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敦煌长城(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30904500000027

第27章 举世罕见的艺术宝库

莫高窟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开始创建,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西夏、元等10个朝代,1000年之久。古代无数的能工巧匠,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勤奋的双手,在陡峭的山崖上,勾勒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莫高窟现存492窟,全长1618米,根据石窟分布情况,可分为南北二段,石窟几乎都集中在南段,北段的洞窟既少又低小。据粗略估计,莫高窟现有彩塑2400多个,还有数以万计的影塑(先用模型塑好,然后贴在壁上,类如浮雕)、小千佛,壁画总面积有4.5万多平方米,最高的大佛像达30多米,雄伟浑厚,最小的菩萨只有十几厘米,乖巧、精致。

历史上的莫高窟更壮丽、更辉煌,据现存的唐代碑文记载,那时莫高窟就有石窟数千个,窟前都有木结构的窟檐,并有廊道相接,从现存的6座彩画如新的唐宋窟檐上,还可以依稀看到它往日的风采。

莫高窟的崖壁属于玉门系砾岩(也叫第四纪岩层),它是由河水冲积而成,是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和砂土的混凝物,石子虽然很坚硬,却各个分离,只靠一点粘力不大的钙质胶粘住,因而质地比较松脆,经长期的风沙侵蚀,许多洞窟坍塌了,保存下来的只是极少部分,虽然如此,莫高窟丰富的内容,庞大的面积,高超的技术,仍然让人叹为观止。

同样由于地质的原因,也决定了奠高窟不能像其他石窟艺术那样以雕刻为主,只能向塑像和壁画发展。而且在窟外也只能采用木构窟檐。这种建造特点,在外景壮观、气魄雄伟上,有所不足。但它的塑像、壁画,乃至窟檐表饰、色彩却很丰富,比雕刻也更精致细腻,和云岗、龙门、天龙山等石窟艺术比较,它也就有着更特殊的艺术价值。除了莫高窟以外,中国,乃至世界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如此庞大的古代塑像壁画群。

石窟艺术源于印度,是佛教徒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和学习释迦的苦修而建的。现存的阿旃陀(Ajanta)石窟,是印度900多座石窟的杰出代表。伴随着佛教传入我国,石窟艺术也沿着古代“丝绸之路”逐步由边地深入到内地,中国的石窟一般都开凿于人烟稀少的悬崖峭壁上,目的是便于佛教徒们修炼和礼拜,正是由于这样的用途,所以石窟内大都有佛像或舍利塔,还有以佛经为题材的雕刻和壁画。

莫高窟产生之前,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西域(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包括天山南北地区)如喀什噶尔、库车、吐鲁番、和阗、尼雅、米兰等地已经有了石窟寺,并且有许多独特的风采。印度的石窟艺术通过这个地区时,已融合了许多西域艺术的地方特色,它继续东传,又与中原艺术结合,才形成了所谓的敦煌艺术。因此,我们说敦煌艺术,是汉民族和西北各民族无数艺术家共同劳动创造的成果,它体现了多民族的祖国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