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取别人的经,理自己的财
30335900000033

第33章 取成功者的经——明确投资方式,做到量力而行(8)

在组建团队时,很多人认为要把最好的人才都网罗进来,但这样不见得成功。事实上创业团队简单一点儿、朴素一点儿,人员不一定都很强,只要能凝聚起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团队,这比有很多“大明星”的队伍要好得多。

10.怎样选择风险投资商。

第一要确定好各自的股份占多少;第二要选择能够跟你一起同甘共苦的风险投资商,要考虑到在创业出现问题时,风险投资商会不会继续提供支持;第三要找有很大影响力的风险投资商,借助他们的经验和力量来发展公司。

创业投资具有以下的流程:

1.产生创业灵感。

一个新企业诞生往往是伴随一种灵感或创意而开始的。美国著名的联邦快递的发起人当时只是脑子里有一个想法,这是个有很大风险却孕育着希望的想法。风险投资专家非常欣赏隔夜传递的想法,因此投入大量的资金,在经历连续29个月每月损失100万美元的痛苦过程后,联邦快递终于发展起来了。

2.建立合作班子。

企业的创办者不可能万事皆通,他可能是技术方面的天才,但对管理、财务和销售可能是外行;他也可能是管理方面的专家,但对技术却一窍不通。因此,建立一个由各方面的专家组成的合作班子,对创办企业是十分必要的。一个平衡的和有能力的班子,应当包括有管理和技术经验的经理和财务、销售、工程及软件开发、产品设计等其他领域的专家。为建立一个精诚合作、具有献身精神的班子,这位创业者必须使其他人相信跟他一起干是有前途的。

3.企业初步定型。

通过现有的关于顾客需要和潜在市场的信息,一班人马着手开发某种新产品。在这个阶段,支撑创业者奋斗的主要动力是创业者的创业冲动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4.制订企业计划。

一份企业计划书,既是开办一个新公司的发展计划,也是风险投资家评估一个新公司的主要依据。一份有吸引力的企业计划书要能使一个创业家认识到潜在的障碍,并制定出克服这些障碍的战略对策。

5.寻找资本支持。

大多数创业者没有足够的资本创办一个新企业,他们必须从外部寻求风险资本的支持。创业家往往通过朋友或业务伙伴把企业计划书送给一家或更多的风险资本公司。如果风险投资家认为企业计划书有前途,就会与这个企业班子举行会谈。同时,风险投资家还会通过各种正式或非正式渠道,了解这些创业家及他们的情况。风险资本公司往往是2~5家进行联合投资。在硅谷,风险资本界就像一个乡村俱乐部,如果一项特别有吸引力的投资只由一个风险投资家单干,那会被认为是贪婪自私行为。

6.企业开张。

如果创业者的企业计划书(一般是经过某种修正之后)被风险投资家所认可,风险投资家就会向该创业者投资。这时,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的“真正”联合就开始了,一个新的企业也就诞生了。之所以说创业者和风险投资家的联合是“真正”的联合,是因为风险投资家不仅是这个新成立公司董事会的成员,而且要参与新企业的经营管理。

7.上市。

在这家公司开办五六年后,如果获得成功,风险投资家就会帮助它“走向社会”,办法是将它的股票广为销售。这时,风险投资家往往收起装满了钱的袋子回家,到另一个有风险的新创企业去投资。大多数风险投资家都希望在5年内能得到相当于初始投资10倍的收益。当然,这种希望并不是总能够实现的。在新创办的企业中,大约有20%~30%会夭折,60%~70%会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只有5%的新企业大发其财。

创业有以下十个必要条件:

1.创造多种营销手段。

这并不意味着非要把75%的预算资金都投入到复印纸张、购买幻灯机、开设网站等宣传上,需要仔细考虑扩大销售的方法,只有选择合适的营销手段,才能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转。

2.十分注意口头问候顾客。

口头信息似乎不能算在营销手段之内,但是如果一个潜在的顾客随口询问企业情况和产品信息时,有工作人员能立即应答的话,这样招揽到的顾客要比通过高科技主动联系顾客的效果好。因此,营销专家迪姆建议在初创企业时,经营者要制定一套专业口头信息表达系统。例如通过电话设置1号码,顾客能听到公司的许多服务,而2号码则是互联网和电子邮箱的地址等。

3.尽量明确目标顾客。

不要花大力气企图满足每个顾客,这样做是不现实的。要尽量明确目标顾客,为他们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最佳的方法是每周只到发展前景好的两家销售商那里就可以了。另外,也应该通过电话主动与这些公司保持联系,经常把产品资料寄给他们,如果觉得有必要,可以选择时间碰头。这样做既节约了你的时间也省了很多钱。

4.尽量用商品博览会推销产品。

有选择地参加商品博览会,并在每次博览会后,经营者都要总结这次博览会是否展现了自己产品的特点。

5.在网上寻找对手的信息。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竞争对手是创业者的必备条件。

6.给别人提供帮助。

如果想成为知名的经营者,还要学会帮助别人。

7.了解产品生产环节。

只有了解产品的生产环节,才能有利于对外宣传产品;才能有利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8.积极培养情感,建立网络联系。

这是销售公司产品的一个重要条件。

9.与其他公司合作提高业务。

学会向其他公司学习和与其他公司合作是创业者追求企业发展的一条捷径。

10.在网上洽谈业务。

找到能代表顾客的媒体进行调查,然后一步步与相关公司谈判。

1.创业项目以“新”制胜。

研究发现,对于绝大多数在激烈竞争中初创的企业来说,通过精巧构思推出的新招数、新想法,不仅可以使自己的创业之路展开一线生机,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见到利润。所谓新招数、新想法,从其运作思路上看未必出奇。

2.依附成长,分大企业一杯羹。

当企业初创,力量还不够强大,势单力薄时,靠自己单枪匹马奋战,且不说不会看到“开门红”的良好局面,很多企业会由于一直生活在“巨人”的阴影下,而难以得到长足的发展,甚至会因为互相撞车而自取灭亡。硬拼不行,创业企业要学会依附成长,和大企业合作,共同成长。

3.做小池塘中的大鱼。

小企业千万不要想着做大池塘里的小鱼,一定要做小池塘里的大鱼。因为一些大的企业看不上这些小池塘,不愿意跟你竞争,而这正可以成为让你成功获取创业“开门红”的巨大空间。

4.学会做“老二”。

中国台湾企业的经营理念中,有一种叫“老二哲学”的说法,就是不做第一,不做第三,而只是紧紧跟在排名第一的后面做老二,瞄准机会再冲刺第一。或许是暂时不愿做“出头鸟”,或许是想挂在后面搭个便车,但最终是没有一家会甘居第二的,“老二”也只是个过渡。创业者在创业之初,要学会做“老二”。

5.小买卖做出大成绩。

《封神演义》写闻仲与姜尚大战于岐山,由于商朝军队得到申公豹一帮道友相助,西周军队渐渐不支。关键时刻,姜尚得到燃灯古佛相助,撒豆成兵,反败为胜。这一故事如今被许多企业运用自如。但在很多小企业的观念中,撒豆成兵是需要资金堆砌的,因此往往不敢企及。

初次创业的投资者容易在创业过程中进入以下几个误区:

1.目光短浅。

因为中国曾经缺乏创富的环境,所以我们的企业家就像个饿鬼,抓到什么吃什么,不知道隔壁有味道更鲜美的大餐。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大企业吃大餐,而小企业只吃路边摊。因此想赚大钱就要目光远大。

2.盲目做大。

经济学家张维迎说:“把一个公司从小做大容易,把它从大做小不容易。”小即是美,企业大了难免官僚、迟钝,小所代表的灵活与敏锐的确令许多大老板心向往之。所以企业应当量力而行,别想一口吃成胖子。

3.语出惊人。

企业家不能像营销人员一样,动不动就语出惊人,后者往往会风光一时,企业家只有更扎实更谨慎才能使企业发展得好,因为已经到了理性消费的时代了,稳扎稳打的企业才有发展的空间。

4.既想赚钱又不想投入。

俗话说得好,“既要马儿跑,又舍不得给马儿吃草”。这似乎是大多数老板心中的美好愿望。在中国,没有高薪想聘到良将的机会相当渺茫。你要是觉得这么大的一个企业自己玩不转,想找几个帮手,请提前设计好激励机制。

5.用人多疑。

有道是“你办事,我放心”,但是很多大老板就是学不会信任下属。商战的现实已经证明,“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能做到像柳传志信任杨元庆那样的真是不多,所以中国的联想也只有一家。

另外,在创业的过程中还需要避免以下的5种心态:

1.投机的心态。

这种心态后患无穷。现在是讲诚信的时代,顾客不是过路财神,应锁定消费者、锁定人才。不断地选择开头,最后只能是损兵折将。

2.侥幸的心态。

利用别人的心态,掩耳盗铃,不脚踏实地,总想天上掉馅儿饼。

3.试试看的心态。

这种心态必定失败。做事情不会一直一帆风顺的,一定会遇到坎坷。试试看不会开发出自身的潜能,试试看的人没有大梦想。试试看的结果是:进一步退一步,原地踏踏步,等于没进步。三试两试,机会就没有了,永远失去了。

4.依赖的心态。

最终结果是被人当包袱甩掉。所以要人当自助,相互合作,不要依赖。要把事业当做自己的事业。

5.回本的心态。

当你的回本目标完成的时候,你自然就会停下来。有的名人会自杀是因为目标完成了,所以目标一定要定得远大。不要用回本的心态,挡住了你真正的未来和价值。

成为富翁的秘诀:

1.工作勤奋,干活儿拼命。发财需要耐心更需要时间。

2.精通理财,能挣会花。凡是富起来的,没有几个不会投资理财,他们靠的就是这个。只有懂得怎样把钱投到风险小见效快、投资小收益大的项目,才算是学会了投资。另外,要善于“借鸡下蛋”负债经营,只靠自己的力量是成不了大气候的,要善于利用社会的资金,用别人的钱来赚钱。

3.财尽其用,投资生利。百万富翁手头上的钱不会太多,有些甚至看起来穷兮兮的。可不要以为这是什么韬晦之术,其实他们知道怎么样去发挥钱的效用,与其把钱装进口袋存进银行,还不如用于扩大生产实惠。

4.智商不高,雄心不小。挣钱往往要靠一股蛮劲,就是要用铁的意志把理想变成铁的事实。这些富翁,在他们的性格中都有积极进取的一面,他们对事业的狂热对财富的追求,其程度大大超过了常人。而聪明人遇事往往思前想后,一心向住的是投机取巧、一本万利,既没有创业者的狠劲和韧劲,也缺乏吃大苦耐大劳的勇气和毅力,所以,聪明人往住与财富失之交臂。

5.白手起家,经营致富。据专家统计,绝大多数的富翁都是赤手空拳打天下的。正因为他们一无所有,所以才有那种无所顾忌大胆拼搏的勇气,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逆境造英雄。因此,逆境中的人们,只要鼓起勇气,化压力为动力,背水一战勇于创业,成功必然指日可待。

6.追求财富永不满足。在百万富翁的字典里是没有“退休”这个词的,事业就是他们的生命,只有在工作和追求中,他们才能感受到快乐,才能发现人生的意义。这对普通人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它让人明白,要惜时如金,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增加收入而且永不知道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