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国学经典(中华上下五千年)
28916900000035

第35章 邓艾奇兵灭蜀

南中地区稳定后,诸葛亮从228年起,进行了5次北伐,史称“五出祁山”。234年,诸葛亮第五次伐魏,兵屯五丈原。魏将司马懿以逸待劳,坚不出战。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诸葛亮死后,蜀汉政权仅剩的一点元气也耗竭丧尽了。

景云四年(263年),司马懿之子司马昭为捞取政治资本,命将军邓艾与诸葛绪各领兵3万,钟会领兵十几万,兵分三路,进攻蜀汉。

魏军进攻的消息传到蜀汉,蜀汉一片惊慌。蜀汉当时的大将是姜维,他自知无法硬拼,决定集中兵力防守剑阁。剑阁又叫剑门山,由小剑山和大剑山相连而成,是入川的唯一通道,山高路险,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险峻的山势成为姜维天然的防御工事。

钟会带兵开到山下,接连攻打数月,毫无进展。军中粮草渐少,后援供应又跟不上,钟会正想领兵返回,邓艾率部赶到了。邓艾见蜀军主力汇集在剑阁防守,而剑阁山势十分险要,强攻肯定不能得手。邓艾想,能不能另辟一条道路呢?经过一番寻访,邓艾获知在剑阁之西有一条人迹罕至的小道,大喜,于是带领精兵悄悄地从剑阁西面沿阴平小道往南进军。

阴平是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当年汉武帝征夷时,曾开凿了小道,由于山高路险、人烟稀少,那条荒废的小道不为人注意,连蜀军也不设防。

邓艾身先士卒,亲自探险开路、填沟架桥,如此行了数百里,蜀军丝毫没有察觉。接近江油时,邓艾走到一处悬崖边上,这时他们所带的粮草已所剩无几,将士们个个精疲力竭,士气大挫。如何从悬崖下去呢?邓艾当机立断,他身裹毡被,竟往山下滚去。将士们见主将如此,于是也滚的滚、爬的爬,攀着树枝一直到达山下的江油。

驻守在江油的是蜀将马邈,马邈万万没有想到魏军突然从天而降。当魏兵围逼江油城时,马邀甚至来不及抵抗就投降了。邓艾一举取得江油,下令乘胜追击,直奔绵竹。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奉命据守涪城,被邓艾军击败后,退守绵竹。邓艾写信给他,劝他投降。邓艾说:“如果你肯投降,当推荐你为琅琊王。”诸葛瞻看了信后怒发冲冠,杀了来使,摆开阵势迎战。双方经过一番激战,蜀军大败,诸葛瞻和他的儿子诸葛尚双双战死。

邓艾夺下绵竹,一鼓作气直取成都。刘禅生性懦弱,又无主见,在光禄大夫谯周劝说下,决定降魏。刘禅率领太子和诸王大臣六十多人,自己反缚双手,让人抬着棺材,出城到邓艾军前投降。刘禅又派人到前线,命姜维等人投降。姜维等将士得知了这个消息,伤心不已,经过一番考虑,决定向钟会投降。

刘禅投降后被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公。有一次,司马昭与刘禅共饮,席问特意为刘禅演奏了蜀地歌舞。蜀汉老臣听到蜀地歌舞,想起亡国之恨,不觉老泪纵横。安乐公刘禅却看得兴致勃勃,十分安乐。司马昭问刘禅:“颇思蜀否?”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邓艾以奇兵灭蜀,是军事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战例。但他灭蜀后居功自傲,结果后来被钟会告以谋反,糊里糊涂地送了性命。

时空隧道

(1)邓艾是怎样用奇兵大败蜀军的?

(2)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乐不思蜀”的刘阿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