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曾经在永登县树屏乡榆树沟发现过非常罕见的鸟首铜杖。这个鸟首铜杖可能曾是匈奴某个部落酋长使用过的,也可能是其他少数民族的东西,总之它是游牧民族在永登一带放牧时或者战争时的遗留物。
永登县树屏乡榆树沟出土的青铜鸟首铜杖首有四个,其中一个高5.5厘米,宽5.2厘米。整个青铜杖首以雄鹰图案为主体,上部是一个鹰头,下面留有安装令牌的孔口。从外形上看,设计者采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将鹰的弯喙设计得非常宽厚,非常夸张地表现了鹰的力量。同时,在设计鹰眼时,也极力把鹰眼向外凸出,充分渲染了鹰的凶猛和锐利。
这是一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作品。不仅线条简洁明快,造型生动形象,而且富有情趣。游牧民族的工匠们将雄鹰桀骜不驯的气质完美地表现了出来,显示了他们非常高超的技艺。
一般认为,令牌起源于两河流域一带,逐渐向东传入中国。也有些人认为,这种青铜杖首不独存于西方,在全世界各地的史前文化中都有发现。大部分学者认为,令牌最早可能是类似图腾柱的标志,到后来就演变成了令牌。过去甘青地区发现过不少令牌,只不过所用的图案不同,比如有些是用羊首来装饰的。显然这与不同部落间的图腾崇拜有关,以鹰为图腾的部落自然将鹰作为令牌的杖首,而崇拜羊的部落自然将羊头作为令牌的杖首。
永登县树屏乡榆树沟出土的青铜器大体分为两类,一种为生产用具,其中主要是草原游牧民族使用的铜铃,另一类就是令牌等器物。铜铃在游牧民族中比较常见,主要为放牧时使用,一来可以知道牛羊所在的位置,二来可以区分各自的牛羊。永登树屏出土的铜铃,有4件大小不等。大的14.6厘米高,11.8厘米宽,有铃钮可以系于动物身上,由于年代久远铃舌已经找不到了。
刚发现时,人们看到它们大小不一,就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会不会类似于编钟,按照某种规律排列。但经过研究后,基本否定了这种观点。首先,这四个铜铃之间没有一定的规律性,与编钟等乐器完全不一样;其次,也没有发现在音律和节奏方面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因而最终否定了曾经产生的设想,确定这些铜铃仅仅是生产用具。
这些出土文物属沙井文化类型。沙井文化距今3000年到2500年左右,1924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武威地区民勤县沙井村,主要分布于甘肃的永登、古浪、武威、张掖一带。这个文化类型中出土的青铜器比较多,大部分带有北方草原气息,类型主要有刀、簇、铃、环形匕首、兽首短剑等铜饰件和生产用品。
杖首可能是月氏或匈奴人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所有。因此人们推断在2500年前,永登县树屏乡榆树沟一带,有一支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部落在此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