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企业家:创造卓越世界
32007300000054

第54章 案例郭广昌的创业五人组

郭广昌是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复星集团创建于1992年,是中国最大的综合类民营企业,是中国市场经济改革中涌现出的企业代表之一。目前,复星的业务主要涉足医药健康、房地产、钢铁、矿业,同时亦通过投资,分享零售、服务等高度受益于中国内需发展的行业的快速成长。2008年复星国际实现营业收入402.50亿元、净利润13.28亿元;复星投资企业合计上缴税收51.77亿元。目前,复星已稳居中国企业前100强,并连续多年名列中国民营企业纳税总额前茅。2010年,复星位列福布斯全球2000强第1264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利润第2位、资产第4位、纳税第4位、营收第14位。

1989年郭广昌毕业后留在复旦大学校团委工作,然而他渴望更广阔的天空,于是准备出国,先后通过了TOFEL和GRE考试,而且还向亲戚借好了出国所需的资金。1992年上海变成投资和创业的热土,他看到了机遇放弃了出国的机会。郭广昌下海创业,与梁信军、汪群斌、范伟和谈剑组成了后来的复星集团创业五人组,他们用从老师、亲戚、朋友们那里借来的钱,办起了广信科技咨询公司,郭广昌骑着自行车不断地去找项目,太阳神、乐凯胶卷、天使冰王等诸多品牌成为公司的客户,公司成立10个月后他们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万元。这时郭广昌突然发现了一个机会,郊区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房子卖得不是很好,于是决定做房产销售。当时上海卖房子的通常做法就是在工地附近挂块售楼广告,而且喜欢将房一栋栋地卖给企业客户,郭广昌卖房子的不同之处是打广告,在报纸上登,夹报广告也做,还有邮递广告,房子也不是一栋栋地卖给企业客户,而是一间间、一套套地卖给个人消费者,现在看来很平常的办法,在当初却很新鲜。为把当时一些“海归”的家庭情况打听清楚,他们还跑到出入境管理部门去查,把广告送上门,结果房子的销售量一下就上去了,复星赚来了第一个1000万元。在这一过程中,郭广昌慢慢找到了市场的感觉。1993年上半年,他们决定放弃自搞产品,回到母校,找到生命科学院一种新型基因诊断产品——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开始了介入生物医药产业的第一步。在合作方式上,复星提供基因诊断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医院提供场地,利润两家分成。从PCR上,复星赚到了第一个1亿元,那是在1995年。

1998年复星实业(复星医药前身)在上海上市,成功融得资金3.5亿元,复星走上了进军资本市场的道路。2007年7月16日复星集团母公司复星国际(00656.HK)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整体上市,融资128亿港元,成为当年香港联交所第三大IPO,同时也是香港史上第六大IPO,复星集团也成为市值800多亿元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至此郭广昌的复星系已经形成了涉及生物制药、钢铁、房地产、信息产业、商贸流通、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庞大产业规模,直接、间接控股和参股的公司逾100家,旗下的上市公司包括A股的南钢股份、复星医药、豫园商城等,在港上市的H股则有上海复地和招金矿业等公司。现在郭、梁是复星集团的正副董事长,汪、范、谈三人则分别是复星医药、地产、信息技术方面的掌门人,这五个人的“不离不弃”,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史上一个奇迹。

郭广昌认为复星过去最大的成功就是抓住了机遇。在郭广昌看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四次机遇,最早的开放搞活,出现了很多个体户;然后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知识分子可以下海办公司;第三次就是资本市场的发展,让一些业绩不错的公司特别是民营企业有了机会;第四次是1998年国有企业退出非竞争性行业的机会。后面这三个机遇,复星全部都抓住了,也就造就了今日的复星。复星坚持扎根中国,投资于中国成长的根本动力,探索实践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努力成为具备全球能力的中国专家,积极把握中国经济向内需转型所带来的消费升级、工业化升级及城市化等时代机遇,践行价值投资,持续为社会和股东创造价值。复星凭借持续发现和把握中国投资机会的能力,持续优化管理提升企业价值的能力和持续建设多渠道融资体系对接优质资本的能力,形成了以认同复星文化的企业家团队,并以上述三大核心能力为基础创造价值链的正向循环,促使集团旗下各项产业业绩稳定增长,在各行业内细分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复兴集团亦积极投身中国商业生态和自然生态的改善,支持中国经济和中国文化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