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国学经典(中华上下五千年)
28916900000024

第24章 楚汉相争

秦王朝灭亡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由淮来问鼎天下,成为项、刘两个集团争夺的焦点,于是,楚、汉在中原展开了逐鹿。

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小名刘季,沛县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刘邦年轻时性格粗犷,放荡不羁,喜酒色,被乡人视为“无赖”。年过三十当了个泗水亭长,娶吕雉为妻。一次,他押送县里农夫入关服役,至咸阳,看到秦始皇出行时的威武气派,叹道:“大丈夫就当如此!”后来役夫逃亡,无法交差,他便藏匿芒砀山中聚众为盗。陈胜、吴广起义那年,他串通沛县县吏萧何、曹参起事,后乘项羽血战巨鹿之机,攻入关中,队伍发展到10万人。

刘邦善于用人,他拜韩信为上将,虚心向他讨教。韩信为他分析了天下大势,建议刘邦采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策,攻打关中章邯等三降将。刘邦听从了韩信的建议,没费多少周折,就攻取了关中,随后,他又出兵函谷关,与项羽争夺天下。

刘邦和项羽的战争进行了四五年,大战七十次,小战四十余次。刘邦力量薄弱,几乎每次都被项羽打败了,他自己也屡次受伤。不过,项羽的军队纪律很差,也很残暴,每到一处就烧杀抢掠。项羽又生性多疑,连身边唯一的谋士范增都受到他的怀疑,以致众叛亲离。

相反,刘邦却善于治军,他的军队纪律严明。他还很会用人,身边网罗了一批奇才,文有张良、萧何,武有韩信。所以,刘邦虽然屡战屡败,最终倒是越来越强大了。

公元前202年冬天,刘邦派大将韩信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东南)没下十面埋伏,把项羽团团包围起来。楚军兵力单薄,内无粮草,外无救兵。项羽带领人马想突破重围,但四面八方都是汉军,一直冲不出去。

夜里,项羽坐在营帐里,隐隐约约听到汉营里传来阵阵歌声,他侧耳细听,唱的都是楚国的歌谣。项羽心绪大乱,难以入眠,就命人拿来酒,和虞姬对饮解愁。他百感交集,禁不住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当天夜里,项羽告别虞姬,率八百余骑壮士,突破汉军包围,向南而去。他们逃到乌江的时候,乌江亭长把一条小船停泊在江边,劝项羽过江。项垌却笑道:“天意要亡我,我为何要渡江?当年我领着江东八百子弟渡江西征,今日他们没有一人回去。即使江东父老兄弟怜悯我而奉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见他们!”说完,项羽把乌骓马送给了乌江亭长,返身又杀死数百汉兵。最后,他在乌江边拔剑自刎了。

刘邦打败了项羽,在山东定陶召开了庆祝大会。在诸侯将相拥戴下,刘邦做了皇帝,国号汉,定都洛阳。不久,迁都长安。史称西汉。

时空隧道

(1)见到秦始皇出巡时,刘邦感慨说:“大丈夫当如是!”,项羽却说:“彼可取而代之!”,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这种性格上的不同对楚汉争霸的结果有何影响?

(2)“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最终输给了刘邦,你认为是什么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