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王符《潜夫论》释读
31368800000027

第27章 《潜夫论》卷六(1)

卜列

〔题解〕

“列”者“论”也。凡陈说事理而有序次者为“论”,亦可谓之 “列”。汉代巫术流行,本篇对东汉占卜之风及忌讳之说进行了揭露和批判。王符所言之圣人不烦卜筮,敬鬼神而远之的观点,旨在告诫人们反对迷信,移风易俗。

[原文]

天地开辟有神民,民神异业精气通[1]。行有招召[2],命有遭随[3],吉凶之期,天难谌斯[4]。圣贤虽察不自专[5],故立卜筮以质神灵[6]。孔子称“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智”。又曰:“君子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而向[7]。”是以禹之得皋陶,文王之取吕尚,皆兆告其象,卜底其思,以成其吉。

[注释]

[1]天地开辟有神民,民神异业精气通:天地开辟以后才有了人类和神祗,神与人的职责尽管不同,但其生命的根源精气却是相通的。

[2]行有招召:言行会招致祸福。召:呼唤。引申为导致。《荀子·劝学》:“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

[3]命有遭随:命运的好坏既有外界的因素,也有自身行为的因素。遭随:遭遇。《庄子·列御寇》:“达大命者随,达小命者遭。”

[4]吉凶之期,天难谌斯:吉凶祸福什么时侯到来,上天也很难说得清楚。语出《诗经·大雅·大明》。“谌”作“忱” 。《毛传》:“忱,信也。”

[5]圣贤虽察不自专:圣贤虽然能预测吉凶祸福,但也不能独立作出准确的判断。

[6]故立卜筮以质神灵:所以设立筮官的目的是向神灵卜问。《礼记·祭义》:“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地之情,立以为易。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虽有明知之心,必进断其志焉,示不敢专,以尊天也。”《白虎通·蓍龟》:“圣人独见先睹,必问蓍龟何?示不自专也。”

[7]孔子称“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智”。又曰:“君子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而向:孔子说“蓍草占卜的效应是圆通神明的,龟甲占卜的效应是明确而精明的。”又说“君子将要有所作为,发言以求于蓍卦,一定会指明方向。”语出《周易·系辞上》。向:朝向。引申为方向。

[原文]

夫君子闻善则劝乐而进,闻恶则修[1]省而改尤[2],故安静而多福;小人闻善[3],闻恶即慑惧而妄为,故狂躁而多祸。是故凡卜筮者,盖所问吉凶之情,言兴衰之期,令人修身慎行以迎福也。

[注释]

[1]修:依彭铎注改之。原文为“循”。

[2]尤:罪过,过失。《周易·贲》:“匪寇婚媾,终无尤也。”《诗经·小雅·四月》:“废为残贼,莫知其尤。”郑笺:“尤,过也。”

[3]小人闻善:彭铎注云:依上文之“君子闻善则劝乐而进”看,此句疑有脱文。高按:从彭说。

[原文]

且圣王之立卜筮也,不违民以为吉,不专任以断事[1]。故《鸿范》之占,大同是尚[2]。《书》又曰:“ 假尔元龟,罔敢知吉[3]。”《诗》云:“我龟既厌,不我告犹[4]。”从此观之,蓍龟之情,傥有随时俭易[5],不以诚邪?将世无史苏之材,识神者少乎[6]?及周史之筮敬仲,庄叔之筮穆子,可谓能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者矣[7]。使献公早纳史苏之言,穆子宿备庄叔之戒,则骊姬、竖牛之谗,亦将无由而入,无破国危身之祸也。

[注释]

[1]不专任以断事:不以占卜的结果来决断事情的吉凶。

[2]《鸿范》之占,大同是尚:《洪范》认为,占卜的结果与君王、臣子及百姓的意见一致就是大同。“鸿范”指《尚书·洪范篇》。

[3]假尔元龟,罔敢知吉:即是借助大龟再三占卜,也不敢妄断吉兆。语出《尚书·西伯戡黎》。“假尔”即“格人”, 段玉裁《古文尚书撰异》:“‘格人’作‘假尔’”。

[4]我龟既厌,不我告犹:我的灵龟已厌烦,占辞再不告诉我。语出《诗经·小雅·小旻》。

[5]蓍龟之情,傥有随时俭易:卜筮之辞的显示,存在着随时险恶或吉凶变化的情况。《周易·系辞上》:“辞有险易 ”,彭铎注云:“俭”疑“险”。《释文》引京房注:“险,恶也;易,善也。”傥:或者。高按:从彭说。

[6]不以诚邪?将世无史苏之材,识神者少乎:是卜筮不可信呢?还是世上没有像史苏那样的卜筮人才呢?还是能识别神灵意志的人才少了呢?史苏,春秋时晋之卜筮之官。相传,晋献公欲伐骊戎,使史苏占之,苏占曰:“此伐可胜,但虽胜不吉,故不如不伐。”献公弗听,毅然出兵,大获全胜,且得美女,为其取名骊姬,宠爱之。后,骊姬欲立己子奚齐为太子,便诬谄太子申生有逆谋,献公大怒,治太子申生罪,申生自杀。后,骊姬又欲害公子重耳(晋文公)及吏吾,兄弟俩为活命逃奔国外避难,晋国由此大乱十九年。见《左传·僖公十五年》。

[7]周史之筮敬仲,庄叔之筮穆子,可谓能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者矣:像周王的筮官为陈敬仲占卜,鲁庄叔为儿子穆子问筮,可以说是能窥幽深之理,能料隐难之事了。周史即周室之史官,敬仲即春秋时陈国厉公之子陈敬仲,名完。相传敬仲少时,周室史官见陈厉公,厉公使之卜筮,史官卜后曰:“敬仲将代陈而国家,但事情不会发生在他身上,而要发生在他的子孙身上,如果是别国,一定是姜姓。后,陈厉公被蔡人诱杀,陈国王室内乱,陈敬仲为避难而至齐国,齐桓公任为卿士,他的子孙由陈姓改为田姓。后来,到田成子时取代了齐国姜姓,夺取了齐国的王权。见《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庄叔,春秋时鲁大夫叔孙得臣。穆子,庄叔之子。穆子生不久,庄叔为其卜卦,卜辞曰:“穆子将来要被一个叫牛的人杀害。”后来,穆子去齐,梦天塌而压身,一个叫牛的人顶住了天。为圆此梦,穆子找来一个叫竖牛的孩子将其养大成人,并使其主管家事。穆子晚年生病,竖牛欲乱其家,并欲占其家业,不让他人接近穆子。为穆子送饭时将饭倒掉,却对人讲穆子不思饭食,穆子被饿死。见《左传·昭公五年》。

[原文]

圣人甚重卜筮,然不疑之事,亦不问也。甚敬祭祀,非礼之祈,亦不为也。故曰:“圣人不烦卜筮[1]”,“敬鬼神而远之[2]”。夫鬼神与人殊气异务,非有事故,何奈于我?故孔子善楚昭之不祀河[3],而恶季氏之旅泰山[4]。今俗人筴于卜筮[5],而祭非其鬼[6],岂不惑哉!

[注释]

[1]圣人不烦卜筮:圣人用不着占卜占筮。语出《左传·哀公十八年》。

[2]敬鬼神而远之:严肃地对待鬼神,但并不靠近它。语出《论语·雍也》。

[3]孔子善楚昭之不祀河:孔子非常赞赏楚昭王不祭祀黄河的做法。楚昭王重疾,卜史问卜后言,乃黄河之神作怪。于是左右劝昭王祭祀黄河。昭王曰:“三代有制,诸侯不能祭祀超越本国境界之山川。我即是无德行,也不会得罪黄河之神。”对此,孔子曰:“楚昭王明知大理啊。”见《左传·哀公六年》。

[4]恶季氏之旅泰山:孔子对季氏祭祀泰山的行为非常憎恶。语出《论语·八佾》。 季氏,春秋时鲁大夫季康子。季康子把持朝政,目无王法,欲以祭祀泰山抬高其在鲁国之地位。按照周礼之规定,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礼名山大川的资格。据此,孔子以为季康子是违返了周礼,非常憎恶。

[5]今俗人筴于卜筮:现在世俗之人动不动就去卜筮。彭铎注云:“筴”疑“狎”。高按:彭说合宜。 狎:习惯而不重视。犹轻率。

[6]祭非其鬼:祭祀自己不应该祭祀的鬼神。

[原文]

亦有妄传姓于五音,设五宅之符第,其为诬也甚矣[1]!古有阴阳,然后有五行[2]。五帝右据行气[3],以生人民,载世远,乃有姓名敬民[4]。名字者,盖所以别众猥而显此人尔,非以纪五音而定刚柔也。今俗人不能推纪本祖,而反欲以声音言语定五行,误莫甚焉[5]。

[注释]

[1]亦有妄传姓于五音,设五宅之符第,其为诬也甚矣:还有人把姓氏附会于五音的,将宅第附会为五声的,这实在是大荒唐了。《论衡·诘术》:“图宅术曰:‘宅有八术,以六甲之名数而第之,第定名立,宫商殊别。宅有五音,姓有五声。宅不宜其姓,姓与宅相贼,则疾病死亡,犯罪遇祸。’”官、商、角、征、羽,谓之五音或曰五声。

[2]五行:金木水火土谓之五行。《孔子家语·五帝》:“孔子曰:‘昔某也闻诸老聃曰:天有五行,木、火、金、水、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春秋繁露·五行相生》:“ 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谓之五行。”

[3]五帝右据行气:五帝各占一气。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谓之五帝。彭铎注云:“右”疑“各”。《汉书·律历志》:“三代各据一统。” 高按:从彭说。

[4]乃有姓名敬民:于是才有了姓氏名字。彭铎注云:“敬民”疑“号氏”。 高按:从彭说。“敬民”文意不通也。

[5]误莫甚焉:没有比这更错误的了。

[原文]

夫鱼处水而生,鸟据巢而卵。即[1]不推其本祖,谐音而可[2],即[3]呼鸟为鱼,可内[4]之水乎?呼鱼为鸟,可栖之木邪[5]?此不然之事也[6]。命驹曰犊,终必为马。是故凡姓之有音也,必随其本生祖所王[7]也。太皞木精,承岁而王,夫其子孙咸当为角[8]。神农火精,承荧惑而王,夫其子孙咸当为征。黄帝土精,承镇而王,夫其子孙咸当为宫。少皞金精,承太白而王,夫其子孙咸当为商。颛顼水精,承辰而王,夫其子孙咸当为羽。虽号百变,音行不易[9]。

[注释]

[1]即:彭铎注云:“即”犹“若”。高按:彭说是也。即“若不推其本祖”。

[2]谐音而可:仅凭读音而认定其本质。

[3]即:彭铎注云:“即”同“则”。 高按:彭说是也。即“则呼鸟为鱼”。

[4]可内:可纳。此“内”疑“纳”。 即可纳。

[5]可栖之木邪:可以让它栖息在树枝上吗?木:指树枝。

[6]此不然之事也: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7]王:对先祖的尊称。《尔雅·释亲》:“父之考为王父。”

[8]太皞木精,承岁而王,夫其子孙咸当为角:伏羲氏为木神,其子孙之姓氏属“角”音。太皞:伏羲氏。

[9]虽号百变,音行不易:人的名号虽然可以有百次的变更,但其祖先的姓氏及自己的五行归属却是不可更改的。

[原文]

俗工又曰:“商家之宅,宜西出门。”此复虚矣[1]。五行当出乘其胜,入居其隩[2]乃安吉。商家向东入,东入反以为金伐木,则家中精神日战斗也[3]。五行皆然。又曰:“宅有宫商之第,直符之岁[4]。 ”既然者,于其上增损门数,即可以变其音而过其符邪?今一宅也,同姓相代,或吉或凶;一官也,同姓相代,或迁或免;一宫也,成、康[5]居之日以兴,幽、厉[6]居之日以衰。由此观之,吉凶兴衰不在宅明矣。

[注释]

[1]俗工又曰,商家之宅,宜西出门,此复虚矣:庸俗之人说,读音为商的宅第,其门宜西向。这又是没有什么根据的说法。

[2]隩:泛指室内。《文选》南朝齐刘孝标《广绝交论》:“入其隩隅,谓登龙门之阪。”

[3]商家向东入,东入反以为金伐木,则家中精神日战斗也:商姓之家五行属金,位居西方,金胜木,所以宜向东开门,自东方出入。但见识浅陋之人认为自东出入是金克木,家中精气神灵会每日相互冲突。《论衡·诘术》:“图宅术曰:‘商家门不宜南向,征家门不宜北向,则商金南方火也,征火北方水也。水胜火,火贼金,五行之气不相得,故五姓之宅,门有宜向。向得其宜,富贵吉昌;向失其宜,贫贱衰耗。’” 彭铎注云:此句疑有脱误。 高按:彭说是也。

[4]宅有宫商之第,直符之岁:宅地有五音五行的区别,每年都有与太岁所在方位相冲的禁忌。

[5]成、康:周成王,周康王。

[6]幽、厉:周幽王,周厉王。

[原文]

及诸神祇太岁、丰隆、钩陈、太阴将军之属,此乃天吏[1],非细民所当事也。天之有此神也,皆所以奉成阴阳而利物也,若人治之有牧守令长矣。向之何怒?背之何怨?君民道近,不宜相责,况神致贵,与人异礼,岂可望乎[2]?

[注释]

[1]及诸神祇太岁、丰隆、钩陈、太阴将军之属,此乃天吏:至于诸神祗如太岁、丰隆、钩陈、太阴将军之类,都是上天设置的神吏。彭铎注云:“及” 犹“若”。高按:从之。

[2]岂可望乎:难道还有什么可责怪和怨恨的吗?望:怨恨,责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负贵而好权,杯酒责望,陷彼两贤。”

[原文]

且欲使人而避鬼,是即道路不可行,而室庐不复居也。此谓贤人君子秉心方直,精神坚固者也。至如世俗小人,丑妾婢[1]妇,浅陋愚戆,渐染既成,又数扬精破胆。今不顺精诚所向[2],而强之以其所畏,直亦增病[3]尔。何以明其然也?夫人之所以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也,乃以其有精神也。人有恐怖死者,非病之所加也,非人功之所辜也[4]。然而至于遂不损者[5],精诚去之也。孟贲狎猛虎而不惶,婴人畏蝼蚁而发闻[6]。今通士[7]或欲强羸病之愚人[8],必之其所不能,吾又恐其未尽善也[9]。移风易俗之本,乃在开其心而正其精。今民生不见正道,而长于邪淫诳惑之中,其信之也,难卒解也[10]。惟王者能变之[11]。

[注释]

[1]婢:卑也。

[2]今不顺精诚所向:现在不顺着正确的方向真诚地加以引导。

[3]增病:指增加痛苦。

[4]非人功之所辜也:并不是因为他人之缘故也。“辜”通“故”,缘故,原因。《史记·屈原列传》:“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辜也。”

[5]然而至于遂不损者:然而其病不愈反而加重的原因。

[6]孟贲狎猛虎而不惶,婴人畏蝼蚁而发闻:勇士孟贲戏虎而不惧怕,婴儿畏惧蝼蚁而惊叫。《广雅·释诂》:“惶,惧也。” “婴人”犹“婴儿”。发闻:发声闻于人也。

[7]通士:通达事理的人士。《荀子·不苟》:“物至而应,事起而辨,若是则可谓通士矣。”

[8]欲强羸病之愚人:犹言欲强行使迷信之人放弃迷信。羸病:瘦弱病残。此指对迷信鬼神胆怯的人。

[9]其未尽善也:这并不是什么好办法。

[10]难卒解也:很难立即破除。彭铎注云:“卒”疑“猝”。高按:从之。猝:突然,立即。

[11]惟王者能变之:只有王者观民设教才能改变这种状况。

巫列

〔题解〕

吉凶祸福,由人自招,天命逆顺,因人而异。故却灾致福,在己修德,不在祷祀。本篇论述巫术、天命、鬼神问题。王符认为,妖不胜德,邪不伐正,虢公延神而亟亡,赵婴祭天而速灭,表现出了他在天命鬼神问题上的朴素唯物论倾向。

[原文]

凡人吉凶,以行为主,以命为决。行者,己之质也;命者,天之制也[1]。在于己者,固可为也;在于天者,不可知也。巫觋祝请[2],亦其助也,然非德不行。巫史祝祈者,盖所以交鬼神而救细微尔,至于大命[3],末如之何[4]。譬民人之请谒于吏矣,可以解微过,不能脱正罪。设有人于此[5],昼夜慢侮君父之教,干犯先王之禁,不克己心,思改过善[6],而苟骤发请谒[7],以求解免,必不几矣[8]。不若修己,小心畏慎,无犯上之必令也[9]。故孔子不听子路,而云“丘之祷久矣[10]”。《孝经》云:“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11]。”由此观之,德义无违,鬼神乃享;鬼神受享,福祚乃隆。故《诗》云:“ 降福穣穣,降福简简,威仪板板。既醉既饱,福禄来反[12]。”此言人德义美茂,神歆享醉饱,乃反报之以福也。

[注释]

[1]天之制也:犹言天命之所定也。

[2]巫觋祝请:指古代专事请神求鬼之人。巫觋是女巫与男巫的合称。女称巫,男称觋。

[3]大命:指天年期限,寿命长短一类的大事。《左传·哀公十五年》有“大命陨坠” 句。

[4]末如之何:没有什么可施的办法。

[5]设有人于此:假设有这么一个人。

[6]思改过善:思考改过迁善。彭铎注云:“过”下疑有脱文。高按:宜补“迁”字。

[7]而苟骤发请谒:而是随随便便,连续不断地向官吏求情。

[8]必不几矣:肯定是没有什么结果的。几:微。

[9]无犯上之必令也:不要违犯上边的禁令。必令:谓罚严而令必也。

[10]丘之祷久矣: 孔子不采纳子路劝其向神灵祈祷的意见,却对子路说:“我早就祈祷过了。”语出《论语·述而》。丘:孔子名。

[11]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活着的时侯可以安稳地享受富贵,死后能够受到子孙的祭品。

[12]降福穣穣,降福简简,威仪板板。既醉既饱,福禄来反:福禄为你多多降,福禄为你大大降,言行恭谨有大方,神灵酒醉饭已饱,不断用福禄来报答。语出《诗经·周颂·执竞》。《毛传》:“穣穣,众也。简简,大也。”“板板”作“反反”。句末“反”:《毛传》:“反,复也。”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