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山西民间小戏
31045900000008

第8章 山西民间小戏(7)

左权县,原名辽县,古称辽州。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1942年5月25日,在一次反“扫荡”的战斗中,八路军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光荣牺牲在辽县麻田附近。为了纪念左权将军,经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批准,当年9月18日将辽县正式改名为左权县。

左权小花戏,流行在山西东南部的左权县(古称:辽县)境内,是这个地区颇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

“小花戏”原本不属于戏曲形式,而是流传在左权、和顺一带的、名为“辽州社火”中的“文社火”这种轻盈、活泼的民间歌舞,因它产生于左权县,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正式定名为“左权小花戏”。

“辽州社火”是辽州境内流行的民间艺术形式的总称,包括文社火、武社火、小秧歌、喊大腔、耍龙灯、舞狮子、跑竹马等。其中属于当地正月十五元宵节时“闹红火”中最受群众欢迎的“文社火”,就是左权小花戏的前身。“文社火”是一种民间敬神祈福的庆典方式,参加演出的村民手持彭扇、边舞边唱小秧歌,所唱曲调都是当地流行的小曲、山歌、小调,这些小调既是这种歌舞的一部分,又是可以独立的民歌。

清代末年,在吸收了大量民间小调的基础上,加入了简单的故事情节,人物也由原来的第三人称发展为分生、旦、丑等行当的第一人称形式,逐渐发展成为边歌边舞的地方小戏,演出的剧目有《卖扁食》、《放风筝》、《观灯》、《铲菜》、《打樱桃》等。

抗日战争时期,左权县作为敌后根据地,抗日革命政府借着这种文艺形式,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抗日,对左权小花戏进行了利用、改造、提高,将这种固定的文艺活动形式命名为“左权小花戏”,小花戏真正开始成为了一种较完整的舞台戏曲形式。创作演出了《送哥哥参军》、《保卫黄烟洞》、《小放牛》、《上冬学》、《回娘家》、《四季生产》等反映当时斗争生活的小剧目,成为教育人民,鼓舞士气,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

小花戏的音乐结构属于连曲体,一剧多曲的剧目较多,也有一剧一曲的剧目。伴奏乐器方面,在唢呐、鼓、镲、锣、鱼木等基础上,吸收了晋剧、京剧的胡琴、竹笛、扬琴、提琴等。

小花戏的主题多反映社会生活,尤其注重表现劳动人民憎恨邪恶势力、追求美好生活的美好愿望。曲调优美、流畅,易于感人,结构完整,节奏鲜明。歌词以七字句式为主体,也有的十字句式。唱词也多以“五更”、“四季”、“十二月”为序列结构,接近于民歌民谣,通俗易懂。

1996年,左权县成立了小花戏艺术团。新时期以来,小花戏编演的《开花调》获得文化部音乐、舞蹈比赛一等奖,全国民间艺术“群星奖”;《筑路哥哥》获得全国第六届群星奖金奖;《洗衣裳》获得第十届群星奖优秀剧目奖;《百花迎春》、《春潮》获得山西省表演金奖。1996年,左权县获得文化部“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荣誉。

翼城琴戏

是一个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的新兴剧种,前身为被当地人称作“本地书”的说唱艺术一一翼城琴书。上世纪五十年代,县文工团尝试用琴书形式排演了现代戏《袁天成革命》。1973起,翼城县曲艺宣传队开始采用由角色扮演人物的戏曲演出形式,并在以后的演出中,对音乐唱腔的改革,在原有扬琴、四胡、三弦等伴奏乐器基础上,增加了马锣、板鼓等打击乐,逐渐走向戏曲化,正式确定了“翼城琴戏”名称。1980年,排演了第一个戏曲剧目《张古董借妻》。

1982年,在县曲艺宣传队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翼城县琴剧团,人员53人,主要演出区域为运城、临汾及河南省、陕西省的部分地区。

翼城琴戏的板式有(慢板)、(紧慢板)、(飞板)、(二八)等,音乐悠扬婉转,适合演出才子佳人故事戏。

琴剧团成立之后,注重剧团剧目的建设,除了演出琴书流传下来的传统剧目《张古董借妻》、《墙头记》、《杀狗记》之外,还移植改编了《桃花女》(连三本)、《贤良传》、《赵五娘吃糠》等剧目,创作了《家风》、《慈情》(《红指甲媳妇黑指甲婆》)、《风流媳妇》、《酷情》、《巧凤》、《老板艳事》、《老少换》等一大批反映现代生活的现代戏。

尤其可贵的是,在1984年,剧团自编自演的、富有乡土气息的现代戏《家风》,获得了临汾地区现代戏调演创作一等奖、演出二等奖。之后,该剧连续演出千余场,受到了文化部表彰。

1999年,琴剧团创作演出的现代戏《慈情》(后改名为《红指甲媳妇黑指甲婆》),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国成立五十周年演出,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反响。

三、民间小戏剧本、唱段选萃

眉户剧本《张连卖布》

高文博荆俊民整理

《张连卖布》是晋南眉户传统剧目。讲述的是张连喜好赌博,将家业输尽。一日,妻子织下数丈布,让张连拿到街上去卖,张连又将卖布的钱输了个精光。妻子屡次规劝丈夫无效,悬梁轻生,被张连及时发现,相救脱险。至此,张连悔悟,决心痛改前非。

此剧为小丑、小旦唱、做工戏,剧中语言诙谐、表演风趣。1957年,马应超曾以此剧参加山西省戏曲会演,获得二等奖。原剧中有张连、张妻和邻居王妈等三个人物,剧本被收入到1957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刊行的《山西民间戏曲选辑》之中。1980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刊行的《山西地方戏曲选》(第一集)中,收录了高文博、荆俊民整理本,删去了原剧中王妈这个人物,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集中。

人物:张连张妻

张妻上。

张妻(唱吹调)

我名四姐娃,

年长二十八。

聪明伶俐貌似花。

(慢诉)

身材多端正,

邻舍时常夸。

织布纺线,纳鞋补袜,

针工活儿,落不在旁人下。

(五更)怨只怨二爹娘,

不该将儿嫁张家。

烧开锅常常没米下,

过光景心思乱如麻。

织布三丈八,

细密没疙瘩。

我叫张连上集去换花,

日过午不见转回家。

临行叮咛话,

诚恐又把钱耍。

这样的丈夫叫人活气煞,

单等得回来再劝他。

张连上。

张连(唱岗调)

我出得局子心焦躁,

卖布的钱儿输完了。

婆娘的性子咱知道,

回家去必定要叨叨叨。

要与我张连胡吵闹,

输了钱咱只得让她一遭。

进门来先将娃子抱,

她来问再设法和她叨叨。

张妻(唱五更)

抬头用目观,

强盗转回还。

上集卖布整整多半天,(摸钱袋)

却怎么不见半文钱。(落)

你回来了?

张连我回来了。

张妻我问你布呢?

张连卖了!

张妻钱呢?

张连借给人了!

张妻借给谁了?

张连借给“么二三”了!

张连啥时还咱?

张连等到“四五六”还咱。

张妻说什么“么二三”“四五六”,原来又是输了。

张连(唱岗调)

有张连走上前忙赔笑脸,

娃子妈莫恼听心间。

布卖了六百钱想回家转,

骷髅子诳得我将钱输干。

常言到输与赢千变万化,

钓大鱼离不了长竹竿。

有一日我张连赢个满贯,

输你的布钱一还三。

哼!输了六百钱这算个啥!人常说“光棍腰里一根绳,一回输来一回赢”。你可知道我下回要,赢它多少哩!

张妻我把你这强盗!(唱西京)

手指着张连夫破口叫骂,

你耍钱不怕旁人笑话咱。

我为你早担水晚把柴打,

我为你辛苦抚养娃娃。

我为你家贫穷缺穿少褂,

我为你起五更织布纺纱。

(紧西京)

织下了几丈布你去换花,

一升米半斤面根柴未拿,

咱一家三口人该吃啥呀?

二爹娘在世时骑骡压马,

到如今你“董”得不象人家。

常劝你浪荡子收心不下,

枉活在人世间把人丢煞。(落)

张连哈哈!你看扫兴不扫兴。好娃哩!你看爸爸输了几个钱,你妈就把我训煞啦!你坐这儿,待我把你妈教训教训。人常说“婆娘家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等我把袖子挽得麻麻利利的,美美的揍上一顿!(举拳而又落下)你看,嘴说要打哩,手软的打不下去,输了人家钱,说不了还要给人家赔情哩。(唱反片)

我把你这婆娘家见识浅,

我耍钱何用你苦苦劝咱。

赵匡胤当年他也把钱耍,

到后来做了天下帝王家。

你男人并非是懵懂傻娃。

三六九赶集会能掷能押。

这两日我学会三把神拿,

能掷五会掐六会丢川花,

有一日天鼓响鱼龙变化,

三两场我赢的就要发家。

(劳子)

我先把渭南下当铺开下,

西安城开盐店咱的东家。

兰州城水烟行招牌悬挂,

西口外金刚钻拉上几车。

穿皮袄套大衫骑骡压马,

烧黄酒猪羊肉美味可佳。

清早间把燕窝拌成疙瘩,

买丫鬟它与你梳头作发。

买小子专与我装烟倒茶,

张口兽琉璃瓦高楼大厦。

水浇地千百顷富豪之家,

(山茶花)

钱儿多,没处花,

到时咱再想办法。

有银钱就能买权高势大,

捐个官我花它万儿七八。

知府官,嫌不大,

州官更不在我眼下。

那一时你看咱把牌子耍,

放巡抚和总督布政按察。

(岗调)

当殿上领圣旨中堂悬挂,

谁不称你是张太太,板子打、枷子枷、

又是罚,又是押,又打又罚又枷又押,我不饶他。

行走时我前边高头大马,

你随后坐八抬,哎呀软的,哎呀闪的,

软的闪的,闪的软的,穿绸又带花。

若不是我赌博将钱赢下,

你焉能享这些富贵荣华。

张妻(唱平调一串铃)

这半晌尽讲些没天疯话,

气得人一阵阵上下打牙。

强盗呀!

张连(唱)啥的话?

张妻(唱)你能掷?

张连(唱)我还能押!

张妻(唱)你能赢的发了家?

张连(唱)运气不来没有法。

张妻(唱)我问你,把咱家一一

张连(唱)我看婆娘问啥呀?

张妻(唱)房屋后的枣儿园。

四亩不够三亩三

上种枣儿下种田,

圪里场耢种欧蔓。

吃不了,晒房檐,

又送亲戚又卖钱。

熬米汤,甜又甜,

蒸成糕,粘又粘。

铜钱能值几百串,

人人都说好业产。

强盗呀,我问你,

卖钱做了啥呀?

张连(接唱十大对)

有有,有有有,

哪嗨哪嗨一呀嗨!

嘟儿呔,娃子妈,

听我把话说心下。

曾不记,那一年,

家家准备过新年。

咱家无有半文钱,

起首先卖枣儿园。

银子卖了五两三,

拿到街上办新年,

量麦子,磨新面,

馍馍蒸下几笸篮。

猪羊肉,用担担,

核桃柿子数几千。

买红纸,写对联,

秦琼敬德贴两边。

又买炮,又买鞭,

买了个起火“哧溜”上了天。

娃子妈,你算一算,

哪一样东西不花钱?

花了钱,办了年,

男女老少都不闲,

你也忙,我也忙,

你忙我忙不一般;

你忙择菜捏馄饨,

我忙贴神和扫院。

过了初二到初三,

咱与你娘家拜新年。

张连忙把礼物担,

你妈一见怪喜欢;

你爸取烟忙点火,

你妈与我把茶端;

你兄弟妹子都来见,

与我张连拜了个年。

张连喜欢了多半天,

腰里掏出来两吊钱,

与你妹子七百五,

与你兄弟八百三。

七百五,八百三,

腰里只剩下几百钱。

吃了饭,做啥呀,

你妈说是把牌抹,

你姑你姨都来了,

刹时坐下一匝匝,

铜钱输了个光打干,

娃子妈,你忘了?

我把它卖的过了年了!

与你姑你姨抹了牌啦!哪呼嗨咿呀嗨。

张妻(接唱)

强盗莫要胡乱说,

我有言语听心下。

你能掷,你能押。

你能赢得发了家?

我问你,咱门家,

村东头四亩水浇地,

人人夸奖是好菜园,

正月菠菜铺地青,

二月闪了羊角葱,

三月韭菜街上卖,

四月里黄瓜出了名。

五月莴笋带大葱,

六月里茄子耍流星。

七月里辣子红有红,

八月芫荽拿秤称。

九月里苜莲长得大,

十月里白菜用不清,

十一腊月无青菜,

红白萝卜送宾朋。

一年不缺零钱用,

谁不说咱是好光景。

卖钱做了啥?

张连(唱)有有,有有有。

哪嗨哪嗨咿呀嗨。

嘟儿呔,娃子妈,

提起此事我活气煞。

那一年,四月八,

关公庙里唱戏咖。

出高山,跑神马,

锣鼓敲得呱呱呱。

套的车,拉的马,

叫你娘家一家家。

叫你姨,和你妈,

你姐你妹都来啦。

梳头搽粉又戴花,

每人给了钱一吊,

你妹子花了我吊八。

看罢戏,吃饭咖,

你妹子一旁把话拉。

她说张姐夫呀张姐夫,

你叫我们吃啥咖?

有张连,好奢华,

手提篮篮买菜咖。

猪肉割下一吊吊,

割下羊肉炒臊子

金针木耳粉条子。

外带两把蒜苗子,

买鸡子,捎茄子,

又称了二斤豆芽子。

早间吃的臊子面,

午间荷包打鸡旦。

四大四小四拼盘,

凉的热的往上端;

这些吃喝还不算,

外加个火锅子摆中间。

用了饭,要回家,

你在一旁要挡她;

没做假,又坐下,

第二天早起逛会咖。

吃点心,喝糖茶,

样样都要把钱花,

不花我张连花谁咖。

娃子妈,你忘啦?

我卖的待了你娘家人啦,哪呼嗨咿呀嗨。

张妻(唱)强盗呀!

你能掷,你能押,

你能赢的发了家。

我问你,把咱家,

压基卖了一院子,

田地卖了一半子,

磨子卖了两扇子,

碾子卖了一转子,

麦子卖了几担子,

菜子卖了几罐子,

把蒜卖了几瓣子,

辣子卖了几串子,

一共是个八件子。

强盗呀,我问你,

卖钱做了啥?

张连(唱)有有,有有有,

哪嗨哪嗨咿呀嗨。

嘟儿呔,娃子妈,你莫缠。

曾不记那一年逛潼关,

潼关城,两头尖,

北靠黄河南靠山;

四大名山在内边,

蝎子山,雁台山,

还有麒麟凤凰山。

那一年,三月三,

四台戏儿唱的欢。

你言说咱逛潼关,

张连听言心喜欢。

雇了个驴子掏三吊,

你拉驴,我拴鞍,

把你扶在驴上边。

抽了驴子一皮鞭,

得儿啊哈跑了个欢。

谁料风雨变了天,

滑倒驴,转了鞍,

把你摔了个面朝天。

乌黑头发摔散啦,

压发簪子跌断啦,

耳坠子,不见啦,

红绸袄儿扯烂啦,

绣花裙子泥蘸啦,

把咱娃娃也拌蔫啦。

我言说咱不看啦,

你言说,不管我散不散,断不断,

见不见,烂不烂,蘸不蘸,

蔫不蔫,这台戏儿定要看。

张连听言莫怠慢,

引你台下把戏看,

一台唱的“玉虎坠”,

一台唱的“双锁山”,

一台唱的“金瓶梅”,

一台又唱“反延安”。

小旦把你看麻啦,

把我的腿而儿立乏啦。

你叫我与娃买糖咖,

我刚刚一走戏完啦。

喇叭一吹人散啦,

刹时不见你的面。

手一拍,脚一抬,

把我急下一身汗。

潼关城,都问遍,

都说没见你的面。

出了门,往西看,

十里吊桥你胡乱窜。

有心上前耳巴子扇,

自小夫妻没打惯。

把你叫到长盛店,

不管长短先吃饭。

吃饭毕,帐一算,

铜钱花了我好几串。

娃子妈,你忘啦,

我卖的,那一年,

你逛了潼关城啦。

哪呼嗨咿呀嗨。

张妻(唱)强盗不必胡圪缠,

我有言语听心下,

我问你把我娘家陪送的:

金簪子,银弯子,

玉石玛瑙戒圈子,

红缎袄,镶边子,

觳绉裙子绸衫子,

黑箱子,漆柜子,

栽绒毯子花单子,

四钱重的金斑子,

三钱多的牙签子,

卖钱做了啥呀?

张连(唱)有有,有有有,

娃子妈,你忘啦,

听我给你细说咖。

三月十五人人闲,

你我商量朝华山。

给你借下个绸衫子,

你嫌上面没边子。

给你借了个缎裙子,

你嫌上边没轮子。

为了引你逛华山,

我只得上街去买穿。

一买买下一大摊,

娃子妈一见心喜欢。

进的小房忙打扮,

打扮起来赛貂婵。

雇了两个椅子班,

把咱抬到五里关。

十八盘,曲曲弯,

青石板上吃袋烟。

回心石,在面前,

我劝你赶早转回还。

你一心,要上山,

拽住铁绳扑了个欢。

依我说咱往回转,

你言说你不情愿。

爱婆娘,不顾钱,

把个富汉变穷汉。

娃子妈,你忘啦,

曾不记,那一年,

咱卖的逛了华山啦!

张妻(唱)强盗呀!

你能掷,你能押,

灌铅骨子也能捏。

我问你,把咱家,

村东头,那块场,

地基宽大场地光,

南边草房和马房,

北边是磨房带厂房,

周围打的拦马墙。

有风没风都能扬,

打下的麦子比人强,

拿到县上都愿量,

我问你卖钱做了啥?

张连(唱)有有,有有有,

嘟儿呔,娃子妈,

我不说,你忘啦?

你娘家,是穷汉,

来到咱家借银钱;

铜元借了整八吊,

银子又借六两三。

只说借,不说还,

叫我张连好作难。

你爹还钱没时候,

好比刘备借荆州。

不要则好,要则恼,

我二人见面直是吵。

有张连,吵罢架,

回家举拳把你打,

你妈听言心里恨,

拿个棍子来咱家。

进了门,就没问,

迎头给了我一下;

我架住棍将她问,

你老打我为了啥?

她骂我不该将你打,

打你是我犯了法。

你妈说你眼不瞎,

能织能剪能绣花。

说的张连火性发,

我说丈人借我银钱你发家,

不打你娃打谁家?

老人听言没话答,

手拿着闷棍转回家。

娃子妈,你忘啦?

我卖场借给了你娘家。

张妻(唱紧诉)

你把咱大键牛卖钱作啥?

张连(唱)我嫌它吃干草没有上牙。

张妻(唱)你将咱大骡子卖钱作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