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国学经典(中华上下五千年)
28916900000068

第68章 郑成功收复台湾

祖国的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7世纪初,明朝国势日益衰弱,1624年,荷兰殖民者依仗船坚炮利,以武力强占了台湾。台湾人民反对荷兰殖民者的统治,并多次举行起义以驱逐荷兰殖民者。

清军入关以后,唐王在福州建立了南明小朝廷。在清军的打击下,南明小朝廷于1646年灭亡。担任南明小朝廷禁军都督的郑成功决定收复台湾,并以台湾作为抗清的根据地。

郑成功(1624—1662年)原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后南明隆武帝赐姓朱,改名成功,封为御营中军都督。

隆武政权灭亡后,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公开投降清朝。郑成功多次劝阻父亲无效后,与父亲分道扬镳。清王朝曾多次派人诱降郑成功,都被郑成功一口拒绝。他积极组织水师,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开展抗清斗争。

郑成功在东南沿海一隅无法与清军对抗,决定收复台湾,驱逐荷兰殖民主义者,以台湾作为抗清根据地。荷兰人听到消息后,派通事(翻译)何廷斌从台湾赶赴厦门,劝说郑成功放弃收复台湾的计划。何廷斌是个非常热爱祖国的人,他见到郑成功以后,向郑成功献出了台湾的地图,报告了荷兰人在台湾的布防以及台湾人民的反抗情况,鼓励郑成功收复台湾。这更加坚定了郑成功的决心。

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的部队趁涨潮之际,在台湾鹿耳门一举登陆成功。郑成功登陆以后,歼灭了近两百名敢于抵抗的荷兰军,烧毁了荷兰的一艘兵船,包围了荷兰总督揆一的驻地普罗文查(今赤嵌城)。荷兰驻防台湾的军队在郑成功的打击下,伤亡过半,部分军队宣布投降。荷兰总督揆一见势不妙,连忙派使者携带10万两白银向郑成功求和,表示只要郑成功放弃收复台湾,荷兰可以年年向郑成功进贡。郑成功对荷兰使者说:“台湾是中国的领土,我郑成功一定要收回。你们如果强占不走,休怪我不客气!”

郑成功军将赤嵌城围得密不透风。荷兰从本土开来两批援军,均被郑成功击退在海面上,连台湾的泥土也没有沾着。十二月,郑成功下令切断赤嵌城的水源,迫使揆一灰溜溜地举着白旗向郑成功投降。1662年2月1日,荷兰驻台湾总督揆一在投降书上正式签字,被荷兰占领38年之久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在台湾设立了行政机构,并积极从事经济建设。他下令将所谓“王田”一律改为官田,让农民耕种,颁布了屯田令,命所有官兵“有警则荷戈以战,无警则负耒以耕”,一方面解决了军粮问题,一方面开垦了大量荒地。郑成功向高山族人民传授了耕种技术,使台湾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郑成功还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将台湾的物资运往日本、新加坡、越南等地,使台湾社会经济逐渐繁荣。

郑成功收复台湾1年以后,病故于台湾,此后他的儿子郑经在台湾经营了19年。

时空隧道

(1)你能描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始末吗?

(2)为什么称郑成功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