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机制研究
29443600000003

第3章 总论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研究的战略视角(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经济关系日益复杂,社会公共事务急剧增加,国家的管理对象空前增多并繁杂,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声愈来愈高。为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其中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便是建立健全具有高度权威的、运转高效的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第一,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管理中的效率与公平来看。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管理对象广泛而复杂,需要更强有力、更高效能、更集中统一的管理;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家和人民又需要扩大民主,充分发挥每个机关、社会组织、个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保证公平的参与。这两种需求是有矛盾的。为了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发展,就需要建立起系统的、科学的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以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力和利益。

第二,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管理过程来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家管理由调研、咨询、决策、组织、执行、检查、反馈等诸多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系统。由制约与监督机制对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检查、评议和督促,防止和克服失误与偏差,保证决策的正确和执行的顺利,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家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第三,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策实施来看。管理过程中的利益表达和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公共政策中。而在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等环节中,信息不准确、缺乏理性、主观判断、既得利益偏好以及意外事件等,使得政策方案不完善、误导、曲解、滥用政策或执行不力,直接影响到了政策本身的质量及执行结果。因此,必须对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加以监控,防止公共权力受部门利益影响,以保证政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实现政策的有序调整和完善,督促政策完整无误地贯彻落实。

第四,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市场经济环境来看。市场经济氛围中,利益主体多元化、经济产权明晰化、运行机制竞争化、市场行为规范化、宏观调控科学化等要求在自主、公平、诚信、竞争的基础上讲求民主与法治,讲求民主监督和依法办事,从而突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防治“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现象,在促进效率的同时确保公平。

3.建立健全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是完成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转型的后续时期,对公共权力的依赖和对公共权力的制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既缺一不可,又呈现一种复杂的态势。公共权力犹如一把双刃剑,如果我们只重视依赖公共权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而不重视规范和制约公共权力,就可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一系列弊端,并最终导致社会转型的曲折和羁绊。这主要是因为:

一是社会转型容易产生公共权力真空。我国目前实行的改革开放是一个旧体制和新体制彼消此长的渐进过程。两种体制必然会发生影响和作用,一方面,旧体制的权力格局和体系被打破,但其运转的惯性仍然存在;另一方面新体制的权力格局和体系正在形成,但还很不完善。新旧体制共生共存的局面,既会产生很大的摩擦和冲突,又会在公共权力设定和运行上造成新的空隙,使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呈现出暂时和局部的管理无序状态,引发社会动荡。因此,我们应当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精心设计改革方案,通过制定法律,合理设定和严格规范公共权力,以避免权力真空和管理无序现象的长期存在。

二是社会转型容易引发公共道德失范。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的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物质生产方式。在体制转轨和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全体公民,包括国家公务员价值观的巨大转换。这一观念转变过程不可能瞬间完成,而是一个新旧价值观念不断冲突、不断交融又不断扬弃的嬗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国家公务员完成了从旧观念向新观念的升华,但也有少数公务员被腐败机会击倒,引起公共道德严重失范。如果我们不对少数公务员公共道德失范引发的严重消极腐败现象予以高度重视,不坚决铲除造成公务员腐败的体制性土壤,就有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的严重腐败和严重动荡。

三是社会转型容易造成公共权力滥用。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既依赖于编制严密的监控制度之网,这是关键;又需要国家公务员的道德自律,这是重要方面。

4.建立健全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是防治公共权力腐败的重要机制

所谓公共权力腐败,是指官员倚权或借权非法或非道德地牟取个人私利和价值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私利”和“价值”可能是一种金钱、享乐,或者是一种地位、荣誉等。它包括体制性腐败、公共职责性腐败、社会道德性腐败等方面的内容。

公共权力运作中经常出现腐败现象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公共权力本身的特性及其负效应中去寻找。国家在产生和发展中超然于社会之上,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工具必然服务于统治阶级根本利益,故公共权力与社会权力和社会公共利益有脱离之处,但国家的政治统治还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的。不过,执掌公共权力的机构由官员操纵,他们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同时,面对社会各种势力的角逐,也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在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的权衡中,一旦失去制约和监控,一旦有代价较小的获利机会,就可能显露出逐利的面目,甚至假公济私和以权谋私,这就是腐败或是权力腐败。这也是因为公共权力具有扩张性,如果不对掌权者的权力进行必要的制约和监督,掌权者就有可能利用权力损害公共利益;公共权力还具有腐蚀性,权力是一种支配他人的载体,有权力就容易实现自己的意志。而人是有欲望和有缺陷的,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会放大人的欲望,会使人的缺陷得不到弥补,容易出现决策重大失误或长期失误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乃至产生腐败,对国家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在穷乡僻壤的吉林山区靖宇县原县委书记李铁成,短短几年内便收受贿赂上百万元,坠入了犯罪的深渊,锒铛入狱。类似李铁成这样的腐败分子,不乏其例。李铁成的“特别”在于,他在权力和犯罪之间发现了某种“必然联系”。李铁成在《悔过书》中坦白:“这钱是送给县委书记的,不是送给我李某人的;谁坐在这个位置上,他们都会照送不误。”其实,一些腐败分子都有过这方面的“经验之谈”。原山东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在案发前曾说:“官做到我这一级,就没有什么人能管得着了。”胡长清在升到江西省副省长的位置后,就有了一种“牛栏关猫,进出自由”(认为现有法律规章制度监管不到他)的感悟。党内腐败现象为我们多次敲响了警钟。像胡长清、成克杰、王怀忠、田凤山、韩桂芝、马德、李真、杨前线、刘中山、荆福生、徐国健等大大小小的腐败官员所以走上犯罪道路,除他们私欲膨胀,思想堕落之外,还因为对他们的公共权力制约和监督不到位,使他们敢于蔑视党纪国法,把公共权力当成谋私的工具。这些反面教材告诉我们:只要失去有效的制约,公共权力就有可能被滥用,甚至导致腐败。

为了防止公共权力的腐败和蜕变,减少腐败现象对政治、经济、文化、资源配置等领域的破坏,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制约和监督公共权力的机制。无论从权力的固有特征、权力的受用关系,或者权力行使者的思想道德等各个层面上看,要使公共权力沿着国家、社会和群众的整体意志和利益的正确轨道运行,都必须强化对公共权力的监督。而有效监督的标志,就在于它能够限制公共权力的滥用。建立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就是要规范权力、监督权力、制约权力,把权力纳入法制化轨道,置于法律和纪律的约束之下,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这样,既可以消除公共权力腐败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又可以在健全的制度、完善的法制和有效的监督之下,消除现存的腐败现象,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党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对加强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作出总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按照《实施纲要》要求,切实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是构建惩防体系进一步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关键环节。

5.建立健全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

我们党是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有大大小小的权力。这种权力如果运用得好,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如果用得不好,就可能走向反面,失去人民的信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就有可能丧失执政地位,甚至走向自我毁灭。

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腐朽思想侵蚀的机会增多,金钱财物诱惑的力量增大,产生腐败的可能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得多。在中央纪委向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提交的工作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据:1992年~2002年的两个5年间,全国处分党员人数分别为669300人和846150人,后者比前者增加26.4%;开除党籍人数分别为121500人和137711人,增加13.3%;处分县级领导干部人数分别为20295人和28996人,增加42.9%;处分厅局级领导干部人数分别为1673人和2422人,增加44.8%;处分省部级领导干部人数分别为78人和98人,增加25.6%。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领导干部受处分者的增幅,大大高于普通党员受处分者的增幅。另据报道,2006年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涉嫌职务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736人,其中厅局级202人,省部级6人。2006年法院判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825人,地厅级92人,省部级9人。可见

那么,如何长期保证广大党员干部能够真正把公共权力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而不是为个人或小团体牟取私利呢?光靠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觉悟,光靠领袖,光靠精神的力量,是很难持久的。关键是要建立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来监督权力、制约权力。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其意义还在于,任何社会形态下公共权力都受制约与监督;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是权力本质属性的必然反映;公共权力的责任使其必然受约;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是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所决定的;现阶段的国情尤其须要对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总之,对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势在必行,社会愈发展愈现代化,这种要求愈强烈,制约与监督也愈须臾不可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