》上卷,第131~132页)

原书上有注曰:“乾隆笔迹与诗歌“(韩文)。

鱼允中带来的朝鲜高宗之“便宜“,大致的要求分别为“开海禁“与“行驻使“之后的两国关系之安排。朝鲜方面说,既然开了海禁,进行国与国之间的通商了,那么,原有的通商途径就要停止。既然清廷接受了朝鲜国的驻京使节,那么,原有的朝贡使节就应当罢除了。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与朝鲜两国之间长期的藩属朝贡关系马上就要结束了。朝鲜不再是中国的属国了。

对于金允植来说,这些就意味着,以后到中国来不再是那么方便了。也许,此次的中国之行是他一生中唯一的机会。

金允植一行已多次到过海光寺。此处,他记载说,“中堂有乾隆御笔及御诗“。这里的“中堂“不是指李鸿章,而是大厅的意思。乾隆诗歌里的“肫意“就是真挚的情意,是很古奥的说法。

金允植《阴晴史》之上卷至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