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可怕的谜团:世界最超凡的86个怪现象
29017300000006

第6章 广袤陆地悬念重重(3)

要彻底揭开北京大爆炸之谜,还有待科学工作者继续探索。通古斯大爆炸之谜。

1908年7月3日,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一家报纸报道了天文学史上有名的通古斯大爆炸。

“本地区发生了一次实属罕见的异常天气现象。这里先后刮过两次强度相当的大风。到6月30日上午,第三次大风接踵而来。7点43分,这股干燥的强风夹杂着巨大的噪声横扫大地。接着地动山摇,许多建筑物发生了震颤,仿佛许多石块还撞击着各种建筑。有人回忆,在第一次和第三次强风的间隙,也就是第二次大风前后,地下发出一种异常的声响,好像火车在地下奔驰,五六分钟后又像是大炮轰鸣;这种声响响过五六次后,声音逐渐减弱,接着是短暂而有规律的停息。1分钟后,人们又听到好多次从远处传来的、清晰可辨的轰鸣声,大地开始颤动……这次来路不明的“爆炸”震倒了路边的行人马匹,震碎了房屋的玻璃,其强度可想而知。

“在第一次轰鸣声后,有人亲眼看见一个燃烧的天体从天而降,从南到北划过天空,在东北方向的远处消失。由于速度太快,目击者没有看清它的大小和形状。但是,好多村民都看见,这个飞行物到达地平线时,升起了一团巨大的火焰。”

几年后,通古斯地区一个名叫谢苗诺夫的居民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时说:“那天早上,天空北部突然裂成了两半,林区上边的整个北部天空都被火焰覆盖了。从北面刮来一股热风,火烧火燎地灼人,衬衫烫得快要着火了,同时,天上‘砰’的一声巨响,我被摔出21英尺(1英尺=0.3048米)远,顿时失去了知觉。后来,天空明亮起来,又有一股炽热的风从北边刮来……”

通古斯火爆炸是怎样引起的?它和来路不明的风、震、火是什么关系?有的学者分析是陨石降落时产生的奇异现象;有的认为是反物质引起的,即正电子与负电子相遇生成一种能量发射到地球所致;有的认为是黑{同造成的;还有人认为是彗星碰撞引起的。众说纷纭,终无定论,至今仍是个谜。

托木斯克大爆炸之谜

继1908年的通古斯大爆炸之后,1983年3月26口晚,在苏联西伯利亚的托木斯克地区又发生了一次类似的大爆炸。

根据数百名目击者的回忆,在发生大爆炸的那天傍晚,托木斯克地区的上空,先是出现一个像“照明弹”一样的东西,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昼一样,然后它又变成一个大火球。接着,火球上出现了橘红的尾巴和发出两三次蓝绿色的闪光。在炫目的闪光之后,在10千米的高空,这个火球爆炸了,红色的火流射向地面,但没有到达地面就消失在夜空之中。爆炸时,半径150千米范围内,都可听到雷鸣般的响声。

托木斯克大爆炸发生后,托木斯克大学和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组成了调查队,对这次大爆炸进行了调查。当时的目击者告知调查队许多奇怪的现象。

火球飞行时发出奇怪的响声,有时像树叶发出的沙沙声,有时像发动机发出的噗噗声,有时又像铁皮屋顶在微风吹击下的嘎吱嘎吱声。许多目击者都是在听到这些响声之后才发现火球的。

再有,这个火球带有异常强的电场。在通过城市和乡村上空时,电视图像受到干扰,路灯发生故障,电灯被烧毁。但是,在火球爆炸地点下面宽20千米、长30千米的范围内,至今没有发现任何痕迹。这次火球是沿着同通古斯大爆炸时出现的飞行物一样的路线飞行。

虽然联合调查队对这次奇特的大爆炸进行了全方位深入的调查,但最终还是没能解开它的秘密。

来历不明的声音

——大自然开的玩笑

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都出现过奇怪的来历不明的声音,这些声音使附近的人们感到惶恐不安。一些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地球上奇怪声音的来源。那么,它们究竟出自哪里?科学界是否已经给出了答案?

1977年的冬天,整个美国东部沿岸出现了不寻常的隆隆声。对此,成千上万的居民感到惶恐不安。美国米蒂尔研究中心对这种声音进行了研究。

他们的研究结果是:3/4的声音来自超音速飞机,或其他什么人为的噪音。由于天气晴朗,因而声音传得很远很远。余下的1/4,说得确切一些,另外181次声响,则全是自然之声,且来历不明。

有名的“巴里萨尔的炮声”,出现在孟加拉湾达数年之久,而且一直传到恒河三角洲内陆:300千米外。这些地声往往发生在沉积岩深处。美国康奈尔大学托马斯·戈尔德教授认为,这大概是由于沉积岩把人们听力范围内的震动声都吸引过来了;也很可能是成千次小震正好发生在应力场内,这样人们就能听到。孟买大学的M.w.奇普隆卡教授认为,它的声源可能就在恒河流域的峡谷区里,它离孟加拉湾100多千米。但是他没有说出造成地声的任何原因。另一位地质学家认为,缅甸的一些活火山的爆发,可能是这些神秘地声产生的根源。

发生在海洋与湖泊四周的声响,可能是出于另外的一些原因。

人们发现,在某种气候条件下会产生一种奇怪的现象:使某种声音只能在100千米之外被听见,而离这个声源很近的地方却存在着一个“哑区”。因此,人们有时听到的地声的声源往往在很远的地方。这大概就是闻名世界的“比利时神秘之声”的情况。

此声出现在比利时沿岸一带,往往是在迷雾蒙蒙的时刻发生。也许正是这些晴天的雾,在气温逆转时,有利于声音在水面上传播。这种“神秘之声”的根源也许是人为的噪音,而不是大自然之声。

至今,发生在美国的塞内卡福尔斯的“塞内卡之声”更是一个谜。它一连数年毫无规律地、有间隔地出现在这个城市的四周。人们在数百千米的范围内寻找声音的来源,可是毫无结果。

世界上其他很多地方也都有类似的来历不明的怪声,遗憾的是,现代的科学至今还不能够圆满解释它。

流动的沙粒

——自然界中的食人魔鬼

大自然蕴藏着重重杀机,流沙也如同魔鬼般张开大口,要将人吞食。这个杀手隐藏手段极高,在不经意间,人就可能成为它的“口粮”。流沙为什么要吞食人呢?我们如何才能自救?本文将帮您更深层次地了解食人魔鬼——流沙。

流沙是最恐怖的食人恶魔之一,它是一个天生的隐藏高手,它可能隐藏在很多地方,无论是河滨海岸还是邻家后院,都有可能是它的隐身之处,它在那里非常有耐心地静静等待人们不经意地靠近,从而找准机会张开血盆大口将人吞掉。

公元1692年,牙买加的罗伊尔港口就曾发生过因地震导致土壤液化而形成流沙,最后造成1/3的城市消失、2000人丧生的惨剧。看似平静的英国北部海边、美丽而危险的阿拉斯加峡湾等地也曾发生过流沙“食人”的悲剧。一旦人们身陷其中,往往不能挣脱,同伴也是无能为力,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受困者顷刻之间被沙子吞噬。

一直以来,人们以为流沙是由圆度良好的圆粒沙组成,沙粒间摩擦力较小,于是有人踏在上面。由于受到重力作用,滚动的沙粒便转动着“让路”,人就往下陷;普通的沙地是由菱形的沙子构成,这种沙子会互相嵌合,形成结实的地面。

然而,当科学家把两种沙粒放在显微镜下仔细对比时,这种说法又被推翻了,经观察发现流沙和普通沙子一样,也是菱形沙粒。

有人猜想流沙中可能存在润滑液。因为如果沙粒表面果真有润滑液存在,沙粒之间的摩擦力将变小,自然放置其上的物体也易于下陷。可是,人们在沙粒表面没有找到所谓的润滑液。

后来,一位科学家发现流沙在干旱季节也很坚实。这么说来,流沙必定与水有关。于是,他设计了几种不同的实验,让水以不同方式从沙内流过。结果发现:当水从沙的下面往上注入沙内时,形成了流沙。

这样,人们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流沙是地下水涌入沙内引起的。由于上流的水的冲力,使沙粒互相散开,沙粒不再互相嵌合,而是被水托着,呈半漂浮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人或牲畜踩在沙面上,便会像在水中一样往下沉。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柏恩在一次前往伊朗度假的旅行中,遇见了一位当地牧羊人。牧羊人告诉柏恩,村里曾有骆驼陷入流沙后就立即消失。回国后,柏恩就对此疑团展开研究。他仔细观看和分析了数十部有流沙噬入场景的电影,发现这些电影对流沙的描述根本就是错误百出。后来,柏恩在实验室里将细沙、黏土和盐水混合在一起,设计了一个微型室内流沙模型来进行研究。

经过反复实验,柏恩领导的科研人员发现,要把沙子变得像太妃糖一样黏比较难,得需要好几天时间,但要让它失去黏性则很容易,只要在其表面施加适当的压力即可。一旦流沙表面受到运动干扰,就会迅速“液化”,表层的沙子会变得松松软软,浅层的沙子也会很快往下跑。这种“迁徙”运动使得在流沙上面运动的物体下沉。然而,随着下沉深度的增加,从上层经“迁徙”运动掉到底层的沙子和黏土逐渐聚合,创造出厚实的沉积层,使沙子的黏性快速增加,从而阻止了物体进一步下陷。

研究还发现,当物体陷入流沙后,被流沙吞掉的速度要由物体本身的密度决定。流沙的密度一般是2克/毫升,而人的密度是1克/毫升。在这样的密度下,人的身体沉没于流沙之中不会有灭顶之灾,往往会沉到腰部就停止了。然而,即便是一些密度比流沙大很多的物体,也能浮在流沙上。研究人员将一个密度为2.7克/毫升的铝盆置于流沙的顶部,尽管其密度大于流沙,但由于受流沙浮力和沙面张力的影响,铝盆仍能平静地站在流沙的表面。当科学家开始轻轻晃动这个铝制容器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容器稍稍下陷了一点,当他们用力摇晃时,这个容器慢慢沉入沙底。

陷入流沙中的人一般都动弹不了,密度增加以后的沙子黏在掉进流沙里的人体下半部,对人体形成很大的压力,让人很难使出力来。即使大力士也很难一下子把受困者从流沙中拖出来。如果以每秒钟1厘米的速度拖出受困者的一只脚就需要约10万牛的力,大约相当于举起一部中型汽车的力量。所以除非有吊车帮忙,否则很难一下子把掉进流沙中的人拉出来。照这种力量计算,如果生拉硬扯,那么在流沙“放手”前,人的身体就已经被强大的力量扯成两截。此举所造成的危险远高于让陷入流沙中的人暂时停在流沙当中。

其实绝大多数流沙和一般沙子的区别不大,并没有电影中描述的那么可怕,它原理上只是被渗入了水的沙子,由于沙粒间的摩擦力减小,形成了半液态、难以承重的沙水混合物。流沙通常出现在海岸附近,一般挺浅的,很少有超过几英尺深的。陷在流沙中的人仅感到胸部有些压力,呼吸较困难,并不会有什么生命危险。流沙附近上涨的潮水才是受困者最可怕的敌人。

如果陷入流沙后,大力挣扎或是猛蹬双腿只能加速黏土的沉积,增强流沙的黏性,使人越陷越深,最后被它吞掉。

面对如此凶恶的食人魔鬼,我们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方法来反抗它,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终有一天我们会征服它,让它臣服于人类的管制之下,不再危害人类。

会唱歌的沙丘

——沙漠中的奇妙音乐

沙丘也会唱歌,唱的歌声也能刻录成CD盘。南撒哈拉人认为这声音是沙丘的大力神——鲁尔的笑声。它会用歌声来逗弄那些因恐惧和口渴而心慌意乱的旅行者。然而,事实上沙丘究竟为何会唱歌,科学家们将通过研究,告诉我们原因。

大自然的神奇真叫人赞不绝口,沙丘居然也有美妙的歌喉,能歌会唱。人们在沙漠中行走时经常会听到沙丘发出不同的声音,它虽然没有流行音乐那般动听,却也让人领略到大自然的奇妙。这种声音在10千米以外就可以听到,有时像战鼓或者低速飞行的喷气式飞机发出的声音,有时像管风琴奏出的乐声,声音强度可以达到105分贝。

世界上已经发现100多个会唱歌的沙丘

千百年以来。世界各地的旅行家和专家都记载过奇特的鸣沙现象。在中东的文学作品中,以及12个世纪前的中国古籍中都有过记载。1295年,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就在其著作中提到在中国西部和中亚地区沙漠深处“有精灵发出奇怪的声响,或如音乐,或如战鼓,或如军队在行进”。《一千零一夜》中对此也有描绘,甚至在达尔文讲述他的环球旅行的著作中也曾提到过这一现象。

据记载。世界上已经发现了100多个会发声的沙滩和沙漠。如美国的长岛、马萨诸塞湾、威尔斯两岸,英国的诺森伯兰海岸,丹麦的波恩贺尔姆岛,波兰的科尔堡的沙滩,还有智利阿塔卡玛沙漠、沙特阿拉伯的一些沙滩和沙漠,都会发出奇特的声响。

会发声的沙滩和沙漠在世界上不仅分布广,而且沙子发出来的声音也各不相同。比如,苏格兰爱格岛上的沙子,能发出一种尖锐响亮的声音,就好像食指在拉紧的丝弦上弹了一下。中国鸣沙山的沙子能发出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最有意思的要属夏威夷群岛考爱岛西南岸的一片长800米、高18米的大沙丘。当人在沙丘上走动时,沙子会发出类似“汪汪”的狗叫声,把沙子放在手掌中猛搓,也会发出同样的声音。

中国有许多地方都曾出现过响沙,因此被称为“鸣沙王国”,其中最著名的响沙有3处。第一处是甘肃敦煌南6千米的鸣沙山;第二处是宁夏中卫县沙坡头黄河岸边的鸣沙山;第三处是内蒙古库布尔漠罕台川两岸的响沙湾,又名“银肯响沙”。

最嘹亮的沙丘歌声可与超音速飞机相比,一般按发出的声音的不同而将能发声的沙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声音较小的“哨沙”,也称“音乐沙”或“歌唱沙”,这类鸣沙的“歌声”听起来曲调优美和谐;另一类则是规模较大沙漠地带的沙丘,叫做“轰鸣沙”,这类沙丘有时发出低沉有力的轰鸣声,有时发出的声音则像万马奔腾。中国的响沙多数属于轰鸣沙。

哨沙在剪切移动或压缩时会发出短促和高频的声音,持续时间一般短于1/4秒,声音频率在500~2500赫兹之间。哨沙多见于河畔、海滩和湖畔,是一种常见的响沙。而轰鸣沙则比较少见,往往在沙漠深处的沙丘上才能听到它的轰鸣。轰鸣沙是在沙堆崩落时发出的轰鸣声,声音大而低沉,持续时间也较长,声音频率一般在50~300赫兹。轰鸣沙的“歌声”最长可持续15分钟,且最大的声音能与低飞的超音速飞机相提并论。科学家们对于鸣沙成因各持己见。

尽管科学家们普遍认为鸣沙的声音是沙粒在滑落时发出的嗡嗡声,但是他们对于这种现象形成的具体原因仍存在争议。

有的学者认为,由于不同的风向长期吹动着沙粒,使它们变得颗粒大小均匀,非常洁净,同时也具有许多微小的像蜂窝一样的孔洞。鸣沙能发出声响很可能就是由这种具有独特表面结构的沙粒之间的摩擦共振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