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新健康生活(上)
31987800000132

第132章 咳嗽不都是肺的错

咳嗽是人体一种重要的自我防御和生理反射机制。当患者咳嗽时间长于三周,经胸部影像学(胸片或CT)检查表现正常,并且不吸烟(或停止吸烟4周),咯痰较少,血象无明显异常等感染迹象,也没有因高血压而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就可以被诊断为慢性咳嗽。在临床实践中,这类慢性咳嗽正逐渐增多,尤其在感冒、发热之后,出现反复咳嗽,经久不愈,许多患者在服用多种抗生素后仍然无效。

现代医学临床研究认为,慢性咳嗽的发病机制大体有以下几类:

鼻后滴漏综合征:占慢性咳嗽发病率的29%,其主要是由于副鼻窦及鼻咽部慢性炎症反应的炎症分泌物刺激喉咙及气管而引起咳嗽。用麻黄素滴鼻液局部治疗后,咳嗽明显好转。

咳嗽变异型哮喘:占慢性咳嗽发病率的24%,主要由于患者存在气道或全身的过敏体质。当过敏源刺激气道时,引起局部的过敏反应,使气管支气管痉挛及反射性咳嗽,这部分患者如不积极治疗,极易发展为哮喘。

胃食管反流:占慢性咳嗽发病率的21%,这是由于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引起反射性咳嗽。用积极抗反流治疗有效。

嗜酸粒细胞支气管炎:占慢性咳嗽发病率的5%,其发病的具体原因不明,但气道及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人,能引起气道的慢性炎症反应。

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心、肝、脾、肾的异常均可使肺脏的功能异常而发生咳嗽,而长期咳嗽不愈亦可导致其他脏腑的功能障碍,表现为周身其他不适症状。

治疗多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诊治方法,通过对全身各脏腑功能的综合调治,达到止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