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王符《潜夫论》释读
31368800000033

第33章 《潜夫论》卷八(2)

富贵未必可重,贫贱未必可轻。人心不同好,度量相万亿。许由让其帝位[1],俗人有争县职[2],孟轲辞禄万锺[3],小夫贪于升食[4]。故曰:鹑鷃群游,终日不休,乱举聚跱,不离蒿茆[5]。鸿鹄高飞,双别乖离,通千达万,志在陂池[6]。鸾凤翱翔黄历之上[7],徘徊太清之中[8],随景风而飘飖[9],时抑扬以从容,意犹未得,喈喈然[10]长鸣,蹶号振翼,陵朱云,薄斗极[11],呼吸阳露,旷旬不食[12],其意尚犹嗛嗛如也[13]。三者殊务,各安所为。是以伯夷采薇而不恨[14],巢父木栖而自愿[15]。由斯观诸,士之志量,固难测度。凡百君子[16],未可以富贵骄贫贱,谓贫贱之必我屈也。

[注释]

[1]许由让其帝位:许由辞让唐尧禅让予他的帝位。语出《庄子·让王》之“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

[2]俗人有争县职:世俗之人却争夺一个县令的职位。《韩非子·五蠹》:“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是其解也。

[3]孟轲辞禄万锺:孟子辞去万钟俸禄。钟:容量单位。《左传·昭公三年》:“齐旧四量:豆、区、釜、钟。……釜十则钟。”杜预注:“六斛四斗。”

[4]小夫贪于升食:势利小人贪求升斗之官职。小夫,即《孟子》所谓之“小丈夫”也。彭铎注云:“升”当做“斗”。《汉书·百官公卿表》:“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颜师古注《汉官名秩簿》:“‘斗食,月俸十一斛。’斗食者,岁俸不满百石,计日而食一斗二升,故云斗食。”高按:从之。

[5]鹑鷃群游,终日不休,乱举聚跱,不离蒿茆:鹑鷃成群飞翔,终日不息,乱飞杂集,总是离不开地上的茅草。“鷃”同“鴳”:鴳雀,即燕雀也。《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夫蕃篱之鴳,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茆”通“茅”。茅草。

[6]鸿鹄高飞,双别乖离,通千达万,志在陂池:鸿鹄高飞,双双别离,直达万里,志向常在辽阔的大海。《说苑·政理》:“鸿鹄高飞,不就污池。何则?其志极远也。”彭铎注云:“陂池”疑“天池”。高按:从之。

[7]鸾凤翱翔黄历之上:鸾凤高翔于万仞之上。彭铎注云:“黄历”疑“万仞”。《淮南子·览冥训》:“凤皇曾逝万仞之上,翱翔四海之外。”高按:从之。

[8]徘徊太清之中:徘徊于浩翰的太空之中。章怀注《后汉书·蔡邕传》曰:“太清,谓天也。”

[9]随景风而飘飖:随着祥风而盘旋。祥风:瑞风,景风也。犹祥云也。

[10]喈喈然:鸟鸣声。《诗经·周南·葛覃》:“黄鸟于飞……其鸣喈喈。”又《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11]蹶号振翼,陵朱云,薄斗极:振动双翼,疾速飞行,驾浮云,临星斗。

[12]旷旬不食:数十天不食。旬:十天。旷旬即数十天。

[13]其意尚犹嗛嗛如也:其远翔的志向仍不满足。嗛嗛:不满足的样子。

[14]伯夷采薇:伯夷,殷商孤竹君之子。其父将死,遗命立其弟叔齐。父卒,叔齐逊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立而逃。周武王伐商,夷齐叩马而谏,及胜商有天下。夷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蔽而食。

[15]巢父木栖:巢父,古传说中之智能高士。相传尧欲禅让帝位于巢父,巢父不受,逃至深山,在树枝上搭筑草棚而居,终生隐居不出。皇甫谧《高士传》:“巢父,尧时隐人也。年老,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人号之曰巢父。”

[16]凡百君子:公卿大夫诸君子。语出《诗经·小雅·雨无正》。

[原文]

《诗》云:“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1]。”世有大难者四,而人莫之能行也,一曰恕,二曰平,三曰恭,四曰守。夫恕者仁之本也,平者义之本也,恭者礼之本也,守者信之本也。四者并立,四行乃具,四行具存,是谓真贤。四本不立,四行不成,四行无一,是谓小人。

[注释]

[1]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德轻如毛,人们很难举起它。语出《诗经·大雅·烝民》。《郑笺》:“輶,轻。”

[原文]

所谓恕[1]者,君子之人,论彼恕于我[2],动作消息于心[3];己之所无,不以责下,我之所有,不以讥彼;感己之好敬也,故接士以礼,感己之好爱也,故遇人有恩[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5];善人之忧我也,故先劳人[6],恶人之忘我也,故常念[7]人。凡品则不然,论人不恕己[8],动作不思心[9];无之己而责之人,有之我而讥之彼[10];己无礼而责人敬,己无恩而责人爱;贫贱则非人初不我忧也,富贵则是我之不忧人也。行己若此,难以称仁矣。

[注释]

[1]恕:宽恕,宽容。此为恕道,孔子提倡的一种伦理道德。《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论彼恕于我:议论别人时首先应自我反省。

[3]动作消息于心:恭行宽容待人之道,一举一动都要认真思考。动作:行为。彭铎注云:“消息”疑“则思”。高按:“则思”合宜,即“动作则思于心”。

[4]感己之好敬也,故接士以礼,感己之好爱也,故遇人有恩:觉得自己需要别人尊敬,就应当以礼待人,觉得自己需要别人关心,就应当对别人怀恩。语同《孟子·离娄下》之“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语出《论语·雍也》之“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6]善人之忧我也,故先劳人:喜好别人忧念自己,就应当先替别人着想。忧:通优。优厚。《春秋繁露·楚庄王》:“今晋不以同姓忧我,而强大厌我,我心望焉。”劳:犹忧也。《淮南子·泛论训》:“以劳天下之民”,高诱注:“‘劳’犹‘忧’也。”

[7]常念:常思也。

[8]论人不恕己:议论别人却不反省自己。“论彼恕于我”之反。

[9]不思心:不认真思考。《汉书·五行志》:“思心者,心思虑也。”

[10]无之己而责之人,有之我而讥之彼:自己做不到却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做到了却又借以责备别人。

[原文]

所谓平[1]者,内怀鸤鸠之恩[2],外执砥矢之心[3];论士必定于志行,毁誉必参于效验[4];不随俗而雷同[5],不逐声而寄论[6];苟善所在,不讥贫贱,苟恶所错[7],不忌富贵;不谄上而慢下,不厌故而敬新。凡品则不然,内偏颇[8]于妻子,外僭惑[9]于知友;得[10]则誉之,怨则谤之;平议无埻的[11],讥誉无效验;苟阿贵以比党[12],苟剽声以群吠[13];事富贵如奴仆,视贫贱如佣客[14];百至秉权之门,而不一至无势之家[15]。执心若此[16],难以称义矣。

[注释]

[1]平:公正平允,平安和谐。《尚书·大禹谟》:“地平天成。”《周易·乾》:“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引申为伦理道德规范。

[2]内怀鸤鸠之恩:心怀像布谷鸟一样的公允之恩。此句意出《诗经·国风·曹风》。喻言行一致,平正公允之意。《毛传》:“鸤鸠之养其子,朝从上下,暮从下上,平均如一。”鸤鸠:布谷鸟。《集传》言:“鸤鸠,秸鞠也,亦名戴胜,今之布谷也。”

[3]外执砥矢之心:外显像磨刀石与箭一样的平直胸怀。此句意出《诗经·小雅·大东》之“周道如砥,其直如矢”。《集传》:“砥,砺石,言平也。”矢:兵器,指箭。矢之形如直线,引申为正直。《论语·卫灵公》:“邦有道如矢。”喻公正、正直之意。

[4]效验:考验。王充《论衡·实知》:“事有证验,以效实然。”

[5]雷同:随声附和。《楚辞·九辨》:“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

[6]寄论:随声附和,言无定论。

[7]错:措也。

[8]偏颇:“无偏无颇”之反。

[9]僭惑:谓越礼踰制,心怀疑贰。彭铎注云:“惑”疑“忒”。高按:“忒”字合宜。僭:越轨。忒:作恶。

[10]得:谓相好也。《左传·哀公二十四》杜注:“得,相亲说也。”

[11]平议无埻的:评论别人无一定之标准,或称赞或责难无事实验证。平议:评论。埻的:准的。《说文》:“埻,射臬也。读若准。臬,射准的也。”

[12]苟阿贵以比党:指拉帮结派。阿贵:阿谀奉承权贵。《管子·重令》有“阿贵事富”句。比党:朋党。《礼记·儒行》:“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苟:连词。

[13]群吠:指群狗叫。喻群起而攻之。吠:狗叫。

[14]佣客:佣人,奴仆。事富贵如奴仆,视贫贱如佣客。言依附权势富贵者其形如奴仆,视贫贱低下者如佣仆。

[15]百至秉权之门,而不一至无势之家:千百次地出入权贵之门,而一次也不去贫贱者之家。

[16]执心若此:犹居心如此。

[原文]

所谓恭[1]者,内不敢傲于室家,外不敢慢于士大夫;见贱如贵,视少如长;其礼先入,其言后出;恩意无不答,礼敬无不报;睹贤不居其上[2],与人推让;事处其劳,居从其陋,位安其卑,养甘其薄。凡品则不然,内慢易[3]于妻子,外轻侮[4]于知友;聪明不别真伪,心思不别善丑;愚而喜傲贤,少而好陵长[5];恩意不相答,礼敬不相报;睹贤不相推[6],会同不能让[7];动欲择其佚[8],居欲处其安,养欲擅其厚,位欲争其尊;见人谦让,因而嗤之[9],见人恭敬,因而傲之,如是而自谓贤能智慧。为行如此,难以称忠[10]矣。

[注释]

[1]恭:肃敬,有礼貌。《说文》:“恭,肃也。”引申为一种道德规范。

[2]睹贤不居其上:见到贤能之人不敢自居于上位。

[3]慢易:轻慢。不重视。

[4]轻侮:轻慢,欺侮。

[5]少而好陵长:下凌上,少凌长是也。“陵”通“凌”。凌驾,欺凌。《左传·隐公三年》:“少陵长。”

[6]推:推荐,推举。推举贤能。《礼记·儒行》:“推贤而进达之。”

[7]会同不能让:聚会同好不能谦让。

[8]动欲择其佚:做事专挑安逸的。“佚”通“逸”,与“劳”相对。《孟子·尽心上》:“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

[9]嗤之:嗤笑。《广韵》:“嗤,笑也。”

[10]忠:礼也。《礼记·礼器》:“忠信,礼之本也。”

[原文]

所谓守[1]者,心也。有度之士[2],情意精专,心思独睹[3],不驱于险墟之俗[4],不惑于众多之口[5];聪明悬绝,秉心塞渊[6],独立不惧,遯世无闷[7],心坚金石,志轻四海[8],故守其心而成其信。凡器[9]则不然,内无持操[10],外无准仪[11];倾侧险诐[12],求同于世[13],口无定论,不恒其德[14],二三其行[15]。秉操如此,难以称信[16]矣。

[注释]

[1]守:节操,操守。《尚书·洪范》“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汝则念之。”引申为伦理道德规范。

[2]有度之士:具有礼义法度的贤士。

[3]情意精专,心思独睹:情趣意志精诚专一,考虑问题有深刻独到之见。

[4]不驱于险墟之俗:不为险恶的世俗所驱使。险墟:崎岖险恶。此指世俗之险恶。

[5]不惑于众多之口:不迷惑于随声附和而人云亦云。《史记·邹阳传上梁孝王书》:“不夺于众多之口。”

[6]秉心塞渊:心志诚实见解深刻。语出《诗经·国风·定之方中》。《郑笺》:“塞,充实也。渊,深也。”语出《诗经·国风·定之方中》。

[7]独立不惧,遯世无闷:独立于衰世而无所畏惧,远离世俗而无所忧闷。语出《周易·大过》象词。

[8]心坚金石,志轻四海:心志如金石一样坚硬,志向比四海更为宽广。

[9]器:彭铎注云:“器”疑“品”。高按:“品”字合宜,“凡品”是也。

[10]持操:即操持,节操。

[11]外无准仪:行为无有一定之标准。即“行无常仪”。

[12]倾侧险诐:邪僻诡诈,言行不正。倾侧:行为邪僻不正。《释文》:“险诐,不正也。”《荀子·成相》:“谗人罔极,险诐倾侧此之疑。”

[13]求同于世:只求苟同于世俗。此“世”指世俗。

[14]不恒其德:品德不能持之以恒。语出《周易·恒》九三爻辞。

[15]二三其行:指行为品德三心二意很糟糕。语出《诗经·国风·氓》之“二三其德”。

[16]信:诚信。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之一。

[原文]

夫是四行者,其轻如毛,其重如山,君子以为易,小人以为难。孔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仁斯至矣[1]。”又称“知德者尟”[2]。俗之偏党[3],自古而然,非乃今也。凡百君子[4],竞于骄僭,贪乐慢傲,如贾一倍[5],以相高[6]。苟能富贵,虽积狡恶,争称誉之,终不见非[7];苟处贫贱,恭谨[8],祇为不肖,终不见是。此俗化之所以浸败,而礼义之所以消衰也。

[注释]

[1]仁远乎哉?我欲仁,仁斯至矣:仁距离我们是很遥远的吗?我欲履行仁,仁就到来了。语出《论语·述而》之“斯仁至矣”。

[2]知德者尟:真正懂得德的人是很少的。尟:俗“鲜”字。

[3]俗之偏党:世俗之人偏于私党。《尚书·洪范》:“无偏无党。”

[4]凡百君子:彭铎注云:“凡百君子”疑“凡品君子”。高按:从之。

[5]如贾一倍:商贾之人求三倍之利。彭铎注云:“一”疑“三”。高按:彭说合宜。《诗经·大雅·瞻卬》有“如贾三倍”句。

[6]以相高:彭铎注云:此句疑有脱文。高按:从之。此句意当为凡品君子如像商人唯求三倍之利润一样抬高自己的身份和身价。

[7]苟能富贵,虽积狡恶,争称誉之,终不见非:只要能使自己富贵,就是老奸巨猾者也会得到称颂赞誉,而始终不会受到非议。

[8]恭谨:彭铎注云:此以下疑有脱文。高按:从之。

[原文]

世有可患者三。三者何?曰:情实薄而辞称厚,念实忽而文想忧[1],怀不来而外克期[2]。不信则惧失贤,信之则诖[3]误人。此俗士可厌之甚者也。是故,孔子疾夫言之过其行者[4],《诗》伤“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5]”。

[注释]

[1]念实忽而文想忧:心里忘得一干二净,口头上却说非常想念。

[2]怀不来而外克期:心里早已想好不再往来了,却在表面上还要约定会晤的日期。

[3]诖:误也。《说文》:“诖,误也。误,谬也。”

[4]是故孔子疾夫言之过其行者:因此,孔子最痛恨那些说得多而做得少的人。《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5]《诗》伤“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诗经》感伤那些谎言大话太荒唐,满口流淌说不完,花言巧语吹笙簧,脸皮厚得无法量的人。语出《诗经·小雅·巧言》。

[原文]

今世俗之交也,未相照察而求深固,探怀扼腕,拊心祝诅[1],苟欲相护论议而已[2],分背之日,既得之后,则相弃忘[3]。或受人恩德,先以济度[4],不能拔举,则因毁之,为生瑕衅[5],明言我不遗力,无奈自不可尔[6]。《诗》云:“知我如此,不如无生[7]。”先合而后忤[8],有初而无终,不若本无生意,强自誓也[9]。

[注释]

[1]探怀扼腕,拊心祝诅:着摸着对方的心思,手握着对方的手腕,装出一副情深意切的样子,抚摩胸脯而睹咒发誓。诅:赌咒,盟誓。《左传·宣公二年》:“初,骊姬之乱,诅,无畜群公子。”

[2]苟欲相护论议而已:其实只不过是嘴上说说而已。

[3]分背之日,既得之后,则相弃忘:等到分手之时,或自己的目的达到以后,便相背而遗忘。

[4]或受人恩德,先以济度:有的人受了别人的恩惠,先借它渡过眼前的难关。“度”通“渡”。

[5]不能拔举,则因毁之,为生瑕衅:而一旦飞黄腾达,却不能举荐对方,反而借机毁谤,无中生有,捏造缺点。《史记·李斯列传》:“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

[6]明言我不遗力,无奈自不可尔:公开着说我已不遗余力地对你给予了关怀和帮助,只是你不成器我也无可奈何。

[7]知我如此,不如无生:早知我命运如此,倒不如不生我。语出《诗经·小雅·苕之华》。

[8]先合而后忤:起先合好而后则相违。忤:违逆,抵触。《新唐书·李义府传》:“凡忤忽者,皆中伤也。”

[9]不若本无生意,强自誓也:还不如当初不该有相互交好之意,努力谨慎自己的行为才对呢。

[原文]

君子屡盟,乱是用长[1]。大人之道,周而不比[2],微言相感[3],掩若同符[4],又焉用盟?孔子恂恂,似不能言者,又称“便便言,惟谨也”[5]。士贵有辞,亦憎多口[6]。故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7]。”与其不忠,刚毅木纳[8],尚近于仁。

[注释]

[1]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君子经常盟誓,然而祸乱常生。语出《诗经·小雅·巧言》。

[2]大人之道,周而不比:君子之交不为一时之利。语出《论语·为政》。

[3]微言相感:话语精微,大义感通。《汉书·艺文志》论诗赋:“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

[4]掩若同符:相互之间的心意就像符节一样完全吻合。即契合无间也。

[5]孔子恂恂,似不能言者,又称“便便言,惟谨也”:孔子待人诚实,似乎不善于讲话,他还说:“便便言,惟谨也。”恂恂:恭谨貌。《论语·乡党》:“孔子於乡党,恂恂如也。”便便言:即说话井井有条。

[6]士贵有辞,亦憎多口:读书人贵在善于言辞,但也憎恶多嘴多舌讲空话。

[7]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语出《论语·雍也》。

[8]纳:疑“讷”。谓言语迟钝。《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