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
31629000000042

第42章 教出好学生的秘诀(4)

郭茂清现年60岁,1972年刚走上教师岗位时,他所在的农村学校没有一件教学仪器。为了搞好实验教学,他便和学生们开动脑筋,把身边的废物利用起来制作教学用具。他们用输液瓶和罐头瓶做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用饮料瓶做空气流动成风的实验,用废铁皮和绝缘线制成飞速转动的电动机……当电化教学刚刚在榆社开始,学校里还没有投影仪器时,郭茂清已经用自制的反射式投影仪给学生们上课了。1978年,他成功制作了显微、投影两用幻灯机,不仅可以做活动投影,还可以将植物细胞清晰地放大到屏幕上,便于学生观察。1980年,郭茂清带着两用幻灯机和自制活动投影片《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参加全县电教汇演,获得了特等奖。1982年,他又成功制作了一台三个成像镜头的复式教学投影仪,给复式教学的老师提供了方便。

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郭茂清不忘让学生参与进来,不仅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多年来,他用自己制作的“土”仪器,多次将学生成绩排名在全镇倒数第一、第二的班级培养成名列前茅的先进班。

(4)适当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

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等技术在本书的其他章节已经提过,在这里就不作赞述。

7.只有老师幸福快乐地教,学生才能充满快乐地学

快乐教育是现在素质教育高喊的口号,但是在目前,“学习不快乐”依然呼声很高。因此我们可以说,这还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要推行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我们的孩子快乐地学,我们快乐地教。

我们教师可以做的就是,让学生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带着极大的热情主动地探索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让学生的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案例精选

[描述]

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张思明老师在讲授数学课的过程中,探索出“微科研”的教学方法。即把数学学习和科研融合到一起,比如观察城市的汽车牌照,由牌照的号码设计来估计本市汽车的最大容量;计算煤气灶在使用时,进气旋钮旋到多少度时,燃烧效率最高?可以把旋钮放在四种不同角度下,用一个壶烧开一升水进行实验,记录时间和用气量,找到一个公式,从而找出最佳角度……

做这些“科研”的时候,张老师让每一个步骤都“仿真”:选题、查资料、讨论、调查、写论文、答辩……所有过程都让学生一丝不苟地认真去体验。所有题目都不是教科书上的,也不是能在教科书上学到的,但是所有的理论又都在教科书里。

[点评]

张思明老师的这种教法既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让他们获得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最重要的是将学习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同样是学数学,张思明老师的课堂上不再仅仅是学抽象的定理和公式。这种激发学生创造力方式和智慧的教育让学生体会到了快乐的教学。

那么教师要如何做到快乐教学呢?

(1)点燃热情,用你的热情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师工作不快乐的原因是因为机械式工作消磨了兴趣。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自然是放弃机械式的工作方式,让教育工作富有创造性。

要热爱教育工作

只有热爱教育工作,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真正的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而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在工作中作出不凡的业绩,才会更加喜欢自己的工作,这样会形成良好的循环。

要有职业幸福感

从事教育工作需要激情和幸福感,职业幸福感是施教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因为没有职业幸福感,工作就会勉强,就会用打发时间的方式来从事教育工作。抱有这种心态的人,无论怎么努力工作也很难感受到快乐。

要创新

关上教室的门,你就是这个舞台的主角,要怎么演由你说了算。既然这样,为什么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教课呢?为什么总是板着一张面孔呢?许多教师不懂得求新,其实哪怕每堂课上加一点点新意,也会给学生、给自己带来新的感受。

我们可以在不影响“大局”的前提下,来一点小小的改变,让学生有新鲜感的同时,自己也觉得课堂有生气。

(2)学会给自己减压

目前,教师的心理压力普遍都很大,所以必须为他们减负除压。

教师应尽量避免整天授课,可以将课程错落安排。

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不能逼学生太紧,也不能逼自己太紧,让学生学会怎么学比一节课都盯着学生看更有用。

(3)爱是教育的根本

无论什么样的老师,他心中都应存在着爱。

西方有一句谚语:如果你选择了一个你喜爱的职业,那么你就没有一天是在工作。不是在工作那是在干什么呢?在享受啊!

一个人谈起在美国的感受时,说:他最大的感受就是美国人对待工作比中国人乐观、有激情。美国人很少抱怨工作如何如何不如意,即使是失业了也不抱怨。而中国人对待那些看起来似乎不理想的职业通常都很郁闷且脸色灰灰的,很难看到笑容。为什么脸色不能明媚一点阳光一点呢?因为他没有把爱投入到工作中。自然,他活得不快乐,工作得不快乐!

既然是工作一定要做,为什么不能带着快乐去做,所以,无论你对教育是否感兴趣,只要你决定将这份职业做下去,那就致力于培养对它的爱。培养职业兴趣,让自己去热爱这份工作,这是最基本的职业要求。

(4)要不断规划自己,做学习型教师

在目前的中国教育大军中,糊口型教师占有很大的比例,敬业型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体,而专家型教师则凤毛麟角。就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糊口型教师很快就会被淘汰,敬业型教师也会渐渐感到力不从心,而专家型教师才是这个社会需要的老师。所以应该以做专家型教师为目标,不断学习、研究,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家长学习、向社会学习,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许多老师都在抱怨,我哪里有时间学习啊!其实,很多学习是在工作中进行的。但可以在平时备课、上课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习,还可以在每天睡前挤出一点时间读书、看报。每天一点进步,日积月累,就会获得惊人的收获。比如,平时在办公室里减少一点闲聊的时间,和同事进行教学方面的交流和协商,研究教学,和他们分享经验和理念,这本身就是对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

而多听广播、看报纸、阅读书籍,是吸收新信息、掌握新知识最有效的途径。

(5)要知足常乐

古人说:“贫贱是苦事,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是苦。”贫贱自有贫贱的乐道,富贵也有富贵的苦衷。辛勤耕耘,收获金秋。老婆孩子一壶酒,是普通家底的乐;美食美色,大腹便便,一身富贵病缠身是富贵人之苦。苦与乐皆由知足与不知足的心态使然。知足常乐乐更乐,欲壑难填乐中悲。从事教育的人更应秉持这样的心态。

案例精选

[描述]

我认识一位在乡村中学教书的女孩子。她自身条件不错。在我看来,她完全可以在大都市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所以最初我一直在为她感到可惜,而且想当然地认为她一定是不快乐的。可是,交往久了,我看到她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看上去对目前的生活很满足。我不解地问她,为什么每天这么开心,不觉得工资太少吗?不觉得一天上这么多课,有时双休日还不能休息太累吗?不觉得在这乡下生活太苦吗?

她听了开心笑道:“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呢,你看我的好多同学毕业了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和他们比起来,我每月有1000多元工资,够可观了。他们想双休日不休息,都没有事情可忙,双休日我有工作做,这让我很充实呢!我喜欢乡村的环境,在这里心境淡然,不嘈杂不喧闹,多好。所以,对现在的生活,我很满足!”

[点评]

这位女教师就是知足常乐的典型。

从事教育工作需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要时刻去想着要取得怎样的成绩。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当中。正因为不看重结果,才会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平静地看待任何一种可能。

(6)要善于宽容学生的错误

案例精选

[描述]

很多老师说自己不快乐的原因是学生常常让自己感到无奈、气愤和伤心。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对学生宽容一些呢?

有的老师说自己并不想和学生生气,但是遇到特别让人生气的学生,情绪就难以控制。其实越是生气的时候,教师越应该先让自己冷静一下。

一位老教师是一个清一色男孩子班级的班主任,每天头疼于这些男孩子的打架、吵闹等行为。但是,他一直保持心境平和,告诉自己要用宽容之心来一点点修正顽劣性格。

有一段时间同学们喜欢互扔纸团打闹,结果每天教室里都是满地纸团。面对这种场面,他几次想发火,但都控制住了。他采取的措施是每次走进教室时,先用慈父一样的眼神扫一遍坐在座位上的学生,然后一声不响地拿起笤帚亲自打扫那些纸团。每天去教室几次,他就扫几次。

后来,他扫地的时候有学生觉得过意不去,坐不住了,就主动跑过来夺过笤帚争着扫地。再后来,只要他一进教室,还没等去拿笤帚,已经有人拿起笤帚忙活起来了。最后,他进教室后,已经不用去拿笤帚了,因为在他来之前,孩子们已经把地打扫干净了。

[点评]

这位老教师从头到尾都没有发怒,用宽容彻底征服了学生的心。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学生就像一朵朵美丽的花,只有阳光才能让他们开放,而这阳光之一就是教师。

8.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在经过教师的打磨后变成各种形状。因此教师在学生长大成人的历程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向一切人、一切事物和一切权威挑战,不迷信权威和书本,敢于创新。教师要充分尊重、肯定他们的创造性观点和见解,从而培养他们追求自由、独立创造的人格。因此,课堂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和行为。

案例精选

[描述]

某天,老师要求写一篇名为《花生》的说明文。小飞以对话的形式写了《自大的葫芦》,欢喜地交上去,满以为教师会表扬他,但是谁知道老师却判为“不及格”,理由是他没按要求写。从此,小飞失去了对作文课的兴趣。

[点评]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要保护孩子的超出常规的想象和联想,保护其创新思维的能力。如果轻易否定孩子的想法,很可能会扼杀学生尚显脆弱的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