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光
29074800000008

第8章 五光十色的来由—色彩原理

1.原色与补色

我们通常所说的日光就是白光,它是通过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而成,这三色光就是摄影意义上的三原色。通过其不同比例的混合,可形成各种可见的颜色。如:红光和绿光混合,可得到黄色光;绿光和蓝光混合,可产生青色光;蓝光和红光混合,则得到的是品红色光。青、品红和黄这三色光分别是三原色光红、绿、蓝的补色光。

三原色和三补色两者之间的关系:

(1)从白色中减去某一原色,即可得到与其相对应的补色。

(2)每一种原色都是由两种补色组成,每一种补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组成。自然景物反射了哪种色光,就会成为所反射色光的颜色,其余的光线则被吸收掉了。如红花在阳光下之所以呈现红色,因为它吸收了蓝色光和绿色光,反射了来自太阳的红色光,因而就呈现出红色。

2.色彩的特性

(1)冷与暖

人类根据视觉与触觉的经验,会对不同色彩有不同的冷暖感受。如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的颜色是红、橙、黄,而青、蓝、紫则通常使人感觉到寒冷。据此原理,人们常把不同基调的彩色照片分为冷调和暖调。

(2)轻与重

生活中,深色、黑色等则让人容易想起岩石、钢铁等质量重的物质。浅色、冷色、白色常常会使人联想起烟雾、白云等质量很轻的物质。因此,轻重对比就是彩色摄影常用的众多表现手法中的一个。

(3)快与慢

人的眼睛对红、蓝、绿反应快,对紫、黑、白反应较慢,对于不同的色彩,人的眼睛的敏感程度不同。

(4)进与退

在人的视觉心理上,有些色彩如红、橙、黄,会给人一种“向前进、凸出”的感觉,这类颜色对人眼刺激强烈;而有的色彩如绿、蓝、紫则具有后退、凹进的感觉。拍摄者可利用色彩的这一特性使画面更加具有立体感、纵深感,强化空间感的表现。

(5)胀与缩

在有色光中,人眼看红、橙、黄会显得大,具有膨胀感;与相同大小的红、橙、黄相比,看青、蓝、紫则感觉相对较小,有收缩感。我们从黑白对比中可以发现,相同面积的黑会比相同面积的白显得小。

3.色彩三要素

色彩三要素又称为色彩三属性,即色别、明度、饱和度。

(1)色别

色别也就是摄影中所说的色相,是指不同颜色之间的差别,即不同颜色的表象和名称,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不同的色别都可用光谱中的波长来标示,人的眼睛可分辨出的色别约有180种左右。

(2)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一般在反光率相同的情况下,不同色别的明暗程度不同。如黄色光比红色光更明亮,而红色光则比青色光要明亮。

同时,同一色相在受光强弱或者物体对光的吸收、反射性能不同的情况下,会呈现不同的明暗变化和差异。

(3)饱和度

饱和度是指同一色别的纯净度和鲜明度的变化。从色光的角度而言,光的波长单一程度越高,饱和度就会越高。不同色别所达到的饱和度不同,一般情况下,红色的纯度可达到最高,绿色的则相对较低。同一色相深浅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饱和度。黑白色光的渗入会导致饱和度和明度发生变化。通常,照明光线的性质、物体表面结构对光线吸收与反射的性能等等因素影响饱和度。

4.色彩的表现

彩色摄影表现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地使色彩表现合理化、艺术化,真实化,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色彩的基调:即画面色彩的基本色调,也指画面色彩的基本倾向及它所给予人的总体印象,有暖色调和冷色调两种。

(2)色彩的对比:指色彩的多样性、差异性与矛盾。它有明暗对比、色相对比、互补色对比三种。

(3)色彩的和谐:指整个画面的色彩配置,既统一、协调,又完美悦目。与对比的效果相反,色彩的和谐表现得柔美、优雅,不是给人以强烈的色彩刺激。它以平静和美的色调唤起人们的审美感受,有同类色和谐、类似色和谐、消色和谐三种。

(4)色彩的呼应:指当画面中有一大块某种色彩时,同时又有一小块相同的色彩来呼应,便可使画面产生均衡感和一致性,从而让人感觉到画面的和谐、协调。

(5)色彩的感情:大自然中,每种不同的色彩都会给人们不一样的感受与联想。比如看到金黄色,人们就会产生丰收、胜利等情感上的联想。通常我们把这种由于色彩的感觉而引起的情感上的联想称为“色彩的感情”。一般来说,人们对色彩的认识、喜爱有很大的差异,因为人们生活的环境、习俗、国家和民族是不同的。如中国人认为黄色象征高贵,但西方人却厌恶黄色。用不同感情的色彩来配置画面,使色彩显示其真正的魅力,已成为连结人们心灵的纽带。

(6)色温与色温平衡

实际生活中,当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块黑铁被加热时,颜色会随加热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首先它由黑变红,然后再由红变黄,直至最后变白、变蓝。从这一现象中,人们便可知道,可以利用温度的数值来说明光源的色成分,因为一定的温度和色光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对应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