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什刹海九记
31996100000001

第1章 代序 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与精神文明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城市发展具有3000多年建城史,自金、元、明、清建都,迄今已有800多年,留下了许多地上、地下文物古迹,可以说北京是一座内容丰富的巨大“博物馆”。北京的文化遗产可分为五个层次,即:文化古迹、革命文物、历史名胜、历史文化街区和文化环境。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文化古迹,不仅是对北京负责,而且是对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应负的历史责任。

北京提出了要建成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经济要发展、人民生活要改善、城市要建设。旧城改造会不可避免由外围向中心地区推进,将会不断面临拆除、拆迁与保护的问题和矛盾。如何保护古都风貌,是从专家到百姓群众都关心的问题。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同时也面临着机遇,即通过论证、规划、多方筹措资金等,对文物古建进行妥善保护并加以合理的利用,从而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经济效益、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应该注意的是有时不仅仅要保护一个院落、一组古建,还要包括它所处的周边的环境,如街巷、水系等。相信与会的各位专家会提出许多有益具体设想。

什刹海地区是北京城里一处人文胜迹与自然景观都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风景地区。元初新建大都,在紧傍什刹海的东岸确立了纵贯全城南北的中轴线。由此形成布局严谨,具有高度建筑艺术水平的北京旧城。什刹海地区历经数百年的沧桑,成为集文化和景观于一体的历史风景区,也可以说是一座民俗博物馆。搞好什刹海地区的保护与整治,对于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将是一个有益的启迪,可以促进千年古都、百年街区的保护性建设和开发。

总之,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建设一流历史文化名城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存越多,城市景观就越丰富,独具特色的古都风貌就越强烈。这些历史文化保护区在首都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地向市民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人们对故都、故乡、故土的热爱之心,给人以知识和美的享受,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素养。同时这些历史文化保护区也必然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地区,有利于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发展旅游事业。

这次召开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与精神文明建设研讨会是很有意义的。通过讨论保护历史名城与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提高大家对保护历史文物重要价值的认识,增强保护文物的历史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积极探索对城市的历史文化的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进一步广泛宣传普及文物知识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意识,唤起群众爱祖国、爱首都、爱家乡的意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为首都两个文明建设做贡献。

——199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