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生态养殖林蛙
31625300000014

第14章 蛙卵孵化有哪些方法?

(1)孵化筐孵化法。孵化筐是用枝条编织而成,常用材料为榆树、柳树、胡枝子等树木一、二年生的枝条。这些植物的枝条柔软,易于编织。孵化筐的形状为圆形,规格为直径80厘米,高30厘米。

使用孵化筐孵化,将孵化筐密集放到塑料薄膜孵化池里,进行集中孵化。每一个孵化筐放10~12个卵团,每个孵化池(12平方米),可放10~12个孵化筐,可孵化卵团100~144个。孵化池水深保持25~30厘米。采用此法,要在孵化到一定阶段进行人工疏散。疏散时间应在胚胎发育的尾芽期至心跳、鳃血循环期之间,用细孔捞网将卵团捞出,装入水桶,按放养密度放到蝌蚪培养池中。卵团疏散到培养池之后仍要装在孵化筐里,让蛙卵在培养池里继续完成最后的孵化过程。

(2)散放孵化法。将蛙卵散放到孵化池、蝌蚪培养池等处,进行自然孵化。

(3)塑料薄膜覆盖孵化法。塑料薄膜覆盖孵化法是将孵化池用塑料薄膜覆盖,里用木条支架,外铺塑料薄膜,类似于稻田塑料育苗一样,池宽为10米左右,长度根据需要而定。此法比无塑料覆盖池子可提高水温5℃左右。对一些高寒山区,孵化期间常出现冰冻,可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对提高孵化率及孵化速度大有好处。

塑料薄膜覆盖孵化池温度变化大,应经常调节和掌握水量,使水保持一定温度,这是卵正常发育的关键。因此,在晴天温度高时,要及时通风,或灌水降温,水温不宜超过20℃,尤其在卵发育初期,温度不能高于15℃。

卵团在塑料薄膜覆盖池孵化,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使卵一直孵化出蝌蚪。另一种是孵化一定时间(大约在尾芽期)移出塑料薄膜覆盖池,在露天水池进行自然孵化,但在转卵之前要使水温逐渐降低,使胚胎适应露天低温池水条件。

(4)饲养池散放孵化法。将蛙卵直接放到饲养池里孵化,将孵化与蝌蚪饲养结合在一起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农民养蛙经常采用的方法。具体做法是从产卵池取出蛙卵,按每平方米水面1团的投放密度,将卵团放入水池。这个密度在孵化之后,基本不用疏散蝌蚪,饲养管理做得好的话,每平方米可生产500克蝌蚪。如果饲养池子少,密度可大一些,多投放一些卵团,每平方米放3~5团,待孵化之后再进行蝌蚪疏散。卵团散放在池中常常被水冲击或被风吹得漂动或聚集一团,影响孵化,要采取措施,使卵团稳定在一定区域,用树木枝条摆成方格形,把卵团分隔在方格中,能避免卵团在池内漂移聚堆。亦可在水池里拉草绳,形成许多方格,将卵团稳定在方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