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生物防治蔬果作物病虫害
31624500000036

第36章 如何防治黄刺蛾?

黄刺蛾,俗名洋辣子。属鳞翅目,刺蛾科。雌蛾体长约16毫米,翅展30~40毫米;雄蛾体略小。头部、胸部背面黄褐色。前翅自顶角向后缘处和近臀角处各有1条暗褐色细线。此线内侧为黄色,外侧为黄褐色,在黄色区近中部和近后缘处各有一暗褐色斑点,这两个斑点雌蛾尤为明显。后翅淡黄褐色,边缘色较深。

黄刺蛾分布很广,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分布。食性很杂,能危害120余种果树和林木,主要有苹果、梨、山楂、桃、李、杏、枣、核桃、板栗、柿、柑橘,石榴及杨、榆、桑、茶、悬铃木,刺槐、月季、腊梅等。低龄幼虫啃食叶肉成网状,大龄幼虫蚕食叶片成缺刻,只残留主脉和叶柄,甚至吃光大部分叶片。幼虫体上有毒毛,人体皮肤接触幼虫后红肿,疼痛难忍。常用防治方法有:

(1)利用上海青蜂。①成虫羽化产卵期不要喷广谱杀虫剂,保护成虫产卵。②秋末春初采集黄刺蛾茧,放纱网笼内,待青蜂羽化后放到果园内,3年后危害率由70%逐渐下降到10%以下,防治效果十分显著。

(2)利用健壮刺蛾奇蝇。①黄刺蛾幼虫危害期不喷广谱杀虫剂,保护寄蝇产卵寄生。②没有健壮刺蛾寄蝇的地方,引入寄蝇。③每年秋季采集黄刺蛾冬茧放入纱网笼中,第二年将寄蝇释放于黄刺蛾发生地。

(3)利用刺蛾广肩小蜂。该蜂一年发生1~2代,以幼虫在黄刺蛾幼虫体内越冬,翌年6月中旬至7月中下旬成虫羽化交尾,产卵于黄刺蛾幼虫体内,一头黄刺蛾蛹中可羽化出21~60头蜂,当黄刺蛾发生第二代幼虫时,8月份亦发生第二代广肩小蜂成虫产卵,寄生率没有上海青蜂高,也是重要天敌。除寄生黄刺蛾外,尚寄生丽绿刺蛾。山东、浙江、江苏等省都有分布。

(4)利用蝴蝽。将采回的蝴蝽放入罐头瓶或养虫笼内繁殖,同时放入新鲜枝叶,相对湿度保持在70%。1龄若虫须用海绵加水,从2龄起加入害虫卵作为幼虫饲料,4龄若虫食量大增,一个罐头瓶内可养20~30头若虫。成虫蜕皮时不要惊动它。如果需要冬季繁殖,把成虫放入恒温箱内,温度保持在26℃~30℃,相对湿度保持在70%,每天光照8~9小时。可利用柞蚕蛹饲养,40~50天一代,一个柞蚕蛹可繁殖蝴蝽44粒卵。

(5)利用昆虫病原细菌和病毒制剂。在黄刺蛾幼虫期,喷苏云金杆菌制剂每公顷喷1.5~2.1升。用黄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每公顷用量1.5~3千克加水喷雾,死亡率达86.6%。将感染黄刺蛾颗粒病毒的虫尸原液添食感染3~4龄幼虫,死亡率达8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