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国学经典(中华上下五千年)
28916900000018

第18章 屈原投江

公元前313年,秦国派张仪使楚,许诺以六百里土地为代价,换取楚与齐绝交。楚怀王鬼迷心窍,听信张仪谎言,结果上了大当:不仅六百里土地成了空中楼阁,而且损兵折将,连汉中大片土地都为秦国所掠夺。痛定思痛,楚怀王派了一位大夫去和齐国重修旧好,共同抵抗强秦。这位大夫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名平,字原,是楚武王之子瑕的后裔。屈原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二十多岁时担任楚怀王的左徒,深得楚怀王的信任。可是,楚国的守旧贵族们时常在楚庄王耳边说屈原的不是,楚怀王听信了他们的谗言,就慢慢疏远了屈原。

屈原并没有计较,他还和往常一样,就国家大事向楚怀王进言。楚怀王不但听不进屈原的忠告,还撤了他的职,让他去当三闾大夫,管些无关紧要的事。直到楚怀王上了张仪的当后,才想起屈原平时联齐抗秦的主张,便派他出使齐国,与齐国重修旧好。

秦王听说楚国又要与齐国结盟,十分害怕,再次派出张仪笼络楚国。张仪用重金收买了楚王的宠妃郑袖,让她在楚王面前多说好话,楚怀王本来想杀张仪,却经不住靳尚和郑袖的甜言蜜语,又糊里糊涂地放了张仪。

屈原知道后,对楚怀王的昏庸不明感到很失望,他把满腔的悲愤倾,泻到诗句中去,写下了文学史上著名的长诗《离骚》

公元前307年,秦昭王即位。他客气地写信给楚怀王,请他到武关(今陕西东南)相会,举行和谈。楚怀王看了信后,犹豫不决,不去吧,怕得罪秦国,去吧,又怕有危险。于是,他召集群臣商议此事。屈原认为楚怀王不能去,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却道:“咱们不去,怕辜负了秦王的好心,还是去吧。”楚怀王听信了这些人的话,就去了秦国。

事情正如屈原所预见的,楚怀王刚踏进秦国的武关,就被秦王扣留了。秦王逼他割地,楚怀王不肯就范,三年后死于秦国。

屈原听到这个消息,悲愤交加。他既对楚怀王昏庸无能、被囚而死感到悲痛,又对秦王的奸诈凶狠感到愤怒,于是,写下了《招魂》一诗。“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这时的楚国,太子横登上了王位,即为楚顷襄王。顷襄王重用兄弟子兰和靳尚,排斥屈原。他免除了屈原的官职,将他放逐到湘南一带。

又过了两年,楚国郢都被秦国攻占了,宫殿成了一片瓦砾,楚顷襄王也逃到江东。屈原复兴祖国的理想彻底破灭了,他怀着壮志未酬的痛苦,吟着他最后的诗篇《怀沙》,投入了汨罗江中。这年,他62岁。据说屈原投江的日子是农历五月初五,后人为了纪念他,将这天定为端午节,并传下了端午节吃粽子和龙舟竞渡的风俗。

时空隧道

(1)作为同一时期的历史人物,你怎样分别评价屈原和张仪?

(2)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创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后人常将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作品与《诗经》并称为“风骚”。请阅读《招魂》一诗,领略一下楚辞的魅力吧。