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会社交好办事
31880600000013

第13章 异性相互选择的不可言传之处

4.2.1 两性选择的心理差异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男女相恋相爱,犹如星移斗转、寒来暑往一般,天经地义,顺情合理。从恋爱的过程中看,男女恋爱心理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对谈恋爱的态度。男女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女性认为“亲密”是爱情最重要的因素。女性在恋爱中渴望得到的,是和男性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即她们追求在感情方面的高度接近。因此,女性只要爱上一个男性,用情就很热烈。而男性却把“吸引”视为爱情中最重要的部分。男性在爱情生活中,往往把自己的才学、能力与异性的美貌、柔情的相互吸引作为支柱,他们希望女方对自己一往情深,但却觉得自己付出柔情蜜意是一种柔弱的表现,有失男子的气度,所以即使热情如火,也不愿意作出过于坦露的表示。

2.择偶标准的差异。概括地说,当代青年择偶,女性更注重男子的才华、职业、经济等条件;男性则更注重女子的体貌、性情、趣味等条件。总的来说仍是“郎才女貌”。另外,女性的择偶心理比较实际,具体条件比较多;而男性的择偶心理则比较浪漫,幻想成分多一些。

3.追求爱情的形式的差异。选择恋人,追求爱情,男性往往更强烈和主动,由于他们择偶更注重异性的外表,所以一个美丽的面孔,一个动人的微笑,都可以让他们动情,并很快坠入情网。事实也是如此,一见钟情、“马路恋爱”,男性占大多数,在对女性的追求中,男性不喜欢谈来谈去的马拉松式的恋爱,他们在初期就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成功欲望和占有欲望。女性与男性不同,她们寻觅恋人,往往希望找到一个可以信赖、依靠的终身伴侣,因此更注意恋人的内在品质和本领。虽然女性的家庭责任感、对爱的热情和专注强于男性,但那是在她们认为对方确可信赖以后,而在恋爱初期的选择和犹豫阶段,却非常谨慎小心,不会一下坠入情网。

4.情感表现的差异。男女在恋爱中的情感表现大不相同,即使是热恋阶段彼此感情都达到强烈程度的时候仍然不尽一致。从气质上说,男性一般反应迅速强烈,意志坚强,勇敢大胆,感情洋溢,但易起伏。这种气质反映到恋爱过程中,使他们往往对爱的感受喜形于色、溢于言表,把自己的想法、态度,充分、直率地坦露出来,行为较少顾忌,不多深思后果,易冲动,感情强烈和受到刺激时不善控制自己,如急于用亲吻、拥抱等亲昵形式表达爱。女性的气质多为多血质,她们一般沉稳持久,灵活好动,情绪多变,感情充沛而脆弱。体现在恋爱过程中,使她们往往感情羞涩而少外露,善于掩饰自己,表达爱慕常感到羞口难开,喜欢用婉转、含蓄、暗示的方法而不喜欢过早用动作、行为的亲昵来表达。

5.对爱情感受的差异。感受爱之情,男子往往粗心,不能仔细观察、体察女方的心理,他顾及大的方面,而不注意小的细节,并视之为“儿女情长”,经常是自己非常喜欢对方,特别高兴,而当发现对方情绪变化时,却感到奇怪,不知所措。女性情感往往细腻,善于体察对方的心理,她们追求爱情的亲密,要求男子的言谈举止都要称心,而常常是马马虎虎、粗心大意的男子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件事,也会引起她们的不快和伤感。

6.对爱情的波折承受力的差异。爱情有波折,包括恋爱过程中的摩擦和失恋两种基本情况。对待恋爱过程中的摩擦,男性较随和,他们面对矛盾和争吵往往比较坦然,容易作出主动让步,他们不愿矛盾扩大,张扬起来。女性则往往为一点小小不快就大动感情、激动、不安,甚至哭泣。因为她们最希望得到男子的体贴、关心,而一发生摩擦,不论何因何故,总使她们产生一种希望破灭的危机感。失恋,虽然对于男女双方多是痛苦的事情,但男子对这种痛苦的承受力却低于女子,表现得消沉、哀伤,以至绝望。这一是因为男子恋爱中的感情浪漫色彩较重,对失恋缺少理智的分析和思虑;二是因为男子的忍受力较差,在失恋这种重大挫折面前易于消沉、哀伤。当然女性失恋后也极痛苦、伤感,但她们忍受力比较强,表达方式又比较内向,因而不容易用激烈的方式来表达。

4.2.2 初恋情节

初恋,犹如陈年的老酒,事过境迁之后总让人久久回味。那么,初恋帷幕的后面,究竟藏着什么微妙的心理特征和感情品质呢?

1.迷醉感。这是由对方的气质、长相、身材、姿态、语言等素质组成的魅力所激发的一种综合性的情感效应,心灵的战栗、惶恐、幻觉、羞涩、急盼等各种情绪重叠在一起,占据了初恋者的身心,使他们陷入—种强烈而又无理智的恍惚之中,被爱者的形象时常在脑际萦绕,并想象着他和她的一切,表现出不可抑制的亲近冲动。由于这种情绪的干扰,恋人之间有时甚至难于真正看清对方的面容,真实感受到对方的个体特征。

2.羞涩感。这是由第一次性感的冲动来临所产生的一种不安和遮掩心理。由于少男少女本来就对性的发育、青春期的来临颇感困惑、羞涩。因而,当他们对异性产生了第一次性激情之后,便觉得更不可思议了,但本能的冲动又使他们无法压抑,所以,热情和羞涩、需求和慌乱勃然并发,恰如面对一株带刺的玫瑰,极欲摘取又怕刺手,自然地,这种不安和羞涩常常化作水样的春愁,神奇地涌进初恋者的心田。

3.疑惑感。这是由初恋者对恋人感情关注的迷醉、专一、不安和羞涩等情绪所产生的一种活跃的过敏性思虑。在爱情的萌芽时期,恋人的每一个眼神,手的每次接触,以及每一句急促的答话,都可能催发爱情的想象,引起无休止的猜疑。过分的敏感使情侣们的疑心特别重,一方稍有不慎或可疑性的举动,便会引起另一方的忐忑不安。恋人常常用侦探似的双眼审视对方的目光,找出目光背后的含义,然后搜肠刮肚地揣度自己的过失。其实,初恋的疑惑尽管有真正来自对方的“疑惑感”,但更多的是“内疑感”,即自寻烦恼。比如,矜持或许只不过是掩饰害羞的一种正常表现。

4.孤独感。这是因初恋感情来临而产生对原有人际交往的一种不满足情绪。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人的感情既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而又不能时时与心上人进行亲密对话,因而原有人际关系交往便难以填充少男少女们的感情需求,孤独感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由于初恋 者对爱情具有迷醉的专一性、专心致志地思念一个人,因而,他们往往不愿再与其他人,甚至包括亲人在一起玩耍,父母兄妹亲密无间的感情交往从此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5.美化感。这是一种对恋人的气质、风度、外貌、才能等品质进行感情升华的审美效应。产生这种效应溯源于心理试验中的“光环作用”,即由于某个人被标明是好的,他就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初恋的美化效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恋人会不同程度地将对方理想化和偶像化;其二,恋人常常依照对方的价值尺度来改造自己,提高自己,塑造自己。初恋的情感中贯穿着美的意念,恋人常常用千种至善、万般至美来装饰被自己赢得了芳心的姑娘,似乎情人身上的一切都是无可挑剔的,而且不断地在扩大和强化这类印象。

6.单纯性。由于初恋者大都是青年男女,或者是第一次向异性敞开爱的大门,因而,初恋的感情倾向是单一、纯真的。在青年期,随着脑下垂体和生殖腺(性腺)等内分泌腺开始成熟,出现了第二性征——男女青年生理上的“第二次诞生”;随之而来的是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明朗化,即第三性征。在这种性发育成熟的基础上,青年对异性的兴趣、关心逐渐浓厚,产生了接近、了解异性的需求。这样,初恋具有较明显的生理性和友谊性,许多初恋事例也表明了初恋是以生理冲动为基础、以友谊效应为目的的感情指向,所以,初恋的早期阶段的感情内容往往摒弃了情感之外的客观机制的考虑,恋人常常表现为迫切希求与自己钟情的对象接触、交谈,有时只要与他(她)呆在一起就心满意足了,并无进一步的要求和欲望。单纯性的积极方面在于感情的纯洁、高尚,初恋者的心灵是透明而又富于牺牲精神的。

7.强烈性。青年期被称为“狂风怒涛”的情绪时代,青年的感情具有强烈、动摇、不调和等特点。强烈性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不可忽视,其—,初恋者的情感运动常常和完全被某种激情所支配,排除了其他正常的情感和思维。这样,一旦爱的温度冷却,一夜之间,恋人会猛然发现对方身上有许多不可容忍的弱点,发觉“搭错车”。其二,强烈性的消极面还体现在一旦爱情出现挫折,便难以控制感情度,而导致某些异常行为。失恋以后自杀或者他杀的事例发生在初恋中的比率是较高的。

8.持久性。因为初恋是人生的第一次感情经历,单纯、专一,并对心灵具有较为强烈的震撼,因而,初恋对人的情感影响往往是旷日持久的。这种持久作用不仅表明初恋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人格及其成长道路,还突出表现在人们长存着的初恋的感情记忆,无形当中会以它为模本与后来的新生活对照,并且,每每回忆起来,总会记起它的好来。

4.2.3 两性的内心世界

作为一个姑娘,你确信一定了解男朋友的内心世界吗?作为妻子,你清楚地知道朝夕相处的丈夫在想些什么吗?在美国,曾有人向十一万个男性作过调查,作为参考,下面列举了该调查的部分结果。

1.怎样看待自己?被调查者们以自己能作为男性生于这个世界而感到自豪,但同时又感到负有一种责任感。他们认为一个男性必须是强有力、自信、独立的,感情上要能自我控制,当受到伤害或感到痛苦时要能够自持,甚至为此付出代价也在所不惜。正是因为男性的这些特点而加强了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他们珍视这种地位。但不少人同时又觉得要做到强有力、自信和富于进取是一种负担,感到作为一个进取者并不容易。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内心常常处于一种既想有所作为,又担心能力不足的矛盾之中。

2.怎样看待女性?一些正处于爱情阶段的被调查者这样写道,“我既恨她,又爱她”。他们对女方虽然是常常“深感失望、沮丧,甚至愤怒,”但同时珍惜这一关系,认为这种亲密的关系远远胜过一切友谊。总的来说,他们喜欢女人具有这样的品性:有传统的思想和女人应有的热情、善良、和蔼、文雅、温柔,尤其是能体谅别人的性格。男性对女性抱怨最多的是:无条理、感情用事、卖弄风情、公主般高傲、歇斯底里、恶毒。一些人则是厌恶那些泼辣、好斗、举止招摇的女人。大多数的男性抱怨妇女过于依赖,希望她们能有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能力。很多被调查者并不羡慕他们的母亲,虽然他们都很爱她们,但他们认为母亲处在一种“次一等的地位”。

3.怎样看待爱情和婚姻?一些看破红尘的人认为爱情不过是和别人发生性关系。但大多数人认为爱与被爱是极为重要的,而反对不严肃的性关系。也有的人认为爱情是一条锁链,它束缚了自己,常使自己感情脆弱,失去理智和力量。在对待婚姻问题上,无论男女老少,贫或富,都一致认为这是人生的一条必由之路。他们都希望能结婚或保持他们的婚姻,甚至大多数离了婚的都希望能再结婚。大多数结了婚的男性都满意自己的夫妻生活,他们热爱的是婚姻给他们带来的那种家庭的温暖、安全、稳定和同舟共济的生活。很多人认为妻子是自己最好的朋友,觉得只有回到家,我才能成为“我”。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高于性关系,它包含着生活的更多方面,随着共同生活的趣味不断增长,性对他们的刺激反而会下降,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妻子的感情。

女性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作一下介绍:

1.怎样看待自己?外貌是女性自我意识的敏感点。女青年很注意她们的外貌及身材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女性化”的标准模式,但她们的美的标准和一般“还过得去”的外貌标准常常是定得超越实际。不少女青年对自己的肥胖、高矮、面疮、粉刺等生理现状常会感到苦恼,为了消除这些缺陷,甚至不惜采取荒谬和有害的处理办法。从关心自己的外表到关心自己的内在,是女青年最有价值的心理成长。通过比较高中、大学女青年与同龄男青年的日记可以证实:女青年倾向于认为自己是比较内向和敏感,担心别人对自己有看法,遇到批评和讥笑会使她们难受和伤心。一位心理学家以“我”为题,让194名女青年写作文,经分析发现她们记述自己的缺点比优点多,对自己满意与不满意的比例为1:3。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与其说是女青年的自身错误评价,不如说是社会传统观念和女子在家庭中地位的影响,社会是以男性为中心的观念仍未打破,学校中也流传着“男同学的成绩就是比女同学的优秀,考上大学的男同学多”的舆论。走上社会有独立经济能力的年轻姑娘,正处于含苞待放的大好年华,这确实是一度给了她们通向幸福的机会。她们有美丽的容貌,被众多的男子追求,有的在文艺、体育等领域一举成名,走上了人生事业的颠峰。这个阶段的姑娘的内心是充满幻想、自信,有时甚至是高傲的。婚后的女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女性的魅力慢慢地消失,繁重的持家育儿的家庭生活,压抑了她们的上进心,她们需要得到安慰和依靠,往往把女子的成年与呆板迟钝、老成世故混为一谈,会用“妇女的事业年华是短暂的,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孩子”来解释自己的不愿进取。

2.怎样看待男性?心理学家饶有兴致地对数千名恋爱中和刚结婚不久的女性作过调查,对“你最喜欢怎样的男子?”的答案如下:“他必须智慧过人。”许多女性认为这是值得喜欢的男性的第一个标准。绝少女子会爱上一个比自己智慧不如的男人,即大部分女子认定资质愚鲁的男性欠缺吸引力,即使那男子拥有财富及社会地位。“他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这句话不指男性一定要受过高深教育,都一定是大学毕业生,而是要求男性对文学艺术、哲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应有一定的了解。“他必须有进取心”。大部分女性认为:男子必须在人生征途上永不停步,比别人踏前一步,不背着手跟在后头。一般女子看不起的男人大抵是:说话笨拙、粗暴蛮横、嗜好下流、缺乏道德观念。已婚的女子对丈夫最讨厌的是什么?排行第一的要算坏脾气。比如:“万一碰上有什么不称心的事,在家里象恶霸一样,拍桌子打板凳……他在外面受了什么闲气,总要拿回家里发。”其次是对女性不讲平等,对妻子掉以轻心。“他从未问过我喜欢哪一种事,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他要怎样就怎样。”“他把我当作家中的一件家具,我讲的话不知他听进一半没有。”丈夫只懂得浪费金钱,自己享受,这大为妻子不满。妻子有机会向女友“吐苦水”时必说,“他用在抽烟、饮茶、交际上的钱再多也不可惜,可是我多买一件衣服他就说太浪费了。”

3.怎样看待爱情和婚姻?恋爱和婚姻,对于女性是十分重要的。不少少女随着时间的推移,但还找不到恋爱的对象,无法解决自己婚姻问题时,内心的焦急是难以言状的。少女一方面关心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另一方面对恋人有明显的闭锁性:对心爱的人装做若无其事,有的甚至采取尽量回避或讨厌的态度;对自己的恋爱秘密,更不愿向人表白,甚至对最知己的朋友,也不肯透露半点。处于选择对象阶段的女子都希望所爱的人在经济上为自己提供安全的保证。这种“安全感”曾使一些女子肯下嫁她不爱的人,因为她要取得生活的保障,这种消极的心理曾制造了不少婚姻的悲剧。已婚的女子把夫妻和睦、家庭幸福看作人生的最大期望,在家中充分施展和发挥持家理财的天性:养育子女、照顾丈夫和老人,这如小鸟造巢的本能一样。一位心理学家指出:“女性的第一特征是喜欢照料。”许多女子虽然在恋爱中依赖爱人,向爱人撒娇,但一旦结了婚,就喜欢将丈夫和孩子一起庇护在自己的翅膀下,她们对骨肉之情能够表现出无私的牺牲精神。虽然有的妻子对丈夫有不满的地方,但她们对丈夫还是忠心的。即使有人对丈夫不满而提出离异的,她们往往也能忍耐地观察下去,时时存心“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渴望峰回路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