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国学经典(中华上下五千年)
28916900000071

第71章 康乾盛世

皇太极建立了清王朝,他的儿子福临成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即顺治帝。此后十几年中,清朝基本上在全国范围内稳定了统治秩序,满汉民族矛盾逐渐缓和,社会局势日趋稳定,社会经济也有所恢复和发展。

顺治是个短命的皇帝,24岁便得天花死去,临终前,立第三子玄烨为皇位继承人。1661年,还不到8岁的玄烨即位,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康熙皇帝。康熙在位61年,他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开创了康乾盛世。

康熙帝聪明早慧,5岁起就开始读书。他对汉族封建文化非常推崇,尤其对儒家经典钻研得很深。此外,他对自然科学也有所涉猎。他还爱好骑马、射箭、打猎,练就了强壮的体魄和精湛的武艺。

康熙即位时年幼,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4个异姓功勋大臣辅政。然而,四大臣协商辅政的局面不久便被打破,大权逐渐落到鳌拜手中。

康熙六年(1667年),年已14岁的康熙帝宣布亲政,他迅速果断地铲除了鳌拜及其党羽,将朝政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开始充分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能。

康熙亲政后,将“三藩、河务、漕运”列为当务之急的治国大事,写在宫中的柱子上,以便随时提醒自己。1673年,康熙果断地下了撤藩令,三藩之乱爆发。20岁的康熙从容不迫,指挥若定,亲自担任平叛的总指挥,调度全局,用了8年时间,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三藩基本平定后,康熙接受了福建总督姚启圣的建议,决定乘郑氏集团内乱之机用武力收复台湾。他力排众议,任郑成功旧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1683年,施琅率兵出发,澎湖一战,清军顺利开进台湾,郑氏集团表示降服。至此,台湾收复。

康熙一生励精图治,政绩很多。他亲政后不久,就迅速扭转了辅政时期政策倒退的趋势,展现出振奋有为的新气象,使清朝的“康乾盛世”有了一个良好开端。

康熙十分重视国家的完整统一。收复台湾后,又在雅克萨一举击败沙俄侵略者。经谈判后,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东北边界。他还率军亲征,平定了为时10年的噶尔丹叛乱,巩固了西北边疆。从此,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清王朝基本上实现了安定、统一,为“康乾盛世”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康熙在位61年,他死后,四子胤禛即位,就是雍正帝。雍正登基后,可谓勤勤恳恳、励精图治。他整肃吏治,大刀阔斧,处理奏章,不分早晚。雍正在位13年,批阅的谕旨有万余件,朱批有数百万字。雍正积劳成疾,最后中风而死。

雍正死后,25岁的乾隆即位。乾隆在位60年,当太上皇3年。在康熙和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乾隆时期,社会经济空前繁荣。

乾隆多次下令减免正赋杂税,革除弊政,严惩贪官,打击朋党,同时大兴文字狱,控制思想。乾隆朝鼎盛时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南京、杭州、苏州三个官办的丝织局拥有织机1863张、机匠5512名,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而民间自办的丝织业则数倍于此数。在这个时期,不仅国内商品市场兴旺,与海外的贸易也呈逐渐上升之势。

乾隆皇帝自幼习武,马上功夫非常好。他重视部队训练,对将士的军事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乾隆踌躇满志,晚年写诗自诩“十全大武扬”,因此自称“十全武功”、“十全老人”。所谓“十全”是指他在位期间打了十次胜仗。这十次胜仗是:两次平定准噶尔叛乱、两次平定大小金川叛乱、一次平定回部叛乱、一次镇压台湾人民起义、一次征服缅甸、一次征讨安南(今越南)、两次降服廓尔喀(今尼泊尔)。在对邻国的战争中,清军大获全胜,均以邻国纳贡而告结束。

乾隆曾6次下江南巡视,除检视河工外,还谒明陵、祭孔庙、察民情、免钱粮,对一向多事的东南地区的稳定起了积极作用,在民间留下了许多有趣的传说。

时空隧道

(1)康熙、雍正、乾隆是清朝有作为的皇帝,你能简单说说他们的文治武功吗?

(2)康熙、雍正、乾隆都非常注重集权,他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